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普及教育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传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91233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普及教育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京剧普及教育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京剧普及教育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京剧普及教育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京剧普及教育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传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剧普及教育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普及教育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传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剧普及教育 传统文化 文化自觉 传承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情趣的精髓,京剧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使其具有教育人,陶冶人,和愉悦人三大作用。同时京剧之所以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是中华五千年的厚重文化底蕴,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是对广大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文化工作更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重视对青年进行民族文化艺术的教育和熏陶,这对于传承中国京剧艺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大学生作为未来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他们对于京剧的态度,直接能够影响到京剧的将来,笔者在多年

2、与高校京剧组织和个人的接触中,感觉到单一的宣传京剧或是一厢情愿的送戏,义务演出等,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用这样外来灌输的形式,进行补血式的普及教育,而是要把大学生对京剧的亲近达到一种自觉,进行造血式的自觉普及教育,这样的效果是广大京剧工作者所期待的,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一个目的,有人要说, “戏送到眼前都不去看,又怎能自觉的喜爱,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这样的效果应该是有可能性的。一,高校京剧普及教育中文化自觉的可能性让大学生自觉接受京剧普及教育,其难点在于“自觉” ,但要首先从深层次找出为什么“不自觉”的原因。首先,京剧作为传统艺术,其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形成,是脱离我们现在

3、这个时代的,京剧的魅力所在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的表现,例如,京剧内容广泛取材于传统文学,诸如史记 、 三国演义等浩如烟海的各类古典史学,文学典籍。内容取材和所表现的价值取向是很多大学生所难以接受的;其次,当时京剧形成与繁荣的社会条件是不可能再重现的,京剧自道光年间在北京形成,日臻完善。迨到光绪年,便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京剧历史上有“盛世”之称。这期间,社会变动,国家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封建统治阶级意识迅速瓦解,社会意识的变化对于京剧来说,现实为她提供了进步思潮,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人民需求不受禁锢的文化补给,京剧的良好发展满足了人民的需求,占据了主要的文化市场, ,同时统治阶级对

4、京剧的支持和保障从客观上也推动了京剧发展。有这样的深层原因,现今的大学生似乎和京剧离的很远?笔者认为,也有许多有利因素来支持这种难得的“自觉” , 自觉的爱京剧难!我们如果在高校直接的进行京剧的宣传教育,相信很多人都会睡着 了,但我们要注意京剧生存的条件,分析为什么现在普及京剧教育为何投入大,效果小。希望能找到一条更有效的教育之路。京剧是个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体,是高雅与通俗的结合体,我们首要的是保护好京剧的“根” ,那就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没有这个根,京剧是无本之木,再大的力度去普及教育京剧,说一万次“京剧好 ”,都是无用的,因为大学生没有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来自于文化认同,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自

5、觉现象,进行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心态,也就是文化自觉,必须让学子们有文化使命的历史担当精神,这种精神的树立,不是单一的靠普及京剧教育,而是结合高校的文化资源,在高校的范围内,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而高校的传统文化课,无疑是整个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二,高校京剧普及教育的方式首先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作为传统文化课教学的主导思想。在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是值得年轻一代继承的。例如,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君子以自强不息”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以及信、义、诚、达、仁、礼等优秀的人格层面,如能借助高校比较丰富

6、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对学生加强教育,这对学生的文化使命感无疑是积极的,当然书本的教育是比较枯燥的,这时候如果我们的京剧普及工作在当地文化单位的辅助下,再次的用京剧形式来演绎,这将更具有直观性和一定的娱乐性,比如刚才提到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例子,京剧中有大量的剧目来表现这一人格精神,象正气歌 、 满江红等,都能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并给大学生更深刻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既弘扬了民族精神又普及了京剧艺术。其次,要根据大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和内容。目前,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是比较薄弱的,大学里重视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文化这个软件的熏陶

7、,往往理科学生对文科知识知之甚少,文科学生对传统文化也是漠不关心,认为是陈旧的东西,很那结合到现实中来,有的学校的教育也几乎是不引导,即使有些学生热衷于此,也没有环境,或是被同学讥笑,或是自生自灭,如果和学校的教育结合,甚至以学分的形式推动,这将打开局面,利于京剧的普及,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也应注意很多高校的不同特点,比如文化发达地区的高校,他们本身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有氛围,有教授,老师的支持,有的甚至有自己的京剧组织,这时候送戏,请专业老师教戏,进行深层次的京剧理论和实践是非常可行的,也达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很多年轻的京剧迷都是这样走如京剧的。但在有些高校,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淡薄,当地

8、的京剧水平比较低,这就需要高校与当地文化单位,象文化馆、京剧团、票房等进行合作,各自发挥优势,由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营造文化氛围,再由文化机构穿插京剧普及等工作,使同学们有新鲜感,使京剧成为教学中的一环,逐步地把京剧推如到大学生中去,这样的做法虽然周期很长,但在今后进一步的京剧普及中,这样的工作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未来的审美方向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在与高校的配合问题上,高校更要有主动性,因为很多社会的京剧组织并不都是政府组织,他们主动进入高校的难度很大,很多高校是以学生或教工京剧社团这个平台来与外界接触的,这样的范围很小,有时候谁也找不到谁,很

9、多老师很喜欢京剧的,他们周围的学生也有很多爱好者,但京剧有她的专业技能,这不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之余就能轻松掌握的,比如乐队问题,高校走出去和一些有实力的民间组织进行合作,资源分配更合理,民间组织为高校服务,为振兴京剧做贡献,高校也能省去很多繁琐的事情,学生会更欢迎。另外,政府的文化组织也应当当月老,为高校牵线,我们甘肃文化馆也在这方面和兰州的一些高校合作,资源互补,探索这样的方式。三,京剧普及教育与文化自觉结合的意义我们所说的文化自觉特指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又这样一个大范围的自觉来引导京剧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小范围的自觉,在这样的两个不同范围的自觉中,两者是不抵触的,是相辅相成的,“大河有水

10、,小河满”, 在如今时代的不景气,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很多的传统艺术门类都有其特有的魅力,这种魅力很多是说不清楚的东西,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能迷倒很多人,我们很多戏迷都有这样的体会,这种魅力的核心其实是一种共同的审美习惯,也是这门艺术所特有的民族保守性,这种民族的保守性的来源就是所提供给这门艺术的宝贵而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和底蕴,保护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其根本必然是保护好京剧的土壤,这土壤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了这样的土壤,京剧不能发展,只能萎缩,京剧没有观众,因为大家不领会京剧所特有的审美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破解,如何破解?除了少数人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有独中,主要还是靠整体的国

11、民教育,我们的教育的最高层就是高等学校的教育,依次类推,高校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其实就是在传承和保护我们国家包括京剧在内的很多民族文化艺术。中国的学子历来把对文化使命的历史担当当做是文化自觉的逻辑起点。文化自觉源于对社会与人生的自觉。在大学的教育中,我们无疑是缺乏这样的自觉,对于本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使得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使命,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活的很中心,很自我,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从杂乱无陈的思维中,指出一种更民族,更传统的文化认同,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并把这种传承性象天性一样,一直流传下去,这样才是传统文化在今后发展的保障,当然解决了这样的大问题,对如何弘扬京剧艺术就是

12、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她的振兴,赢得观众群的现状也直接关系到很多别的传统戏曲门类的,京剧从别的兄弟剧种里汲取了大量的营养,我们所说的文化自觉,也同时可以带动很多别的剧种的发展,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喜欢京剧的朋友对很多别的剧种都不是很排斥,有的甚至喜欢很多种类的戏曲,比如“ 京昆不分家”,“ 三下锅”,等特殊的现象,在大学中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仅仅是京剧得益的,很多不同地方,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可以有了文化氛围,都可以蓬勃发展,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民族的戏曲艺术出现曾经有的“花 ”、“雅”之争,出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那我们的传统戏曲文化乃至整个传统文化都将迎来一个新的繁荣

13、,由此而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将多么的强大,一个爱自己民族文化的人才能真正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当然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多种娱乐形式和西方思潮都涌向了大学校园,进入了大学生的思维,我们不强求大学生都唱戏,听戏,那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是希望京剧作为国粹,在教育中要提高重视程度,她不光是简单的娱乐形式,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普及京剧的同时,必须配合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首先是看的懂,然后是喜欢看,只有这样,未来传承京剧的人才是最可靠的,因为他们爱自己的文化。我们因为很多原因,失去了一代京剧的知音,现在我们不能再放弃这样的历史机遇了,社会的稳定,教育的发展,使得我们有条件去赢得更多的知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