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付调研报告例文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19929887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支付调研报告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支付调研报告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支付调研报告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支付调研报告例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支付调研报告例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支付调研报告例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支付调研报告例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第二篇: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第三篇: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调研报告第四篇: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调研报告第五篇: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调研思考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 一、网点基本情况 县共有个乡镇,我联社下设个营业网点,其中在城网点个,乡镇网点个,有个空白网点乡镇。截止年月末,我社共设置自动取款机台,其中城区台,乡镇均没有安装, 没有安装pos机。累计发放银行卡张。目前联社营业部开通“农信银”结算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开通了银行汇票业务,所有网点已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省内已全面

2、实现通存通兑,各网点均可办理银行卡业务,受理农民工银行卡。截止年6月末当年办理大小额支付笔,万元。 二、结算知识普及率偏低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户对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银行、异地支票影像传输等特色支付工具知之甚少,对该系统方便、快捷清算方式缺乏了解,农户仍习惯沿用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主要以零星现金存取、生产生活资料购置、子女异地上学生活费供给等,以现金结算为主;外地打工地农民以农民工银行卡结算和携带现金为主;对于异地支票影像传输业务基本上还未开办,只有很少农户了解或知晓相关现代支付系统信通卡转账等业务的具体操作,对设置密码、保护密码觉得很繁琐,且无此种意识,支付结算环境差,结算知识普及率偏低。

3、三、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我县农村信用社提供结算服务依托大小额支付系统、综合业务系统,但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四、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缓慢,支付结算工具单一 农民观念意识落后,受农村传统观念和经济发展的制约,部分农户对自助设备的功能不了解,银行卡不能直观地反映每一笔业务发生情况,农户担心使用时出现故障或怕发生差错而不愿用卡,造成农户在支付工具选择上“弃卡选折”。加之考虑业务量及成本问题,信用社在乡镇还没有投放atm和pos机具,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汇兑等,结算工具单一。 五、问题及原因 1、非现金结算工具本身存在的不足。对农

4、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票据比较复杂,使用要求高,如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其要式性和文义性要求较高,填写签章要求规范,尤其是在背书转让过程中,稍有疏忽,便会导致票据无效或票据权利丧失,给持票人带来很大麻烦;同时,因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个人支票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也常常由于硬件设备损坏,因不能及时修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 2、收费制度制约了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用。各金融机构对非现金结算普遍实行收费制度,如转账手续费、跨行交易手续费、结算账户银行卡年费等,对农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结算业务量较小,相对而言结算手续费偏高,为节省费用,更愿意使用现金交易,既直观又简便,而不愿使用其他支付结算工具

5、。 3、核心系统平台搭建不完善。一方面,各省农信社属于各省政府管辖,其综合业务核心系统平台由各自招标研发单位进行开发,农信社电子建设全国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各自为政,软件版本繁杂多样,给跨省联网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信社支付结算电子化建设的进程。 4、其他原因给农信社结算服务带来的困难。一是政府部门的政府行为,使农信社结算业务成为亏本买卖。如“粮食直补”“低保”等对农信社来说是亏本买卖。二是在农信社开户的个人多,单位少,单位汇款更少。而农户在结算方面多为存取现金,不会办理转账。 六、建议 1、宣传普及农村支付结算知识 加强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组织

6、和管理,由农村乡镇机构网点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特别是现代支付系统业务功能、使用操作的宣传普及,以柜面人员对客户进行引导,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现金支付习惯。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普通农户和农民工,引导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对结算量较大的种养殖专业户,以支票转账和票据结算为主提供服务。 2、合理配置农村支付系统资源 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和优化atm机、pos机等现代化支付机具的布局,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农户多层次的需求。 3、加大非现金结算业务推广力度 一是推广各类非现金结算工具。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如降低手续费等优惠政策,加强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

7、业务的宣传推广工作;二是加大对农村支付机具设备投入,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有计划地安装atm机和pos机具。 4、拓展支付清算网络辐射范围 一是根据农村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原则,因地制宜,扩充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覆盖面,畅通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渠道;二是对条件尚不具备的营业网点,可按汇划金额不同采取先开通小额支付系统,在逐步开通大额支付系统的办法,缩短资金汇划在途时间;三是尽快开通跨行通存业务。 第二篇: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 县农村支付结算调研报告 一、网点基本情况 县共有个乡镇,我联社下设个营业网点,其中在城网点个,乡镇网点个,有个空白网点乡镇。截止年月末,我社共设置自动取款机台,其

8、中城区台,乡镇均没有安装, 没有安装pos机。累计发放银行卡张。目前联社营业部开通“农信银”结算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开通了银行汇票业务,所有网点已开通 大小额支付系统,省内已全面实现通存通兑,各网点均可办理银行卡业务,受理农民工银行卡。截止年6月末当年办理大小额支付笔,万元。 二、结算知识普及率偏低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户对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银行、异地支票影像传输等特色支付工具知之甚少,对该系统方便、快捷清算方式缺乏了解,农户仍习惯沿用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主要以零星现金存取、生产生活资料购置、子女异地上学生活费供给等,以现金结算为主;外地打工地农民以农民工银行卡结算和携带现金为主;对于异地支票

9、影像传输业务基本上还未开办,只有很少农户了解或知晓相关现代支付系统信通卡转账等业务的具体操作,对设置密码、保护密码觉得很繁琐,且无此种意识,支付结算环境差,结算知识普及率偏低。 三、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我县农村信用社提供结算服务依托大小额支付系统、综合业务系统,但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四、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缓慢,支付结算工具单一 农民观念意识落后,受农村传统观念和经济发展的制约,部分农户对自助设备的功能不了解,银行卡不能直观地反映每一笔业务发生情况,农户担心使用时出现故障或怕发生差错而不愿用卡,造成农户在支付工具选择上“弃卡选折”。加之考虑业务量及成本问题

10、,信用社在乡镇还没有投放atm和pos机具,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汇兑等,结算工具单一。 五、问题及原因 1、非现金结算工具本身存在的不足。对农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票据比较复杂,使用要求高,如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其要式性和文义性要求较高,填写签章要求规范,尤其是在背书转让过程中,稍有疏忽,便会导致票据无效或票据权利丧失,给持票人带来很大麻烦;同时,因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个人支票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也常常由于硬件设备损坏,因不能及时修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 2、收费制度制约了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用。各金融机构对非现金结算普遍实行收费制度,如转账手续费、跨行交易手续费、结

11、算账户银行卡年费等,对农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结算业务量较小,相对而言结算手续费偏高,为节省费用,更愿意使用现金交易,既直观又简便,而不愿使用其他支付结算工具。 3、核心系统平台搭建不完善。一方面,各省农信社属于各省政府管辖,其综合业务核心系统平台由各自招标研发单位进行开发,农信社电子建设全国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各自为政,软件版本繁杂多样,给跨省联网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信社支付结算电子化建设的进程。 4、其他原因给农信社结算服务带来的困难。一是政府部门的政府行为,使农信社结算业务成为亏本买卖。如“粮食直补”“低保”等对农信社来说是亏本买卖。二是在农信社开户的个人多,单位少,单位汇款更少。而农户在

12、结算方面多为存取现金,不会办理转账。 六、建议 1、宣传普及农村支付结算知识 加强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组织和管理,由农村乡镇机构网点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特别是现代支付系统业务功能、使用操作的宣传普及,以柜面人员对客户进行引导,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现金支付习惯。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普通农户和农民工,引导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对结算量较大的种养殖专业户,以支票转账和票据结算为主提供服务。 2、合理配置农村支付系统资源 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和优化atm机、pos机等现代化支付机具的布局,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农户多层次的需求。 3、加大非现金结算

13、业务推广力度 一是推广各类非现金结算工具。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如降低手续费等优惠政策,加强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业务的宣传推广工作;二是加大对农村支付机具设备投入,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有计划地安装atm机和pos机具。 4、拓展支付清算网络辐射范围 一是根据农村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原则,因地制宜,扩充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覆盖面,畅通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渠道;二是对条件尚不具备的营业网点,可按汇划金额不同采取先开通小额支付系统,在逐步开通大额支付系统的办法,缩短资金汇划在途时间;三是尽快开通跨行通存业务。 县信用合作联社 第三篇: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调研报告 *中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

14、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精神,结合辖内实际,坚持科学定位,城乡统筹,把为“三农”经济发展创造“绿色”支付服务环境作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建设乡镇大小额支付系统, 畅通农村支付清算渠道。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移,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同城和异地跨行资金清算环节多,在途时间长,不能很好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资金清算的需求。*中支审时度势,把大小额支付系统延伸到乡镇信用社作为特色金融服务创新的一个重点项目,认真开展可行性调查,制定详尽实施方

15、案,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步骤,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协同推进,于2014年7月14日顺利开通6个试点乡镇信用社大小额支付系统,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陆续将大小额支付系统直达其它13个乡镇信用社,使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到*辖内19个乡镇信用社,覆盖面达到46%。农村信用社乡镇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开通,完善了农村地区资金清算体系,提高了农村地区资金清算速度和使用效益,加快了乡镇预算收支汇划报解效率。目前,19个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乡镇信用社共办理跨行资金汇划业务2230笔,金额7000多万元;新增开户单位92个,新增存款2420万元,收纳报解乡镇税款1126笔,金额12460万元;受理国库粮食直补、粮种补贴等涉农拨款114笔,金额5354万元。 二、推进账户管理系统直通基层信用社,提高信用社账户业务办理效率。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自2014年5月份上线运行以来,基层信用社无论是办理核准类账户业务还是备案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