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中若干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921554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习中若干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学习中若干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学习中若干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学习中若干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学习中若干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习中若干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习中若干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历史学习中若干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 田学茹 历史学习心理指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有关心理因素以及理解历史知识,形成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心理条件。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历史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的过程,因此,历史学习的过程所涉及的心理因素都与学生的个性心理、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其所生活学习的环境密切相关。 第一节 学生历史学习个性心理差异 素质教育要求历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给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在历史教学中要寻求既适合具有一般性,又要适应具有特殊性学生特点的教法,还要探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富有指导意义的学法,而这

2、一切的前提条件是要真正地了解每一位学生。 自然界没有一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教师面对的是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以及主体努力程度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学习心理各不相同的学生。但目前我国采取异质分班的制度,不同的学生学习的都是同一本教材、所接受大致同样方法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真正的发展,就要因材施教,因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施教。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和大量观测实验证明,由于所处的年龄不同,出生的家庭各异或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群体的班级中,其认知、思维等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样也表现在历史学习中。 一、历史学习中个体间的差异个体差异也称为个别差异,指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

3、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构成的一个独特的整体。在这个独特整体的素质结构中,任何一位学生总会表现出 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这是由于他们个体之间的认知差异和性格差异等因素决定的。 认知差异是和认知过程是密切相关的;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方面的个别差异,总称为认知差异。 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最新的研究理论西方认知方式研究 李寿欣等:西

4、方认知方式概论,载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24期。中表述认知家族有几十种,而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呈现出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类别。表现在历史学习中,场独立型的学生善于比较、概括、综合,对历史的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简洁,即在认知方面倾向于更抽象思维和分析水平的加工,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特别是历史问题的结论,依赖权威、偏于记忆,很少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沉思型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对历史问题的回答或分析都是仔细认真且经过深思熟虑,结论准确全面;而冲动型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但不经过大脑的反复加工,回答问题常常出现偏差,分析问

5、题更是丢三落四;辐合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采取求同的方法,发散型学生则与前者不同,多采取放射性的,是将问题向不同的方向扩展求异的方法,而在解决一些新情境的历史问题时,他们多能提出与教师、同学不同的观点。 认知能力的差异是历史学习个体间差异的另一个方面。认知能力指的就是智力,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异指的是个人与其同龄团体和常模比较表现出的差异。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商近70%表现为中等,偏高和偏低都属于少数,北京一所中等偏下的中学曾对2000届三个班120余名学生进行韦氏智力测验,智商水平的高低多数是结果相近。智力个体内的差异指个人智商分数构成成分的差异,它是造成学生

6、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不同的主要原因。例如同为智商90分的几位学生,有的学生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则侧重于手工操作,有的动脑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表现在历史学习中,言语能力强的学生能撰写出较高水平的历史小论文,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能自己制作出延安时期手摇纺车的模型、历史年代流动图板;总之,历史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学习抱有积极态度,学习能力差对学习抱消极态度,注意力只放在感兴趣的历史内容上。 性格差异也是个体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心理学教科书中一般把性格定义为“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3页

7、。它包括四个层次:世界观是性格系统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世界观是性格的核心或主导因素,它支配着人们对现实的一切态度和活动方式。对现实的态度是性格系统的第二层次,它可分为对己、对人、对事三个方面,比如对己有自负的也有自卑的;有谦逊的、也有骄傲的;有大方的、也有羞怯的;在对人(包括对集体、对社会)有的诚实、有的虚伪;有的善于交际,有的孤僻寡合;有的独往独来;有的大公无私,有的自私自利;对事物有勤劳和懒惰之分,仔细和粗心之别,创新和墨守的差异。心理特征是性格系统的第三个层次,包括性格理智特征、性格的情感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指认识过程中一切稳定特点都在此列,如观察的细致和疏略、想象丰

8、富和贫乏、思想敏捷与迟顿、记忆速度快慢等等;性格情感方面有热情与冷漠、乐观与悲观等等;性格的意志特征,比如勇敢与怯懦、克制与放纵、果断坚定与优柔寡断等等,每个人都有性格,非此即彼,或时此时彼也会影响着其历史学习形成个性差异。性格系统的第四个层次是活动方式,它主要包括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4页。这个“做什么”和“怎么做”便是行为方式的表现,比如在历史学习中不同的学生记忆基本的历史事实,有的要大声诵读数遍,有的默默记忆,有的要抄写几遍,有的听别人说说就记住了;在讨论历史问题时

9、,有的争先恐后发言,有的暗暗记录综合别的同学的观点等等行为都是和学生的性格不同密切关系的。 二、历史学习中年龄的差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其生理和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就使各阶段呈现不同特点,表现在历史学习中也是如此。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接触观察所得: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由于处于不同的年龄,他们的认知、思维发展水平也不相同,故而对教师的授课形式、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即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历史学习心理。 从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阶段特征来看:初中生正值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属于少年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过渡时期,具有半成半熟、半幼

10、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趋向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通过问卷调查和学习中观察到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只要历史教师讲述生动形象,具有故事情节,他们就对历史课十分感兴趣。在历史授课方式上,部分学生希望编演历史剧,充当历史角色来感受历史情境的心理强烈;在历史学习方法上,他们主要靠形象思维和记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历史的了解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表象和本质,区别不清,对历史规律的认识还是粗浅的,有时是片面的。 高中学生一般在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属于青年初期,是

11、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过渡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由于个体身心的发展,他们对历史学习方方面面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和平时教学观察得出:高中生对历史教师授课方式要求不仅要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同时更注重历史教师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有无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学方式上更主张提倡民主学风,希望教师提供原始材料,自己进行鉴别分析;对历史问题的研究更渴望师生之间以平等的关系展开讨论或辩论。总之企望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多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成就需要更强于初中学生。 年龄的差异造成认知水平、思维水平的不同也表现在历史学习

12、的能力,即历史学习的策略上, 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形成阶梯状态。 初中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把握,易于记住一人一事、一地一国,纵横联系的能力差;在课堂上求同思维多于求异思维,较少提出与教师和其它学生的不同观点或理念;由于知识储备和阅历的制约,对历史材料的处理、分析阅读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差;在历史问题的概括、综合能力表现上有一定的困难。高中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已基本完成向理性思维的转化,而且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具有重新整合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增强,不仅能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且能对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独

13、到的见解。 三、.历史学习环境的差异 人的心理不仅是脑的机能,同时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大脑是不能凭空和单独产生心理活动的,没有客观现实,也就无从产生心理。在所有的客观现实中,社会现实是人类心理反映的主要内容,因而社会现实是影响人类心理的决定条件。影响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对历史学习的态度,取决于他生活的时代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取决于他所就读的学校对历史学科的态度,取决于所生活的家庭父母文化素养及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以上诸多的客观条件都会影响和决定形成一个学生对历史学科是刻苦钻研,还是应付考试的取向。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态度和历史学习中所采取的策略,从而构成历史学习的个性差

14、异,但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差异、年龄的差异、环境的差异是起着决定作用和主要作用的。 第二节 历史学习成功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归因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由于个性的不同,所以对同样的情境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和不同的行为表现。每个学生都带有一整套自己特有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和价值观走进历史课堂,进行历史学习。他们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成败的表现不同,构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对于成功或失败学生归因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对学生历史学习有针对性的指导,亦可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一、心理分析 根据北京市“历史学习心理研究与教学对策”课题组近两年

15、来对市重点和普通高中校高一、高二部分学生问卷调查和对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整理,可归纳出历史学习成功学生一般具备以下诸因素。 一定程度的学习水平 通过对一所中等偏下城郊结合并且普通高中校97届、98届近20名历史学习成功学生初中升高中,高一学年、高二学年学习成绩调查情况如下:高中入学分数除体育外,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政治总分为535分,平均每科为89分;高一、高二学年度8科文化课: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总分600分以上每科平均67分左右,即各学科均达到及格水平以上;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得分均在70100分之间,而这些人在50人的班集体中总分

16、排名都在20名之前。以上情况说明,历史学习成功的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中很快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 智力水平 97届高中学生进行韦氏智商测试,全班49人,最高得分59分,最低为48分,而历史学习成功学生的韦氏智商分数在5752分之间,他们虽智商水平不在班中居高位,但他们高中前两年历史测试成绩均居85分以上。此现象说明智力水平高低为历史学习成功有关,但不是起决定因素的。 历史思维的能力 99年元旦我们对98届高一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进行调查与测试,结果表明:50名学生中抽样调查8名历史学习成功学生在答题中和历史思维能力相关,归纳、概括、比较、综合能力得分高于其他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