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1.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限时练(学生) .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2906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1.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限时练(学生)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1.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限时练(学生)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1.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限时练(学生)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1.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限时练(学生)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1.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限时练(学生)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1.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限时练(学生)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1.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限时练(学生)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明学校学生限时训练 历史 学科 编号: LSBX314 使用时间: 9.4 组编人: 邓捷 第 1.4 课科举制度的文化影响限时练(40分钟)班级: 姓名: 小组: 分数: 卷面: A卷 基础题(每题5分,共75分)1.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2.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文中的这一“制度”是A征辟制 B监察制 C科举制 D九品正中制3.据报道,2014年

2、国家公务员考试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4.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A分封

3、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 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6.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A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 B明确了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C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D使读书、考试与做

4、官紧密联系7.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8.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A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 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 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9.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时认为:

5、“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0.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从学理层面探讨某一制度,称这一制度由于行政官吏的任用采取了客观的标准,因而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堪称“消极的民主化”。这一制度应是A宗法制度 B郡县制度 C察举制度 D科举制度11.唐长儒指出:“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材料表

6、明科举制 A使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C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D促进了政治的发展1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 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制度极为优越 B该制度有利于提高统治集团的效率C这种制度在明清时期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D鸦片战争时东学西渐进入高潮13.唐朝铨选制度下,获得出身的途径,除了科举外,还有门荫、流外入流、军功授勋和其他杂色入流等,无论何

7、种出身,要出仕任官,都必须经过吏部的铨选:即使是任满持选的前资富,在重新出任职事官时,也同样需要经过铨选考试。材料说明铨选A有利于按道德标准选拔人才 B体现了考试选拔官员的原则C使政绩成为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 D实现了科举与出仕任官的统一14.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科举中贪腐现象严重C科举重经世策论之才 D门第观念依然较浓厚15.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

8、迫全国士子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B卷 拓展题(共25分)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

9、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0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10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5分)14科举制度的文化影响限时练答题卡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总分答案16.材料解析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