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经济的读书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90227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乡村经济的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乡村经济的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乡村经济的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乡村经济的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乡村经济的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乡村经济的读书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江村经济的读书报告姓名:段绍棚一:书名江村经济二:作者:费孝通三:上海人民出版社四:页数 189五:内容大意:江村经济又名中国人民生活 ,是费孝通先生关于对长江流域农村生活的实地考察,本书的主题主要为农民对土地的利用和农户中家庭再生产的过程。研究年代是民国初期,但在本书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它几乎涵盖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除了序言之外包含十六章,外加三篇附录。第一章前言里,费孝通先生对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目的做了描述,当时的背景,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一个大变迁的过程,这种实地调查是对当时中国宏观经济的一种补充。中国很少有关农村经济的学术研究,这是历来各学者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费孝通从实际出发,成

2、为首要关于农村生活调查的研究者,这种关怀天下,关怀民生的学者,他的贡献巨大。本书的第二章主要写了关于江村经济的调查区域,在这方面为了便于密切观察,能提供对社会生活的完整切片,最初他选取了村这个基本单位,研究范围推广到邻近村落及市镇。他选取的地方是长江地区太湖周围吴江县震泽区的开弦弓村,并且对该村的地理、村庄、村里的人、调查这个村的理由等作了介绍。第三章介绍了家这种强调父母子女相互依存的生育单位,关于家的主要意义-“香火”绵续、人口控制、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媳妇、教育、婚姻、及小媳妇制度。在第四章写的主要是财产与继承的问题。这里面主要包括对财产所有权、家产、财产的传递方式、继承对婚姻和继承者的影

3、响、赡养的义务及新的继承法做了研究。第五章主要介绍亲属关系的扩张,包括父系关系、母系关系、村庄亲属关系以及名义上的收养做了描述。第六章主要内容是户与村,还包括对邻里、宗教及娱乐团体、村政府、保甲制度所做的相关研究。到了第七章,作者开始研究村民们的生活,包括消费、住房、运输、衣着娱乐、开支方面的研究。第八章主要研究的是职业分化,作为农村的主要职业当然是农业,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专门的职业像零售商、纺织工、航船、手工与服务行业、渔业等的职业。第九章写的是村民们的劳动日程,包括计时系统、三种历法,还有关于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时间表的介绍。第十章主要内容在于研究农业,包括农田的安排、种稻的方式及灌溉、

4、科学与巫术、劳动组织。到了第十一章,费孝通先生着重详述了对土地的占有方面。包括对湖泊、河流及道路的占有、农田的所有权。这里还提到了三种制度分别是雇农及小土地出租制、不在地主制和完全所有制。十二章阐述的是这个地区居民第二收入来源的蚕丝业,提到了变迁、促进其变迁的条件、变革的力量及意图、当地对变革的支持、养蚕改革及合作工厂、政府的支持方等面。第十四章写了居民的贸易方面,主要方式有交换方式、内外购销、外地小贩、零售店、航船,这里还对贸易区域和集镇、销售与生产做了记录。十五章写的是资金问题。居民很容易趋向两个问题,那就是储蓄与亏空,处理这两个问题变成了当务之急。当地居民以建立互助会来解决问题,还有航船

5、信货代理人信贷合作社以及残酷的高利贷制度。最后一章,简略地叙述了农民的经济问题及带来的后果。六:读书心得:首先我想做一下对这本书的总体感受,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太专业性了,甚至有些地方很难看懂,这里面有着好多我以前很少了解到的东西和我没有认识到的知识,读了这本书有很多收获,当然,这些收获远不止知识方面。 费孝通先生是江苏吴江人,他选择研究吴江县的开弦弓村是因为:一,开弦弓是中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特别是在近代的中国,手工业这种传统式的工业对居民有很大影响;二,开弦弓一带,自然资源极佳,农业发展到很高水平。谈到居民的经济就不得不研究农业,农业毕竟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三,这个地区广泛使用

6、水上交通,可以通过典型来研究依靠水上运输的集镇系统。这点在书的第七章和第十四章分别有了介绍,航船就是这种水上运输系统的典型。当然与此之外还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情结有关,毕竟这是他从小生长的地方。还有他可以通过他姐姐的关系便于对这个地区做更顺利的研究。在“家”这一章,在费孝通先生看来,家是指一个包括父母及未成年人的生育单位。家强调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依存。当子女长大,或者说一个子女众多的家庭的子女长大后就必然面临结婚和出嫁的问题。这样就会从一个家分出两个或者几个家。家的作用主要是传宗接代和向祖宗表示孝敬。这些是传统文化下的思想。当然现在这种思想在农村任然存在。这也是伦理文化的使然。中国历来就有一

7、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在我们西部地区,清明节祭祖时,如果没看见坟头上的清明标,就认为这一家绝了。活着的人有义务继续向祖宗敬孝。在这一章,谈到了人口控制。人口控制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上无法供应。家中多余的成员成了沉重的负担。财务和食品不足的经济萧条时代,对居民的影响相当致命,人口控制成了必要。不过这种控制方式有问题,有违伦理。书中说溺婴或流产的方式,杀害女婴成了经常。这些现象都是很不人道的。当然这也是情势所逼,也许是他们不知如何避孕。人口控制有它的好处,为了防止贫穷,这点是很明智的。和我们西部地区的农村近十年的人多势力大的思想观念相比任然明智很多,我感觉那些经济负担还多生的观念真是愚蠢可笑

8、,这也难免他们持续贫穷了。面临贫穷问题,婚姻自然受到影响,因此另一种婚姻制“童养媳”制度在这个地区应运而生。 “童养媳”主要是在别人家领一个女童在自己家中来养,长大后直接成为自己儿媳妇,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婚姻方面的开支,还能减少婆媳的对立。一般从别人家领童养媳的人家也愿意把自家的女儿送给别人做童养媳,当然在当时经济萧条的条件下总比卖出或者溺婴好很多。 “童养媳”在经济萧条的时期作用很大,解决了多数男子的婚姻问题。现在,中国男女比例远远拉大,这种制度是否适合再造呢?开弦弓村的教育同他们的生产格格不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我反倒觉得私塾教育更适合当地。那时的农村可不比现在,儿童满十岁就要在田里学习

9、,蚕忙时节也须帮着采叶看蚕。还有养羊得去割草。忙于农务。等到农务忙完,学校又放假了。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上的不和谐,这样就导致了适应的教制度,当地居民对教育的重视显然不够,大多数主要为的是识字。他们认为教育对其经济上帮助不大,而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又不愿继续留在当地。在关于“上山丫头”和“回乡丫头”这个问题上弄得比较复杂,有些晦涩难懂。 “上山丫头”是一家中的女孩嫁给姑姑手里去做媳妇, “ 回乡丫头”是一家中的女孩嫁给舅母手里去做媳妇。这两种都是中表婚姻。但“上山丫头”代表兴旺,越走越远,呈扩张趋势;而“会想丫头”代表衰落,越走越近,呈收缩趋势。当地人都认为:“上山丫头”越爬越上,“回乡丫头”越回越糟

10、,不利市的。 ”“回乡丫头”还有个弊端就是她的婆婆就是她外婆的媳妇,曾经受她外婆折磨过,那么就难免他的婆婆把这种感情宣泄到他的身上。当地的主要经济产业是农业,主要以种水稻为主。当然光靠农业很难自给自足,还包括副业如养蚕业、养羊、渔业等。但是农业是区别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主要方式。这也是外来居民很难融入当地居民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土地。谈到农业就不得不谈农田的所有权,在农田所有权上可以大致分为:一,完全所有者。既占有田面又占有田底;二,不在地主。占有田底,不占有田面,田面租出去,收取出租费。三,佃户。不占有田底,占有田面,向不在地主缴纳租费。由于当地的原因,又产生了三种制度分别是雇农及小土地出租

11、;不在地主制;完全所有制。雇农主要是土地有余而劳动力不足,雇的人是土地不足,劳动力有余的人,两者相反。小土地出租主要为家里男人死亡,孤儿寡母无力耕种,只好出租。不在地主是有多于的土地,自己有别的副业要做。用土地来赚取费用。完全所有制,完全的自给自足。自己耕种,自家收获。当然不在地主制是在城乡关系金融密切时才出现的。除开农业,最重要的要数当地的蚕丝业了。蚕丝业在西方工业制的冲击下不得不面临改革,当地对变革的支持,政府也加大力量投入,加上促进变迁的条件如当地生丝价格下跌、家庭缫丝质量不均等,改革势在必行。变革的发起单位是苏州附近的女子蚕业学校。这种作为现代工业技术的主要传播中心成了变革的主要力量,

12、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从技术上改进农村企业。之后对养蚕业的改革,解决了传统养蚕方法的诸多缺点。养蚕业的改进对亲属关系造成了一定影响。合作工厂的建立,农村妇女从农村走向市镇,他可以赚取经济上的收入,一定程度上有了对经济的主导权力,也提高了传统妇女在家中的地位。这是这种变迁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继承的问题上,新的继承法无疑是一种进步。旧的立法原则规定严格沿着父系传承单系继承。女儿出嫁后与丈夫生活,没有赡养娘家父母的义务,也没有继承娘家父母的权利。在一个人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根据旧法律,只能把财产留给他最近的亲属。他可以领养一个儿子或一个女婿,但后者没有法定继承权。这种情况下,习惯提供折衷的办法。新民法改变了单系继承的原则,因为这被认为是违反男女平等原则。它承认女儿出嫁后,任然像她兄弟一样是她父母的后嗣。但必须是“妻以其本性冠以夫姓” 。这样以后,每个家庭的夫妻就必须住在一起,同是赡养双方的父母。这也可以看做妇女地位、权利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吧。可惜的是很难得到当地人民的认同。看过乡土中国的人会感觉到这本书在一些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在阐述亲子关系、亲属关系扩张方面。无论如何,费孝通先生将这本关于民生的书永载史册。因为,在很早以前他就知道人民富足才是富国强国之路,富国的根本在于富民,天下是全民的天下,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历史是人民的历史,他的思想同老聃的无为之治思想也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