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24968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二次备课(具体步骤及基本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暴乱、政治;悦、王、疾病、美、法。2、 能力目标 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3、 情感目标: 理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二、教学重点1、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3、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三、教学难点1、文言语法现象;2、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四、教学方法 诵读、串讲、讨论法5、 预备知识和工具 了解韩非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6、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

2、课时一、导入守株待兔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它的寓意是什么?(比喻不劳而获的人。他们不愿老实工作,想侥幸得到收获。)这是我们现在对这个寓言的最普遍理解。但是原著中,作者写这个寓言并不是想说明这点。那真实的韩非子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韩非,读读韩非原汁原味的作品。二、韩非生平及其主要思想1、韩非生平简介(自读单元提示。视情补充)2、韩非子的主要思想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

3、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这位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曾经在思想上深受韩非子的影响。三、检查预习(第一则)情况齐读课文,注意容易误读的字词:不胜shng 果蓏蚌蛤lubngg腥臊恶臭soxi(词“臭”为词义缩小)钻燧取火zunsu 耒li决渎d(课文下的注释du有误

4、。解释为“大川”应读d;解释为“洞”,同“窦”才读du)四、研习课文第1则1、内容串讲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兴起),构木为巢以避群(代禽兽虫蛇)害,而民悦之,使王(作动词,称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lu,瓜果)蚌蛤(g,蛤蜊,)腥臊恶臭(xi,恶臭,难闻的气味)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钻燧取火,即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疏浚河道)。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若或)有构木钻燧于夏后(帝后)氏之世(夏后氏之世,夏朝)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

5、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褒扬)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新圣,作者观念中能实行法治的统治者)笑矣。是以圣人不期(指望)修古(远古),不法(效法)常可(永远适宜的方法),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二句谓研究当世的实际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树根),兔走触(撞上)株,折(断)颈而死,因释(放下)其耒(农具)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2、重要文言词句提示重要实词:、而民悦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里意思是喜欢、拥戴)、使王天下(名作动,统治、做王)、民多疾病(名作动,生病)、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

6、世者(假设,如果)、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名词作动词,效法。动词作名词,适用的原则)、因释其耒而守株(因:于是,就)重要虚词:、必为鲧禹笑矣 (被)、因为之备(替)古今异义词:、桀、纣暴乱(暴力昏乱)、今欲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治国措施治理)重要的文言特殊句式:、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 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状语后置)、必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被动句)、宋人有耕田者。(定语后置句)3、参考译文较早的古代,人

7、民稀少而禽兽众多,人民敌不过禽兽虫蛇。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架木头做成鸟巢一样的住所,来躲避禽兽虫蛇的种种危害,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之为有巢氏。百姓生吃野生的瓜果以及蚌蛤等水产,其中有的东西发出腥臭、令人不堪忍受的气味,而且伤害肠胃,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用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之为燧人氏。较晚的古代,天下洪水泛滥,因而鲧和禹去疏通河道。最近的古代,夏桀、殷纣残暴昏乱,因而商汤出兵讨伐夏桀,周武王出兵讨伐殷纣。假如有人在夏王朝统治的时代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擦木燧来生火,一定会被鲧、

8、禹笑话;假如有人在商朝、周朝还整天去疏通河道,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笑话。既然如此,那么假如有人在当今这个时代还赞美尧、舜、商汤、周武王、大禹治理天下的措施,一定会被新时代的圣人笑话。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宋国有一个翻土的人,田里有一个树桩子,一只兔子奔跑着撞在树桩子上,结果折断脖子死了。这个宋国人于是放下翻土的农具,而守候在那树桩子旁边,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自然不可能再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现在想拿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都是守株待兔之类的笑话。4、讨论文章结构及内容。(1)、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

9、么?析:共有四处,分别是:必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2)、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析:学生讨论,合作解决。照搬古代那一套,墨守成规,拿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而不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可联系本文结论和当今社会现实来答)(3)、文章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析: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文章一开始就运用举例论证法,列举出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事实,肯定了古人不效法先王的做法;接着,文章运用假设法,推论出效法先王的可笑结果,从而得出本文的主旨;最后,又运用比喻论证法,运用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来进一步论证主旨。(成语

10、“守株待兔”现在比喻不劳而获的人。)(4)、想一想:韩非子到底为什么创作了守株待兔的寓言?析: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的人。5、升华主题、学以致用(1)、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析:治理天下,不应泥古不化,而应研究现时的社会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措施。 (2)、韩非子的这一主张让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或:韩非子的这一主张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可谈照搬苏联经验的失误,改革开放等等)五、小结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社会,不如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新的措施韩非子是立足于当

11、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6、 作业 1、整理字词; 2、熟读课文。附、板书:文章结构举上古:构木钻燧 法于夏后氏之世为鲧、禹笑假例中古:决渎 法于殷、周之世为汤、武笑设子近古:征伐暴乱 美于当今之世为新圣笑法结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寓言:耕田的宋人守株待兔,为宋国笑 本体(比喻法)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为历史笑。 喻体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守株待兔”的古今寓意分别是什么?明确:古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的人。 今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二、研习课文第2则1、读课文2、讲故事第一个故事:郑人为裤。“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12、“郑县”是战国时候韩国地名,在今河南郑州。“为裤”就是做裤子。卜子让妻子做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什么样子,卜子说就像我的旧裤子那样。于是妻子就把新裤子毁了,以便使它像卜子的旧裤子一样。韩非子的意思是说,拿先王治理天下的制度、方法来裁制当下的社会(按照一个久远的模式来裁制新的现实)是荒唐可笑的。但是他没有径直这样说出来了事,而是用卜子的妻子硬把新裤子弄破这一十分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显示这一道理。第二个故事:郢书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郢人”就是郢地人,“郢”在春秋战国时尝为楚国都城。“遗”,致送、写给。“相国”是古代官名,为百官之长。“书”即信。一个

13、郢地人要给燕国的相国写一封信,晚上写信,火烛不够明亮,于是就对拿火烛的人说:“举烛(把火烛举高一点)”。“云而过书举烛。”这郢人嘴里说着“举烛”,就在信中错误地多写了“举烛”两个字。犯这样的错误,现在还很常见。“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本来,“举烛(把烛火举高)”并不是郢人信中的意思。可是燕国的相国接到信以后解释它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意味着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而任用他们。“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这是说,燕国的相国把“举贤而任之”这个意思告诉了燕王,燕王很高兴,就按照这意思去做,国家因此治理得很好。但治理得

14、很好归治理得很好,燕国相国的理解却并非郢人写信的意思。“今世学者多似此类。”这句话冷冷地收束前面的内容:当今社会上的学者多数都像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解说古代帝王的话。那么,所谓法先王,又如何能够真正地做到呢?第三个故事:郑人买履。郑国有一个将要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他的脚,而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到了去集市的时候,却忘记了拿那尺码。他已经找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拿尺码。”于是就返回家中去拿尺码。等到回到集市,集市已经散了,到底还是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道:“为什么不用你的脚来试鞋子呢?”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郑人买履”是一则人们熟知的寓言。韩非子用那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把那些不关注眼下活生生的现实、不依据现实来决定治国措施的学者的荒谬,演示得多么有趣。3、内容串讲(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请”通“情”,意思是诚、真实、真诚。“宛曼”犹“汗漫”,意思是渺茫广远。这句话意思是说,果真赞许那些读书人效法古代帝王那渺茫模糊的治国措施,或许不适宜于今天吧。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墨家以及老庄之徒都主张效法先王;荀子嘴里说的虽然是“法后王”,跟孟子的“法先王”对立,其实却是完全一致的。韩非子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