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918277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阜阳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阜阳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阜阳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阜阳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 _ 。 _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但愿人长久, _ 。 伤心秦汉经行处, _ 。 海内存知己, _ 。 人生自古谁无死, _ 。 (2)默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二、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xin 她如绝美的天li,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_ , _ 。徜徉其间,我们

2、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xin _ li _ 徜徉 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 ”。 (3)“孜孜求索”中,“孜孜”的意思是 _ 。“熏陶”的意思是 _ 。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3. 某校八年级开展以“汉字的传承”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帮忙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 。 (2)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将音、形、义结合得完美无瑕的语言,每一个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令其魅力无穷。

3、请按照示例,在下列汉字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解读其义。 示例1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示例2尘:小土为尘,一尘不染。 解字:功明裕舒 (3)下面是一位同学本次活动感想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完成问题。 在节目汉字英雄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节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A】不是诸如“荦荦大端”、“郫县豆瓣”之类的复杂字词,就是“三聚氰胺”、“分道扬镳”这些常见的热门词语。【B】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失写症”;【C】古人常说“一字为师”,而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

4、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错就错。这委实是汉字和汉语言文化的莫大尴尬。【D】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其中26.8%的人经常提笔忘字。 【A】句中有语病,应该将“ _ ”一词改成“ _ ” 【B】【C】【D】句的语序不当,应该按 _ 、 _ 、 _ 排序。 (4)该如何抵挡对汉字的遗忘呢?请结合上面的文字,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4. 名著导读。 (1)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 _ 跟随 _ 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经历。 (2)在名人传中,我们看到他们经历了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而终成一代伟人:贝多芬

5、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 _ , _ 则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5.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

6、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录毕,走送之_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 媵人持汤沃灌_ 左佩刀,右备容臭_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 (2)翻译下面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译:_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_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

7、4)“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6.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老师!老师!阎连科 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

8、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

9、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

10、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odi,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

11、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 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

12、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1)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 (2)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3)结合文章,理解第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4)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5)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7. 生命如四季张洁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

13、之上。可我懂得没有权利逃避,上苍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也给予我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每天,我怀着希望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来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

14、,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可那是怎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 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自己检点!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苦又酸的快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在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我有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感动过、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