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报告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1990121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201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第二篇: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第三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第四篇:土地利用调查报告第五篇: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201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耕地亿亩 比上年度净减少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亩; “十五”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万亩 最近,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年度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结果显示,截至年月日,我国耕地面积为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亩降为亩。 年减少

2、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万亩,灾毁耕地万亩,生态退耕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万亩,项共减少耕地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万亩。 数据显示,年当年新增建设用地万亩比上年增加。年,东、中、西部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万亩、万亩、万亩,各占当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的、和。“十五”期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加之农业结构调整频繁,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万亩,由年月底的亿亩减至年月底的亿亩,年均净减少耕地万亩。这是国土资源部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公布的最新数据。 该报告显示,这年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万亩,灾毁耕地万亩,生态退耕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

3、耕地万亩,共计减 少耕地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万亩。全国耕地面积年均净减少万亩。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全国共新增建设用地万亩年均新增建设用地万亩。其中,新增独立工矿用地万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万亩新增交通用地万亩,新增村庄用地万亩,新增特殊用地、水利设施建设用地等万亩。 国土资源部分析人士指出,“十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的五年。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总的来看,“十五”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

4、,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各项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建设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二是生态退耕数量大,是耕地面积减少较多的主要因素。从各年度的情况看,“十五”初期,特别是年和年,不少地区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圈占土地、乱占耕地的势头,两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万亩。年以来,全国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基本刹住了盲目设立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之风,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年和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万亩,比前两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让我们面对挑战 评最新土地变更调查结果 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中最具冲击力的数字,无疑是“亿亩”。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今天的人均耕地只剩下亩(年前这个数 字是亩);意味着年间,中国耕地减少

5、了亿亩;意味着“十一五”期间全国要保证亿公顷(亿亩)的耕地保有量,我们只有万亩可减耕地的余地。 “我们的耕地已经退到了危急时刻,不能再退了!”一位长期关注土地问题的老同志大声疾呼。耕地过快减少,无疑已成为我们今天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上,未来年的耕地保有量已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最高决策层的深谋远虑与普通民众的真切期盼不谋而合,值得期待的是全社会怎样为保护耕地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有人一直固执地认为,耕地的锐减是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问题不是耕地能不能减少(要建设,我们就不得不减少一些耕地),而是该不该减、该减多少以及该减多快的问题。盲

6、目建设、滥上项目,违规圈地、贪大求全,突破规划、乱占耕地这些过去人们司空见惯的所谓“发展”行径,吃掉了多少不该吃掉的宝贵耕地,我们已无从精确计数,但可以想见其情其状是相当惊人的。再者,对于耕地减少的大头退耕还林,我们恐怕也要控制好节奏。毕竟,那是成百上千万亩的耕地,不容有半点盲目性。有统计显示,年全国生态退耕面积比前四年年均生态退耕数量有较大幅度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去年耕地大面积减少的势头有所减缓。退耕还林对于保护生态是必要的,但退多少、退多快,是需要科学确定的。可以说,“十一五”期间,要保住亿亩耕地,在严格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和耕地补充力度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每年生态退耕量,是一个具有

7、关键意义的因素。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会小;加上灾毁、退耕等因素的影响, 土地管理尤其是保护耕地工作面临的压力将会非常大。但保有稳定并且充足的耕地数量,是我们整个社会包括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保障。亿亩是我们未来年必须坚定不移守护的“红线”。面对耕地减少的不可承受之痛,我们必须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有何选择? 第二篇: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为保持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所有权属、位置、数量的变更调查。 技术方法与前述方法一致。 1.资料准备 这时

8、候要准备的主要资料包括: 原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图、各种文件资料; 近期的航空摄影像片、正射像片等; 初始和日常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 土地复垦资料、土地开发资料、土地征用资料和土地整理资料等 2.变更调查的技术流程。 摄影测量技术、gis技术、gps动态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土地管理技术增添了新的技术手段。gps动态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借用已有的gis平台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开发和建立土地信息方面的关系系统不 第四章 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第一节概述 1.土地的质量与性状 土地质量总是与土地用途相关联的,其适宜的用途受土地本

9、身的性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土地性状据。土地评价,如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土地等级的评价,都必须以土地性状为基础。 土地性状指标,通常是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总地来看,土地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包括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因素; 社会属性包括土地利用的现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单位面积产量、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等因素。 2.土地等级评价 土地等级是反映土地质量与价值的重要标志。 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按城乡土地的特点不同,土地分等定级可分为城镇土地分等

10、定级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两种类型。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城镇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的评定,也是对城镇土地资产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的一项工作。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则是对农用土地质量,或是对其生产力大小的评定,也是通过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分析,对农用土地生产潜力及其差异程度的评估工作。 3.土地质量等级调查的目的 (1)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及土地政策提供主要的基础资料; (2)为编制农业规划和农业生产服务; (3)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4)为城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经济、土地税收提供可靠资料; 19 (5)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4.土地质量等级调查的基本内容 土地质量等级调查包括土地的自

11、然条件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土地自然条件主要内容为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资源、植被等自然条件。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指城乡土地区位、交通情况和土地投入产出状况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二节 土地性状调查 土地性状调查是指对土地性状指示的调查,包括土地自然属性及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属性的调查。 1.土地自然属性调查 (1)地形地貌调查 地貌类型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为:平原、山地丘陵和河谷等。 坡度大小对土地性状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土壤厚度、质地、土壤水分及肥力,制约着土壤中水分、养分、盐分的运动规律,是各类农业生产用地适宜性的重要指标。 坡地的朝向是坡地接收太阳辐射的基本条件。

12、绝对高度(海拔高程)。地面高度通常是农业生产利用价值尤其一些农作物适宜种植的临界指标,对农林牧分布也极为重要。 高差:高差为区分地形特征、考虑灌排条件以及农业技术的运用提供依据。 (2)土壤调查 土壤形状是土地性状的主要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农业土地利(本文 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用来讲,土地的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也土壤肥力。 农作物产量是反映土地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 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土壤质地、底层厚度及土层构造、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侵蚀。 土壤质地:一般指土壤颗粒的粗细或砂粘比例。即以物理性沙粒(直径0.011mm)和物理粘性(直径在0.01mm以下)所占比例来分类的。 土层厚度与构造:作物根系能自由伸展的土层厚度或称有效土层厚度,在实际图体中,是作物能利用的土壤母质层以上的土层。不同作物要求的土层厚度是不一样的。多年生作物要求75150cm;块根作物5075cm;谷类作物2050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