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海绵城市 技术导则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19900398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9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海绵城市 技术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惠州市海绵城市 技术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惠州市海绵城市 技术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惠州市海绵城市 技术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惠州市海绵城市 技术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州市海绵城市 技术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海绵城市 技术导则(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技术导则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16 年 11 月 I 目录 1 总则 1 1 1 编制目的 1 1 2 基本原则 1 1 3 适用范围 1 1 4 编制依据 1 1 5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2 术语与定义 3 3 基本规定 8 4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目标 9 4 1 一般规定 9 4 2 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10 4 3 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11 4 4 排水防涝标准 12 4 5 雨水资源利用目标 12 5 海绵城市规划指引 13 5 1 一般规定 13 5 2 总体规划层面 14 5 3 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14 5 4 项目实施方案层面 16 6 海绵城市

2、建设指引 18 6 1 建筑与小区 18 6 2 绿地与广场 18 6 3 道路 36 6 4 城市水系 43 7 其他规定 51 7 1 管理主体 51 7 2 规划设计论证 51 7 3 教育培训与社会宣传 51 7 4 其他 51 1 1 总则总则 1 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 实现我市海 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 指导海绵城市相关 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设计 施工 管理 制订本技术导则 1 2 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 安全为重 因地制宜 和统筹建设的原则 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 与城镇排 水防涝 河道水系

3、 道路交通 园林绿地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和设 计相协调 贯彻 建设自然积存 自然渗透 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理念 注重对河流 湖泊 湿地 坑塘和沟渠等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 保护和修复 强调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模式 1 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惠州市各层次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以及建筑与 小区 绿地 道路与广场 水务等系统新 改 扩建项目的设计 施 工 管理等 1 4 编制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2 国办发 2013 23 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 雨水 防涝综合规划编制 大纲的通知 建城 2013 98 号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

4、行 住建部 2014 年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水利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 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住建部 水利部 2015 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 核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建办城函 2015 635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 2015 75 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 干意见 中发 2016 6 号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6 8 号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住建部 2016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

5、粤府办 2016 53 号 1 5 规范性引用文件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3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 GB50400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33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42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 T 135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188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CJJ T 190 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人行道应用技术规程 SZ C B06 城市道路 透水人行道铺设 10MR204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种植屋

6、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15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69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31 1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 2 术语与定义术语与定义 2 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充分发挥建筑 道路 绿地和水 4 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 蓄渗和缓释作用 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实现自然积存 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 2 低影响开发 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 通过生态化措施 尽

7、可能维持城市开 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 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 量 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 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指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 入渗 滞留 调蓄和收集回用 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 不排入规 划区域外 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 4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urban diffuse pollution 等同于年径流污染物总削减率 以固体悬浮物 SS 的削减量来 计算 年悬浮

8、物 SS 总量削减率等于区域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海 绵城市建设设施对悬浮物 SS 平均去除率的乘积 2 5 雨水资源利用率 the ratio of rain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区域系统和建筑与小区系统的雨水资源利用率指年雨水利用总 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 绿地系统的雨水资源利用率指绿地系统年雨水 利用总量占绿地区域年径流总量的比例 5 2 6 超标雨水 excess storm water runoff 超出排水管渠设施承载能力的雨水径流 2 7 设计降雨量 design rainfall depth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用于 确定

9、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 一般通过当地多年 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 通常用日降雨量 mm 表示 2 8 雨水渗透 stormwater infiltration 在降雨期间使雨水分散并被渗透到人工介质内 土壤中或地下 以增加雨水回补地下水 净化径流和削减径流峰值的措施 2 9 雨水滞留 stormwater retention 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部分雨水 以增加雨水渗透 蒸发并收集回 用的措施 2 9 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 在降雨期间调节和储存部分雨水 以增加雨水收集回用或削减径 流污染 径流峰值的措施 2 10 绿色屋顶 green roof 又称

10、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 指在高出地面以上 与自然土层不相 6 连接的各类建筑物 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 露台上由表层植物 覆土 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具有一定景观效应的绿化屋面 2 11 下凹式绿地 sunken green belt 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的绿地的统称 2 12 雨水花园 rain garden 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下凹式绿地 种植灌木 花草 形成小型 雨水滞留入渗设施 用于收集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利用土壤和植 物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 暂时滞留雨水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 2 13 透水铺装 pervious pavement 可渗透 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 构 根据铺装结

11、构下层是否设置排水盲管 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 铺装 2 14 植草沟 grass swale 用来收集 输送和净化雨水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 可用于衔接 其他海绵城市单项设施 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主 要类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 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 草沟 7 2 15 生物滞留设施 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 通过植物 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 渗滤 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 16 植被缓冲带 grass buffer 指坡度较缓的植被区 经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 流速 并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 2 17 渗透管渠

12、infiltration trench 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渠 2 18 浅层调蓄池 shallow stormwater storage tank 采用人工材料在绿地或广场下部浅层空间设置的雨水调蓄设施 可为矩形镂空箱体 半管式 管式等多种结构 2 19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pavement edge drainage system 沿路面结构外侧边缘设置的排水系统 通常由透水性填料集水 沟 纵向排水管 过滤织物等组成的 2 20 流量径流系数 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ent 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2 21 雨量径流系数 volumet

13、ric runoff coefficient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8 2 22 生态护岸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 指采用生态材料修建 能在防止河岸 坍方之外 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 增强河道自净能力 有一 定自然景观效果的河道护坡形式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 1 海绵城市规划 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区排水防涝需求 水污染 防治和水环境改善需求 雨水综合利用需求 并以内涝防治与面源污 染削减为主 雨水收集利用为辅 3 2 市区内所有新建 改建 扩建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海绵 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内容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14、设施应与主体工程 同时规划 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使用 3 3 低影响开发的各类工程措施之间应有效协同 尽可能多预留 城市绿地空间 增加可渗透地面 蓄积雨水宜就地回用 3 4 低影响开发的各类工程设施应与雨水外排设施及市政排水 系统合理衔接 不应降低市政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标准 3 5 低影响开发的各类工程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注重其景 观效果 3 6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划设计应与项目总平面 竖向 园林 建筑 给排水 结构 道路 经济等相关专业相互配合 相互协调 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3 7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化工产品生产 储存和 9 销售等面源污染特殊地块的专门控制 避免特殊污

15、染源对地下水 周 边水体造成污染 对径流污染严重的工业区 加油站等区域 不应采 用渗透设施 避免对地下水和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3 8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应根据水文地质 施工条件和维护 管理等因素综合确定 并注重节能环保和工程效益 3 9 海绵城市的各类设施应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 不得 对建筑 绿地 道路的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3 10 建筑与小区 绿地 道路与广场等系统进行海绵化建设时 应首先满足各类设施本身的功能要求 并应符合国家和省 市现行相 关标准 规范的规定 4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目标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目标 4 1 一般规定 4 1 1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控制目标应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16、 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排水防涝标准和雨水资源利用率等 4 1 2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应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 能 以源头减量为重点 结合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 形成完善的雨水 综合管理体系 4 1 3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控制目标的选择应以地区排水防涝 水 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改善为主要目标 逐步推进雨水资源利用 促进城 市资源的综合利用 4 1 4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应按表 4 1 4 10 执行 表表 4 1 4 惠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关系惠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关系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5055606570758085 设计降雨量 mm 14 316 819 823 327 432 639 448 5 4 1 5 低影响开发的各类技术措施应与城镇雨水管渠系统合理衔 接 不应降低城镇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标准 4 2 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4 2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应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情况 降雨 规律 开发强度 海绵设施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后确定 对某个区域或建设项目的开发 应结合该区域建筑密度 绿地率和土 地利用布局等因素确定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