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917938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梅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梅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梅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梅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2、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B.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C. 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D. 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3. 按要求默写古诗词。老骥伏枥, _ 。烈士暮年, _ 。(曹操龟虽寿

3、)_ ,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角声满天秋色里, _ 。(李贺雁门太守行)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隐居生活方式的句子是 _ , _ 。请将杜甫的春望补充默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 , _ 。 _ , _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4. 根据拼音写词语。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mn yn _ 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jng kung _ 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gung mo w yn _ 的宇宙。街上,行人m jin ji zhng _ ,络绎不绝,士农

4、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5. “语文主题学习”的开展,一定让你收获颇多,请你仿照划线语句,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并使之构成排比。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串门儿,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_,_,_。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6.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

5、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杂然相 许 _ 吾与汝毕力平 险 _ 惧其不 已也 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 _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_ 下列对愚公移山一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 A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B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于他对人和自然关系上的正确认识。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说明愚公目光长远,对山能被移走坚信不疑。 D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名之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名之为“智”,这样不仅增加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7.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

7、,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 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龠(yu):古代容量单位。谑弄:开玩笑,嘲弄。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_ 。 A正 色责之/征于 色,发于声 B每来见过 案上纸/拍 案而起 C 虽谑弄皆有义味/ 虽我之死 D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 衡哉/困于心, 衡于虑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

8、焉苏醒落笔如风雨。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57.0分)8. 青春别被“颜值”裹挟张洋时下,似乎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在如今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颜值”俨然成为排在权力、财富、社会地位之后的“第四指标”,并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似乎是,只要“颜值”高,其他什么缺点都是浮云;如果“颜值”低,其他什么优点都是浮云。 正因如此,年轻人不惜重金购买高档化妆品、漂亮的服饰,甚至在媒体披露的毁容案例不在少数、整容黑幕曝光时常见诸报端的情况下,依然不惜在自己的脸蛋、身体上刀斧相加来追求美貌。 美貌,果真决定一切吗?美,当然是好的,拥有美丽的外貌,既能给

9、自己增加自信,也能让旁人赏心悦目。在日常生活、工作场所和社交场合中,注重仪表、服饰考究,以及对面容进行适当的装扮,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颜值”高的人容易从人堆里脱颖而出,但并不直接等同于“颜值”高的人就一定更具吸引力的特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如果放眼望去尽是帅哥美女时,漂亮就会失去了强大竞争力,这时候我们都需要思考,到底还有什么能让你出类拔萃。 人要想成为一个仪态万方的“万人迷”,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让自己充满活力,让自己生动起来。 20世纪30年代,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有个“太太的客厅”,是“京派”文学和贵族文化的殿堂,这也是林徽因的家。当时林徽因虽然已经身染重病

10、,但她仍保持着开朗和明丽。费正清的夫人曾经回忆说:“梁太太总是聚会的中心人物。当她侃侃而谈时,她的那些爱慕者们总是为她那天马行空般的灵感中所迸发出来的精辟警语而倾倒。 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也曾说过,“学问改变气质“青春的美丽,不是街头浒的名牌时装;青春的潇洒,不是臂臂摇摆的忸怩作态。如果一天到晚只是忙于外在的装扮,你是永远不可能做到气质高雅、充满魅力的。换言之,青春在哪里?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种精神,一种修为,它就在我们的心里。心灵充沛,青春长驻;精神丰富,永葆青春。青春的魅力在于勇敢地抛弃外在的虚伪,在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生动、智慧和气质。 实际上,芸芸众生之中,容貌出众者有之,

11、资质平平者也有,并且后者恐怕占据绝对多数。我们不应该因为“颜值”而自卑,反而应该因为我们的修为而自信。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镇守本心,修身韫德,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性的人,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在这方面,美国女孩丽兹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丽兹因为患有罕见病而外表怪异,被媒体粗暴地评为“世界最丑的女人”。她在经历了噩梦般的精神崩溃之后,最终战胜自我,勇敢地站了出来,举办演讲、建立个人网站和摄制纪录片,以此来与偏见斗争,对舆论的霸凌说不。她找到了勇气和自信,也赢得了尊重和尊严。 面对“颜值“的裹挟,很多人可能都无力抵抗。但是,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伴随着年华的逝去,再怎么精心装扮的容颜都会老去

12、,时间唯一带不走的是你曾经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是你多少年来的修为,这才是让青春永驻、人生精彩的根本。 (选自人民日报2015.07.14有删节)下列不能作为证明“学问改变气质”的一项是 _ A希腊人德莫森,因为口吃而生性羞怯,故苦练演说技艺改变自己而得到世人的尊重。 B鲁迅用脊梁顶着自己的头颅为后人照路,在漫漫长夜孤身绝响,彰显着孤独的气质。 C哲学家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 D“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诗人黄庭坚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 A作者认为,受“只要颜值高,其他什么缺点都是浮云”的标准影响,不少人

13、花费巨资去改变自己的容颜,追求美貌。 B文中同,林徽因虽然身患重病但是凭着开朗和明丽、充满灵感的谈吐为众人所倾倒,这是其内在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 C全文首先点明中心论点,阐明追求外在美的不足,然后围绕“美和气质”的关系展开论述,最后号召读者做出类拔萃的人。 D作者选择关于“颜值”热议话题,运用典型的事例材料和名人名言进行说理,立场鲜明,为青年读者提供明确的人生指引。读完全文,说说“让青春永驻、人生精彩的根本”是什么。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作者提了哪些建议?9. 雪地里的迎春花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

14、着身上的灰尘。 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

15、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