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_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97681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8.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_技术在临床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医护理_技术在临床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医护理_技术在临床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医护理_技术在临床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医护理_技术在临床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_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_技术在临床的应用(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南阳医专二附院妇产科蔡欣2014年6月 提纲 古代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及体会亲情互动健康教育 一 古代中医护理 黄帝内经 中提出了中医观察患者的方法和生活起居 饮食 情志 服药等护理孙思邈所著 千金方 记载了井水消毒和空气消毒的方药 首创了葱管导尿的方法 对消毒技术 疮疡切开引流术和换药术等护理操作均有详细记载 范进中举 就是一个绝妙例子 范进由于多年来未能进举 被家人瞧不起 当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时 由于过喜而伤心 突然患了狂躁型精神病 范进家人在医生的授意下以恐吓方法刺激范进 范进收到了惊吓 抑制了亢奋的情绪 又恢复了正常心神功能 中医护理 天人

2、合一整体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运动保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二 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 即中医非药物疗法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 又有着现代人 特别是劳动人民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 具有很高的传承和发展价值 中医护理学的社会需求分析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指出 要大力加强综合医院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 在其他医疗机构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设立福建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护理学科为重点学科 2011年 中医护理学的相关内容被纳

3、入执业护理考试项目 国内何国平认为 中医护理学在社区护理中拥有明显优势 预防为主的理念广泛的群众基础低成本的医药费用等 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 2015年 九 大力发展中医药护理1 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 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3 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到2015年 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 4 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等要求 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 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 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

4、 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 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中医护理技术 针刺法 艾灸法 刮痧法 中药穴位贴敷法 耳穴压豆 中药塌渍法 中药熏洗法 穴位按摩法 小儿捏脊 中药直肠滴入 穴位注射法 拔罐法 一 针刺疗法 针刺的重要作用是 调气 气 是体内流动的微小物质及脏腑组织的功能表现 其发挥作用时通过经络系统来实现的 人体发生疾病就是因为气的运行失常 针刺就是通过经络的作用 调整紊乱的 气 使体内真气通畅 生理恢复正常 疾病自然痊愈 适应症 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胃炎 腹泻 便秘高血压 冠心病中风尿失禁 尿潴留 操作方法 1 评估患者的情况 2 物品

5、准备 3 患者准备 4 遵医嘱选择穴位 5 消毒皮肤 取适当毫针 检查 进针 6 行针 注意观察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7 起针 8 整理用物并记录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 过度劳累 饥饿 精神紧张的患者 不宜立即针刺 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 2 体质虚弱的患者 刺激不宜过强 并尽量采用卧位 3 避开血管针刺 以防出血 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 不宜针刺 4 皮肤之感染 溃疡 瘢痕部位 不宜针刺 5 进针时有触电感 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 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6 眼区 项部 胸背部 胁肋部等部位穴位 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 方向和深度 7 孕妇3个月以内者 小腹及

6、腰骶部穴位禁针 3个月以上者 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 如合谷 三阴交等 也应禁针 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 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 也不宜用针 8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 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 此外 因小儿不能合作 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 不宜留针 二 艾灸法 灸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即通过温热刺激达到温经活络 行气活血 祛湿散寒 消肿散结 回阳救逆 防病保健的目的 适应症 胃炎 腹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 操作方法 1 评估患者情况 2 物品准备 3 患者准备 4 选穴 施灸 5 观察患者情况 6 告知注意事项 整理用物 7 记录 注意事项 1 用艾条施灸的过

7、程中 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 属于正常现象 灸后出现小水疱 无需处理 可自行吸收 禁忌症 凡属实热症或阴虚发热者 不宜施灸 过饥过饱及醉酒者 不宜施灸 外感 阴虚发热者 孕妇腰骶部 临近面部五官 动脉的穴位 不宜施灸 三 拔罐法 拔罐治疗时所造成的局部皮下和肌层的瘀血 可使毛细血管扩张 通过温热和机械负压的刺激作用 引起机体局部和全身反应 从而调整人体的功能 阴阳调 经络通 气血和 则百病除 适应症 风湿痛 肌肉劳损腹痛 胃痛咳嗽 喘息 操作方法 1 评估患者情况 2 物品准备 3 患者准备 4 选穴 拔罐5 观察患者情况 6 起罐 7 告知注意事项 整

8、理用物 8 记录 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适体位 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 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 准 快 起罐时切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应消毒后备用 5 起罐后 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 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 消毒局部皮肤后 用注射器抽出液体 覆盖消毒敷料 禁忌症 1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拔罐 如血小板减少症 白血病 过敏性紫癜 2 新伤骨折 疤痕 恶性肿瘤局部 静脉曲张 体表大血管处 局部皮肤弹性差者禁用 3 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 妊娠期下腹部 腰骶部 乳房处禁用 4 心 肾 肝严重疾病以及高热抽搐者

9、禁用 5 皮肤过敏 外伤 溃疡处禁用 6 大出血 过饱 大汗 大渴 过饥 酒醉和过劳等禁用 四 刮痧法 刮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 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 血液及淋巴液流动增快 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 使体内废物 毒素加速排除 组织细胞得到营养 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 增强全身抵抗力 可以减轻病势 促进康复 适应症 神经衰弱 头痛 感冒面瘫 耳病等五官科疾病颈椎病 咽炎心肺疾患关节疾病 操作方法 1 评估患者的情况 2 物品准备 刮痧板 刮痧油3 患者准备 4 遵医嘱选择穴位 5 充分暴露待刮痧的皮肤 用75 酒精对患者刮拭的部位以及应用的刮具进行消毒 保持皮肤和刮具的洁净 6 右手持瓷

10、汤匙等刮痧工具 蘸取少许食油或清水或活血剂 在预定部位进行单向刮动 干后再蘸再刮 以局部皮肤出现红紫色条痕或斑块为度 通常一个患者 选3 5个部位 7 用干净纸巾或毛巾将刮拭部位擦拭干净 然后再用刮痧疏经活血剂拭干即可 8 整理用物并记录 刮痧的顺序 选择刮痧部位顺序的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 先胸腹后背腰 先上肢后下肢 逐步按顺序刮痧 刮痧的方向 总原则为由上向下 由内向外 单方向刮拭 尽可能拉长距离 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 肋间则应由内向外 背部 腰部 腹部则应由上向下 逐步由内向外扩展 刮痧的时间 刮痧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 刮痧间隔和疗程 1 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 30次 通常一个患者选3 5个

11、部位 局部刮痧一般刮拭10 20分钟 全身刮痧宜20 30分钟 2 两次刮痧之间宜间隔3 6天 或以皮肤上的痧退 手压皮肤无痛感为宜 若病情需要 或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 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 可另选其它相关部位进行刮拭 注意事项 1 刮痧首先注意不能大面积刮拭 在没有做过刮痧或身体虚弱只能局部针对性保健 如果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 也只能一次治疗一种疾病 2 保健治疗不能超过常规时间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对出痧问题应该做到在正常步骤操作后 可能有痧症痧象出现 或是肿胀或者阳性节结解除 也可并未出痧而不强求出痧 4 关节部位 脊柱 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 刮痧时间相对较短5 刮痧应医患交流 使患者

12、感到舒服或痛可忍受 6 刮痧时不可过饥空腹 饭后1 2小时后刮痧 注意事项 7 较大动脉血管 淋巴部位不轻易刮痧 8 刮痧应按照正确顺序方向体位单方向刮拭 9 刮痧避开空调 风扇 较冷的空间操作 刮痧后不可立即洗澡 刮痧后及时喝温开水 糖盐水补充水液能量 10 针对身体虚弱 年老 免疫力低下可采用轻手法 禁忌症 1 孕妇的腹部 腰骶部 妇女的乳头禁刮 2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 严重贫血慎刮 3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 肾功能衰竭者 肝硬化腹水 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 下肢静脉曲张 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 用轻手法 5 身体有痣 疮肿 伤口溃破部位禁刮 五 中药穴位贴敷 将药物贴于患者腧穴部位或患处

13、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 除极少有毒药物外 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 是一种较安全 简便易行的疗法 对于衰老稚弱者 病药格拒 药入即吐者尤宜 适应症 1 感冒 咳嗽 哮喘 自汗盗汗 2 胸痹 不寐3 胃脘痛 泄泻 呕吐 便秘 食积 黄疸 胁痛 4 头痛 眩晕 口眼斜 消渴 5 遗精 阳痿 月经不调 痛经 子宫脱垂 乳痈 乳核 6 疮疡肿毒 喉痹 牙痛 口疮 疟疾 7 关节肿痛 跌打损伤 8 小儿夜啼 厌食 遗尿 流涎等 此外 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操作方法 1 评估患者情况 2 物品准备 3 患者准备 4 选穴 清洁皮肤5 观察患者情况 6 药物准备 贴药 7 告

14、知注意事项 整理用物 8 记录 注意事项 1 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 肝脏病等的患者 使用药量不宜过大 贴敷时间不宜过久 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2 对于孕妇 幼儿 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 毒性大的药物 3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物 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禁忌症 1 脾胃虚寒或腹泻者 2 对药物过敏者 3 局部皮肤有溃疡 创伤者 六 中药塌渍法 中药外治的一种方法 通过中药加热后透皮吸收以减轻或消除肢体麻木 酸胀 腰背酸痛等症状 适应症 中风患者偏瘫肢体麻木 疼痛 腰背部疼痛用于肩周炎 关节痛等急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等 操作方法 1 评估患者的情况 2 物品准备 3

15、药物准备 核对后将药包放入锅内水沸后煮10分钟 4 患者准备 5 定位 将药包以毛巾包裹置于患处 根据药温及患者感受逐渐减少毛巾厚度 直至敷于患者皮肤 6 观察患者反应及局部皮肤情况 7 注意观察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8 治疗20分钟结束后清洁皮肤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9 整理用物并记录 注意事项 1 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前 首先要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评估 若有破溃或皮肤过敏时禁用 2 感觉障碍者禁用 3 操作时要注意用毛巾将加热的药包与皮肤隔离 温度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巡视病人 随时调节毛巾的厚度及药包的位置 防止出现烫伤等其他不适 七 中药熏洗 以中药理论为指导 利用药物煎煮后

16、所产生的蒸汽 通过熏蒸机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适应症 中风偏瘫 麻木 疼痛及各种风湿痹症 小儿紫癜等 操作方法 1 评估患者的情况 2 物品准备 3 患者准备 4 根据患者病情将适当中药包放入中药煮蒸器内 5 待舱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 协助患者进入舱体 取舒适卧位 封闭舱体 6 注意观察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7 治疗结束协助患者出舱洗浴 衣着 观察询问患者治疗后情况 安排舒适体位休息 8 消毒舱体 整理用物并记录 注意事项 1 掌握好熏蒸温度 以38 42度为宜 避免烫伤 年老体弱者防止虚脱 2 某些患者在熏蒸过程中可能发生头晕 恶心 胸闷 气促 心跳加快等不适 应立即停止熏蒸 卧床休息 3 熏蒸后注意保暖 避免着凉受风 治疗期间注意休息 切忌过劳 4 空腹与饱食后皆不宜熏蒸 5 治疗过程中患者适当饮水 6 治疗时间不宜超过一小时 7 老人和儿童要有专人陪护 禁忌症 1 严重高血压 心脏病 腰椎结核 骨质疏松 高龄者 急 慢性心功能不全 重度贫血 青光眼 2 饭前饭后半小时内 饥饿 过度疲劳 3 妇女妊娠及月经期 4 急性传染病 5 有开放性创口 感染性病灶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