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学校经营创新的心理学观点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97559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学校经营创新的心理学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新管理)学校经营创新的心理学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新管理)学校经营创新的心理学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创新管理)学校经营创新的心理学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创新管理)学校经营创新的心理学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学校经营创新的心理学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学校经营创新的心理学观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學校經營創新的心理學觀點 摘要 近五十年來的心理學研究指出,創造力的兩個重要特徵是:原創性(originality)和有用性(usefulness) (Mayer, 1999)。因此,就學校經營創新而言,學校經營者其經營理念應該是具有新奇、原創性的,而學校所產出的最終產品學生應該是有用的、有價值的、受社會肯定的。本研究依據T. M. Amabile(1983; 1996)的創造力成分模式(componential model)和其共識評量(consensual assessment)觀點,提出學校經營創新應強調在學校及社會環境下,激發師生強烈的工作動機,結合專業技能、創造力相關技能,營造具創新

2、的校園文化,鼓勵創意的教與學,進而培育具有創造技能和創新的生活態度之學生。 關鍵詞:學校經營創新、創造力成分模式、共識評量壹、前言近年來,當企業界在談知識經濟、重新想像、藍海策略經營之道時,基本上都試圖以創新(innovation)、發明(invention)的概念,來提昇國家及企業的競爭力。例如2005年歐洲商業管理學院(INSEAD)的金偉燦(W. Chan Kim)與莫伯尼(Renee Mauborgne)教授所提出的藍海策略即強調,要擺脫企業間割喉式的流血競爭,唯有以價值創新的理念,經由產品創新、資源整合、重新定義顧客群等策略,才能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Kim & Mauborgne

3、, 2005)。就學校經營來看,學校就好比是公司,學生就像公司的產品,要開創一個無人競爭的教育市場,學校經營者必須運用創新的經營模式,發展學校特色、整合社區資源、支持教師創意教學,才能創造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具創造力的學生。學校經營創新是一個複雜的概念,涉及認知與動,並且涵蓋程與結果的多元觀點(蔡純姿,2005)。吳清山(2004)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乃是創新與經營的結合體,以創新為體,以經營為用,透過創新的方式,發揮學校教育功能。學校創新經營的內容可從觀念、行政、教學、課程與學習等構面思考。具體而言,主要包括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流程創新、活動創新、環境創新、文化創新等。經濟合作

4、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1997)將學校經營創新的內涵分為目標和功能、組織和政、角色和關係、課程等四種;其中,目標和功能的創新:係指重新確定教育目標和功能、教育的新措施、以及學校與環境的新關係等;組織和政的創新:係指有關教育制、教育組織、管程序、政管技術、團體間合作型態、與決策的模式;角色和角色關係的創新:係指重新再定義學生、教師、政人員、家長和社區、教育政主管機關等的角色、職責,以及重新調整人際互動關係;課程創新:包括教-學過程,如教學目標、內容教材、方法和評等。雖然學校經營創新涉及多

5、元觀點,然而,就教育的目的而言,所有學校經營創新的行動,最終都應回歸到學生的學習。換句話說,學校經營創新的最終目的即是提升教育品質,培育能有效學習與富創造思考的學生。基於此論點,本文僅以心理學創造力的理論,就學校經營創新與學生創造力的培育之關係論述之。貳、從創造力定義談學校經營創新在我們探討學校經營創新的意義時,我們首先須瞭解創造力的定義。回溯創造力的研究,從Guilford(1950)在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年會呼籲對於創造力的重視開始,此後五十多年來,關於創造力的研究與討論已迅速發展。而有關創造力的定義,研究者往往因研

6、究興趣或取向的不同而對創造力有不同的定義。觀察這些定義,有的是從個人特質(person)的觀點著眼(Guilford, 1950),有的從歷程(process)的角度來界定(Mednick,1962),也有的是從產品(product)的方向來思考(Amabile, 1983;Wallach & Kogan, 1965),亦有不少學者採取匯會取向(confluence approach)的觀點來定義創造力的概念。例如,Amabile(1996)提出創造力的成分模式(componential model),認為創造力是工作動機(task motivation)、領域相關的技能(domain-rel

7、evant skills)、創造力相關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所組成,在創造的歷程中,這三個成分會不斷的交互作用,進而影響個體的創意表現。Sternberg & Lubart(1999)提出創造力的投資理論(investment theory),認為創造力來自六項資源,包括智能(intelligence)、知識(knowledge)、思考風格(thinking style)、人格(personality)、動機(motivation)與環境(environment),運用這六項資源,買低賣高,即可創造出有創意的作品。Csikzentmihalyi(1996)

8、提出創造力的系統模式(the system model of creativity),認為創造力的系統中包括符號規則的文化(culture)、將新事物帶進符號領域的人(person)與確認創造的學門(field)專家等三個要素,透過此三個要素的交互作用,創造性的概念與產品方可的產生。而綜括近五十年來創造力的研究,Mayer(1999)從R. J. Sternberg主編之Handbook of Creativity 中各學者對創造力的定義歸納指出,原創性(originality)及有用性(usefulness)乃是各學者公認創造力的兩個主要特徵,如表1(Mayer, 1999, p.450)。

9、因此,就學校經營創新而言,學校經營者其經營理念應該是具有新奇、原創性的,而學校所產出的最終產品學生應該是有用的、有價值的、受社會肯定的。基於上述心理學的觀點,學校經營創新可謂:學校經營者在學校及社會環境下,結合學校經營專業技能、創造力相關技能及工作動機,營造創意氛圍、鼓勵創意教學,進而培育具有創造力的學生。表1兩項定義創造力的特徵提出學者特徵一:原創性(Originality)特徵一:有用性(usefulness)Gruber 和 Wallace新穎性(novelty)價值(value)Martindale原創性(original)適當(appropriate)Lumsden全新的(new)重

10、要(significant)Feist新穎性(novel)適應性(adaptive)Lubart新穎性(novel)適當(appropriate)Boden新穎性(novel)有價值(valuable)Nickerson新穎性(novelty)有用(utility)資料來源:Mayer, R.E. (1999). Fifty yea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R. J. Sternberg (1999). Handbook of Creativity(p.45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參、影響學校經營創新之

11、因素影響學校經營創新的因素相當多元,本文僅就哈佛商業學院教授T. M. Amabile等人所提出的理論及研究詳述之。Amabile(1997)結合過去所提出的個人創造力成分模式及組織創新工作環境之研究,提出組織創造力與創新成分理論。她認為個體的創造表現,是個體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產物,同樣的個人或團隊,在不同的社會環境脈絡下,將表現出不同的創造力,個人的創造力是組織創新的供給來源,而組織的工作環境會衝擊個人的創新表現,如圖1(Amabile, 1997, p.53)。圖1 組織工作環境對創造力的影響資料來源:Amabile, T. M. (1997). Motivating creativity

12、in organizations: on doing what you love and loving what you do.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40(1), p.53.就個人創造力而言,Amabile認為影響個人創造力包括三個成分,分別是領域相關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創造力相關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與工作動機(task motivation),個體創造力的產生是透過這三者充分交互作用後所產生,且每一個別要素都受到許多內在與外來因素的相互影響,如圖2(Amabile, 1996, p.

13、84),分別說明如下:1.領域相關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包含相關領域的知識、必備的專業技術、領域相關才能。此類技能主要倚賴天生的認知能力、天生的知覺與動作技能、正式與非正式教育。2.創造力相關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包含適當的認知風格、產生創意點子的內隱或外顯的捷思法、有助於工作的創造風格。此類技能受到訓練、生產創意的經驗以及人格特質的影響。3.工作動機(task motivation):包含工作態度、對所從事工作的個人動機的知覺。此成分受到對於工作的內在初始動機、社會環境中是否有明顯的外在束縛、個人在認知上縮減外在束縛的能

14、力等因素的影響。1.領域相關技能包含:-領域的相關知識-所需具備的技術性技巧-領域相關的特殊天賦決定於:-天生的認知能力-天生的知覺與動作技能-正式與非正式教育2.創造力相關技能包含:-適當的認知風格-創意所需的內隱或外顯的捷思法-有益於創意的工作風格決定於:-訓練-創意產生的經驗-人格特質3.工作動機包含:-工作的態度-對所從事工作的個人動機的知覺決定於:-對於工作的內在初始動機-現存或不存在的顯著外在限制-個人認知能否縮減外在束縛的能力圖2 Amabile 的創造力理論三要素資料來源: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p. 84).

15、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Amabile(1996)綜合先前研究進一步修正創造歷程三成分模式,加入社會環境影響因素。她認為個體創造行為產生於社會脈絡中,社會環境因素會最先影響工作動機進而影響創造行為,個人若有較高的內在興趣,則較容易啟動創造行為隨後的歷程。除此之外,在創造的歷程中,工作動機會促使個體去學習與充實領域相關知識與技能,更影響個人運用一般創意時的目標設定或打破成規。在此模式中,工作動機對於創意行為的產生,可說扮演啟動、間接影響的角色。其模式流程如圖3(Amabile(1996, p. 113),共包括五個步驟,說明如下:圖3 Amabile 的創造力成分理論修正模式資料來源: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p. 113).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步驟1:問題或任務的確認: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個體會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