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课件: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讲 .ppt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3371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PTX 页数:98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课件: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讲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课件: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讲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课件: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讲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课件: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讲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课件: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讲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课件: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讲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课件: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讲 .pptx(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 先秦 秦汉 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秦汉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1 政治上 从分封制 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另一方面 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 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2 经济上 由原始农业向小农经济演变 农耕经济成为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 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 农业 手工业 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 思想文化上 从 百家争鸣 到 独尊儒术 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 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实用科学兴起 阶段一夏 商 西周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 约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

2、771年 1 政治 2 经济 3 文化 考法1从现象角度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典例1 2017 全国 24 周灭商之后 推行分封制 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 都奄 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奭于燕 都蓟 今北京 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考题点评本题借助分封制的内涵和外延 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角度考查分封制对当时各地文化认同的影响 解答关键是分封制不仅扩大区域 还能把周文化传播到各地 有利于文化认同和交流 解析据所学可知 周王通过 授土 授民 使王族 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

3、起一批新兴诸侯国 如材料中的卫 鲁 燕等国 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从而形成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的心理认同 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选A项 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排除 答案A 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西周封国内居住着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 即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 殷遗民 专业技工等 他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内 谓之 国人 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 其首领及封君与国人相互通婚 还有一些土著居住在郊野 成为 野人 他们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 在封国之内还有更多不同人群 他们构成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 推动了文化大融合 1 视角分封制孕育的统一因素 周代文献表明 通过分封制

4、 西周时代的人们已产生了 溥 普 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的意识 这表明周代分封 A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B 孕育了中央集权观念C 建立了君主专制的统一王朝D 初步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 解析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从形式上讲 这反映出土地和人民都是属于周王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故A项符合题意 B项与史实不符 排除 君主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 而分封制下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故排除C项 夏朝时已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 故排除D项 答案A 2 视角宗法观念对封建政治的影响 吕思勉指出 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 第一次是项

5、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 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 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 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 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解析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以后 中国封建 的四次反动说明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故选C项 答案C 考法2从文明传承角度考查政治制度的延续 典例2 2018 全国 24 据 史记 记载 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 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乃去其三面 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 最终推翻夏桀 创

6、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考题点评本题运用史记记载的故事切入 考查商代的政治思想 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 并调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阐释的能力 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商汤 乃去其三面 的真实意图及结果 解析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 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 仁爱 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 故选A 材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 不能得出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 B错 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C错 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

7、D错 答案A 典例3 2016 全国 24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 字数越来越多 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 追颂祖先功德 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考题点评本题借青铜器铭文来 记述个人业绩 追颂祖先功德 希冀子孙保用 实质体现了宗法社会文明的传承 其解答的关键是青铜铭文是历史文明的载体 解析根据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 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 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 故A错误 根据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 希冀子孙保用 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

8、承 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故B正确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材料未涉及 故C错误 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 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故D错误 答案B 古代宗法制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1 家天下 的延续 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 2 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族权有严格 固定的组织形式 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强劲力量 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地方政权的职能 3 家国同构 君权与父权互为表里 国 与 家 彼此沟通 4 形成了颇具东方特色的以家族为中心 以明等级为目的的伦理文化观念 1 视角早期政治制度对文明传承的影响 西周时 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 周人使用的文

9、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 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 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 A 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B 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 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 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 材料表明周天子通过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的方式 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 包括偏远的楚或吴 越之地 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C项 答案C 2 视角早期政治制度对城邑建筑的影响 下表整理自 考工记 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 这表明西周 A 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B 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C 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D 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解析观察解读表格 可知西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10、城邑的城墙高度和道路宽度均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体现了维护等级制度的礼制观念 故选B项 西周时期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 改建 C项错误 材料仅反映了城墙高度和南北向道路宽度 D项错误 答案B 阶段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 公元前770 公元前221年 1 政治 2 经济 3 文化 考法1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农耕文明的形成 典例1 2015 全国 24 吕氏春秋 上农 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 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 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导致畜力

11、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考题点评本题运用材料 从战国时期农业收益增加的角度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 解题关键是 从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 认识战国时期生产效率的提高 促使 一家一户 的耕种方式成为可能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农业收益增加 使以家庭为单位 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 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故选A项 B C 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或表述错误 答案A 小农经济的影响 1 政治上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 2 经济上 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 的特点及脆弱性是 重农抑商 政策的根源 3 科技文化上 小农经济的发展

12、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的发展 造就了古代科技实用性的特点 同时 小农经济的落后性阻碍了古代中国科技的突破 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4 民族心理上 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吃苦耐劳 艰苦奋斗的精神 也有狭隘 保守的不足 5 家庭伦理上 导致 重男轻女 安土重迁 思想观念的产生 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 重视家庭和邻里和睦的思想 1 视角小农经济的特点 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一文中写道 战国初期 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 合今1 0517石 而西汉时 据农学家氾胜之讲 在某些地方 中田亩十三石 合今3 76石 薄田亩十石 合今2 89石 这说明 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

13、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 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解析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 通过提高耕作技术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材料中从战国初期到西汉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 正说明了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故选B项 答案B 2 视角小农经济的影响 据史料记截 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 言二月 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 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 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 A 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的生活规律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 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解析根据题干中 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 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 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14、 信息 可以得出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的生活规律 故选A项 据题目中 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是 大多 并非 都 B项错误 根据题意 并未牵涉妇女的经济地位 C项错误 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 女人并非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故D项错误 答案A 考法2从社会转型角度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典例2 2018 全国 24 据考古报告 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 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 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 战国以前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考题点评本题运用地图为载体 考查古代中国手

15、工业的发展 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解答关键是理解铁器分布反映的内在本质 解析根据地图可知 铁器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新疆地区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 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当时是比较发达的地区 由此可知 铁器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当时铁器及冶铁技术没有普遍使用 故选D项 可排除A C项 仅凭新疆和中原地区铁器分布情况 不能得出两地联系密切 可排除B项 答案D 典例3 2017 全国 24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 范蠡在陶 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 这一现象反映了 A

16、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考题点评本题从时空观念和社会转型角度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解答关键是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存局面 黄河中下游地区优越的区域位置 有利于双方贸易 就近贸易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现实 解析观察题干图文 据题干地图 陶 曹 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经济相对发达且相距较近 区域位置优越 有利于商贸发展 故选A项 争霸战争导致社会生产的破坏 影响经济的交往 B项错误 交通条件会影响地方经济状况 但不起决定作用 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 D项错误 答案A 通史视角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 政治转型 分封制崩溃 宗法制遭破坏 诸侯国争霸 兼并战争频繁 奴隶制走向崩溃 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和集权 2 经济转型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 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 新的赋税制度 如初税亩 及经营方式的改变 小农经济的形成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3 思想转型 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