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99522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本章是本书的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人力资源概念、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计算;企业人力资源的构成与计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责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与方法。 本章内容的展开顺序: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的计算企业人力资源构成与计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责责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1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

2、的综合。除这基本含义外,在统计、管理上还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口总称。包括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尚未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以及在劳动年龄之外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劳动年龄是界定人力资源的界限标准。它是指人们实际开始参加社会劳动的年龄到退出社会劳动的年龄。我国法定劳动年龄,在1993年以前,规定有上下限,即男16至59周岁,女15至54周岁。1996年劳动统计制度改革以后取消了上限,由此,我国人力资源可以概括为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自1999年起,我国在计算人力资源时,不再扣除丧失劳

3、动能力人口。因此,人力资源的定义是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 一、人力资源构成 人力资源按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愿望,可分为经济活动人口与非经济活动人口两部分。 (一)经济活动人口 根据我国统计制度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动力供给的人口。这些人被视为实际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也称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它处于就业或失业的状态,是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 经济活动人口主要包括: 1、就业人员。也称从业人员、在业人员,它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主要有:有酬从业人员(包

4、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自营从业人员(包括私营业主和个休业主、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包括民办教师、宗教职业者、现役军人等)。由于军人是一个特殊团体,其直接隶属国家,所以各地区的经济活动人口中不包括军人。 2、失业人员。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工作,有就业意愿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有就业机会可以马上工作的人员,其中有城镇失业人员、乡村失业人员。 (二)非经济活动人口 非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没有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即指16岁及以上经济活动人口以外的所有其他人口。这些人口被视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被利用但尚未被利用的人,也称潜在的人力资源。非经

5、济活动人口主要包括: 1、在校学生; 2、待学人员; 3、离退休后不在从业的人员; 4、家务劳动者; 5、其他无就业愿望的人员。人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从业人员失业人员有酬从业人员自营从业人员其他人员城镇失业人员乡村失业人员在 校 学 生待 学 人 员离退休后不在从业人员家务劳动者其他无就业愿望的人员图1-1 人力资源构成图12 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计算 一、人力资源数量 人力资源数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基础,它反映了人力资源在量上的规定性。可以用人力资源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表示。 (一)人力资源绝对量 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人力资源越丰富,说明在社会

6、经济活动中投入的劳动力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多。可以用被考察的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来计算。通常用期末或期初人力资源数表示,表明人力资源在某一时点上的规模。除此之外,一般还要计算人力资源平均人数,以便于和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人力资源平均人数的计算公式为:人力资源平均人数= 例某地区2005年期末人力资源数量为150万人,期初人力资源数量为152万人,求其平均人数。 根据公式,则为人力资源平均人数=计算人力资源平均人数,一般以年为时间单位。 (二)人力资源相对量 人力资源的相对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人均人力资源的拥有量。可用来进行国家或地区之间人力资源拥有量比较,相对数量越高,表

7、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有某种优势。可用人力资源率、劳动力参与率来表示: 1、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率是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力资源率越高,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越多,作为单纯消费者的人口越少。其计算公式是: 人力资源率= 例某地区人力资源总量为250万人,总人口为300万人,求其人力资源率。 根据公式,则为:人力资源率=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反映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普遍程度。劳动力参与率越高,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力越多,可以创造的国民收入越多。其计算公式是: 劳动力参与率= 例某地区人力资源总量

8、为250万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口为180万人。求其劳动力参与率。 根据公式,则为:劳动力参与率= 二、人力资源质量 人力资源质量反映了人力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企业)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和劳动意愿,它一般体现在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的积极性上。常常用健康状况、受教育状况、劳动者技术等级状况,以及劳动态度等指标来进行衡量。 (一)人力资源质量的构成要素 人力资源质量是由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劳动态度)构成,在这三者组合作用下,劳动者在劳动中表现出的体力、知识、智力和技能水平,反映了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人力资源质量

9、劳动中表现出的体力、知识、智力和技能水平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图1-2 人力资源构成要素图 (二)人力资源质量指标 对人力资源质量的衡量,企业通常采用下列指标: 1、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发病率、职业病感染率等。 (1)发病率。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力资源患病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发病率=100 或 =100 例某企业共有员工260人,其中患病人数有23人,求该时期的发病率。根据公式,则为:发病率= 2、受教育状况指标。一般是通过学历来反映的,可以计算不同学历的人员在企业中所占有的比重来说明人力资源文化素质状况,其计算公式是:某种学历人员拥有率= 例某企业共有员工260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为

10、68人,求其拥有率。 根据公式,则为:大专以上人员拥有率= 3、员工技能水平指标。可以用员工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等级来计算。主要有各等级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工人平均技术等级,专业技术职称比重等。(1)各等级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其计算公式是:某级工人的比重= 例某企业共有工人196人,其中,初级工为65人,中级工为109人,高级工为22人,求各级工人所占比例。 根据公式,分别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 (2)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其计算公式是:工人平均技术等级= 例某企业工人总数为196人,其二级工23人,三级工34人,四级工44人,五级工24人,六级工46人,七级工14人,八级工

11、11人,求工人平均技术等级。 根据公式,则为:工人平均技术等级= (3)专业技术职称比重。专业技术职称分一、二、三、四共四个级别。可以说明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情况。其计算公式是:某级职称比重(%)= 例某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有60人。其中三、四级职称人数为32人,二级职称26人,一级职称2人。求各类职称人员所占的比重。 根据公式,分别为:三、四级职称所占比重(%)=二级职称所占比重(%)=一级职称所占比重(%)= 4、劳动积极性指标。主要反映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和劳动的积极性发挥的程度。可通过出勤率、劳动定额完成率来衡量。 (1)出勤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实际出勤数量与应出勤数量的对比,其计算公式是

12、: 出勤率= 或 = 例某企业应出勤人数为120人,实际出勤人数为115人。求其出勤率。 根据公式,则为:出勤率= (2)缺勤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缺勤率=(3)劳动定额完成率。指某一个工人或某一组工人完成产量定额或工时定额的程度,其计算公式分别为:产量定额完成率= 工时定额完成率= 例规定的一天产量定额为80件,某工人实际完成了98件,求该工人一天产量定额完成率。根据公式,则为:产量定额完成率=13 企业人力资源构成与计算 企业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全体员工,或称企业全体从业人员。即在企业内部从事生产、工作、管理或服务并由企业支付工资的全部人员。 一、企业人力资源的构成 企业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下列

13、一些人员: (一)在岗职工 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6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包括长期职工,临时职工和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二)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 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是指本单位使用的已办理离退休手续并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留用的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和聘用的外单位离退休人员。 (三)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 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是指在本单位工作的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 (四)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 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是指招用的没有与原单位办理正式调出手续,仍由原单位缴纳社会保险基金或人事档

14、案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包括使用的下岗再就业人员、使用的再就业的离岗休养职工、小时工、借调人员、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等。 (五)不在岗职工 不在岗职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本单位保留人事关系的人员。包括岗位休养职工、长期(半年以上)病、休假人员。 二、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计算 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计算,可以采用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两个指标。 (一)期末人数 期末人数是指计算期最后一天的实有数。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上的人数,也称时点人数。常用的期末人数指标有年末人数、季末人数和月末人数。 (二)平均人数 平均人数是指计算期平均每天实际拥有的人数。企业一般要计算月、季、年的平均人数。其计算方法是: 1、月平均人数。是指月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是以计算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除以计算月的日历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