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20112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中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夏中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夏中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宁夏中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宁夏中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中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中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共4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

2、度3.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4.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5.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

3、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6.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7.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8

4、.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9. 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10.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11. 元初,中书省“

5、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12.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 C. D.13.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

6、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14.“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15.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16.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

7、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17.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18.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9.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

8、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20.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21.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 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C.汉武帝时代的情况 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22.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

9、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23. 据估计,宋代垦田数为7亿多亩,且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l5倍。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 人口的增加 均田制的实施 租佃关系的盛行 曲辕犁的推广A. B. C. D.24.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5.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

10、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6.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27.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

11、.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28. 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29.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

12、出现于河南辉县30. 为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一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楚用China称称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31.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13、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 C. D.32.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33.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34.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