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体育测试规则注意事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91551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体育测试规则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中考体育测试规则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京中考体育测试规则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京中考体育测试规则注意事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体育测试规则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体育测试规则注意事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体育测试规则注意事项标注红线的地方是重点,学员自己要看明白。篮球往返运球:(1)场地器材测试场地长 20 米,宽 7 米。起点线后 5 米处开始设置标志杆,每排设置两根,各排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 3 米,共设 5 排;每排的两根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 1 米,距同侧边线 3 米。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30 米卷尺、标志杆 10 根(杆高不低于 1.2 米)、篮球(符合国家标准)。(2)测试方法受试者在起(终)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运球依次过杆。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方可停表,计时结束。每名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以秒

2、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 1。(3)注意事项运球过程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受试者可自行捡回,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计时不停表。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膝盖以下身体部位触球、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试区域、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只可再增加一次测试机会。掷实心球(1)在坚实、平坦的地面上进行。投掷区宽度4 米,长度不少于20米。实心球重量为2000 克。(2)考生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站立于投掷线后,双手

3、持球至头上方稍后仰,采用原地的方式将球向前掷出,球出手的同时,后脚(或任一脚)可向前迈一步。(3)投掷过程中,脚和身体其他部位触及投掷线或投掷线前地面均为犯规。(4)成绩判定是以实心球落地痕迹的后沿至投掷线的后沿成垂直丈量,不足1厘米不予计算。(5)考生可试掷三次,计取最好成绩。三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增加一次试掷机会。4.单杠引体向上(1)双手正握杠,直臂悬垂,身体呈静止状态。(2)两臂向上引体至下腭越过横杠上缘,后恢复直臂悬垂为完成一次,否则不计次数。(3)双手握杠开始,到双手离杠为考试结束。以中间连续完成的引体次数计取成绩。(4)每个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一分钟仰卧起坐(1)身体仰卧在垫上

4、,双手五指交叉贴于头后,双脚放置垫上,两腿屈膝(两膝稍分开) ,大小腿呈直角。另一人双手压住考生两踝关节处。起坐时,双肘触及两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贴于头后的两手背必须触垫。(2)仰卧起坐过程中,紧贴头后的手背未触垫、臀部离垫或双肘未触及两膝属犯规动作,不计次数。(3)以一分钟内完成的次数计取成绩。(4)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跑步:1000米和800米分别是男、女必考项目,根据规定,每组考生人数在15人左右,不允许有带跑者。考试在400米环形跑道上进行,采取站立式起跑方式。考生从直道中间起跑线出发。考生要注意,起跑口令发出前越过起跑线将被判为犯规。虽然起跑后不分跑道,但考生在跑程中不要踏进跑道左

5、侧跑道线,更不能推、拉、阻挡他人跑进。六、考生须知(一)参加体育考试应穿着运动装、运动鞋,但鞋底不得有铁钉、胶钉或塑料钉。(二)参加体育考试,考试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考试后应做好整理活动。(三)考生要认真遵守考场纪律和考试规则。尊重并服从引导员、考务员的指挥和判定。(四)考试成绩当场公布,考生对考试成绩有疑问,应立即向引导员提出,以便及时查询。(五)女生经期及生病受伤的考生,应及时办理缓考手续,并按区县考务办公室安排的时间参加缓考。(六)因伤病不能按规定参加考试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应在考试前按有关规定办理免考手续。(七)考生(和家长)要注意考生考试前的身体状况,保证考生不带病、不带伤参加考试,避免出现伤害事故。(八)体育考试是一次性考试,没有补考。三个项目都考完的考生,不能再申请参加缓考。(九)考生对考务工作有意见,应通过学校向区县考务办公室反映;考生对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有权直接向区县或市体育考试领导小组申述。 (十)现场体育考试考场为封闭考场,无专门证件、未经批准不能进入考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