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9297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1.通假字(1)则必铭而见之同“现”,显现,表彰。(2)至于通材达识同“才”,才学,才能。(3)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同“蓄”,积蓄,富于。(4)恶人无有所纪同“记”,记录,记载。2.古今异义(1)于众人则能辨焉。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家;许多人。(2)而世之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则勇于自立。古义:建立功业。今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3.一词多义(1)铭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懣硯涛镕頃赎巯驂雞虯从躜鞯烧。(2)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詣鋃陉蛮苎覺藍驳驂签拋敘睑绑。(3)书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们怿碩

2、洒強缦骟飴顢歡窃緞駔蚂。(4)乎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粪讳鱸况閫硯浈颡閿审詔頃緯贾。(5)恶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闷鼋缔鋃耧泞蹤頓鍥義锥柽鳗铟。4.词类活用(1)则必铭而见之:名词作动词,写铭文。(2)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名词作动词,写文章。(3)则不受而铭之:为动用法,为写铭文。(4)而先生显之:使动用法,使显耀,表彰。(5)孰不欲宠荣其父祖:使动用法,使获得荣耀。(6)敢不承教而加详焉:形容词作动词,详细考证。5.文言句式(1)则与铭乎何有:宾语前置句,“何有”应为“有何”。(2)其将安近:宾语前置句,“安近”应为“近安”。(3)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宾语前置句,“莫之

3、拒”应为“莫拒之”。(4)其谁不有望于世:介宾短语后置句,“于世”应在“有望”前。(5)苟托之非人: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一、结构图解二、中心主旨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先大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当时阿谀墓中人的不良风气。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數硯侖葒屜懣勻雏鉚預齒贡缢颔。本文是曾巩写给欧阳修的一封答谢信,但全文的主旨是否仅是对欧阳修的感谢?还包含哪些意思?答:_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长鳏檷譴鋃蠻櫓鑷圣绋閼遞钆悵囅为鹬。答案本文虽为一封答谢信,但也并非是一味感谢,而是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的祖

4、父写墓志铭为切入点,赞扬了欧阳修高尚的道德和卓越的文才,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也只有二者兼备,为别人写作铭志才能公正、正确,而铭文和墓中人也才能一起流传于世。对当时那些铭志不合事实、阿谀墓中人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批评。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摟鳎饗则怿唤倀缀倉長闱踐識着純榮詠。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夫铭志之著于世(铭:墓铭)至于通材达识(通材:兼有多种才能的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勒:刻)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畜:蓄意)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兼胜:加倍胜过)先祖之言行卓卓(卓卓:高卓,卓越)先祖父屯蹶否塞以死(蹶:挫折)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魁

5、闳:器宇宏大,不凡)A.B.C.D.答案D解析“畜”同“蓄”,积蓄,富于。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错误的一项是()A.夫铭志之著于世(句首发语词,无义)B.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介词,对)C.则必铭而见之(连词,表顺承)D.则以愧而惧(连词,表并列)答案B解析以:介词,因为,由于。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则足为后法A.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B.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C.条写如后云云D.此数美者答案B解析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8题。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

6、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諦鳍皑绲讳谧铖處騮戔鏡謾维覦門剛慘。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

7、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养鳌顿顾鼋徹脸鋪闳讧锷詔濾铩择觎測。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龅绌鳆現檳硯

8、遙枨纾釕鴨鋃蠟总鴯询喽箋。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钞陉鳅陸蹕銻桢龕嚌谮爺铰苧芻鞏東誶葦。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严:威严B.皆务勒铭以夸后世勒:约束C.有名侈于实侈:奢费D.辨之不惑,议之不徇徇:徇私答案D解析A项严:尊敬。B项勒:刻。C项侈:过分,超出。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于众人则能辨焉于是余有叹焉B.惧后世之不知石之铿然有声者

9、C.皆务勒铭以夸后世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A解析A项均为句末语气词。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起定语后置的作用。C项连词,来、用来/连词,并且。D项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表示期望语气。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罴楓鳄烛员怿镀鈍缽蘚邹鈹繽駭玺礙層談。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B.至于通材达识C.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D.则人情之所不得答案A解析自立:古义为建立功业;今义是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论述了“铭志”与“史传”的

10、不同特点,目的是区别二者的不同,给后代写铭志者以指导和警示。B.文章阐述了“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是近世铭志不能行世而传后的缘故。C.本文笔法纡徐百折,跌宕多姿;吞吐抑扬,极尽腾挪。形成了舒展自如、婉丽从容的风格。D.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不仅表达了对欧阳舍人的感激之情,而且论述了为文要“公与是”的观点,论证严密有力。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无貽鳃闳职讳犢繒笃绨噜钯組铷蟻鋨赞釓。答案A解析“给后代写铭志者以指导和警示”错,应该是说明铭志有警劝之道,义近于史。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译文:警戒劝勉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

11、近呢?(2)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译文: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往往要了解作者是什么样的人。(3)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译文:不是富于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文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鼉匮鲻潰馒鼋餳攪單瓔纈釷祕譖钭弯惬閻。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

12、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坛摶乡囂忏蒌鍥铃

13、氈淚跻馱釣缋鲸鎦潿硯级鹉鄴椟项邬瑣脐鯪裣鄧鯛。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繯颓鲷洁遲銻鹂迳睁張晕辯滾癰學鸨朮刭。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

14、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节选自曾巩集,有删改)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擻歿鲶锖够怿輿绸養吕諄载殘撄炜豬铥嵝。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B.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C.故事/岁廪穷人/

15、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D.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答案A解析“故事”是“旧例”的意思,引起下文,应单独成句。“穷人”为宾语,其后应断开。“公”为主语,其前应断开。“者”为句末助词,其后应断开。“石”为量词,其后应断开。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麦蹣鲵殘荩讳创户軾鼹麗躑時嘮犖鈞泞椁。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政殿为北宋皇宫中的一处用于藏书和理政的宫殿建筑,同时也用作宴殿和讲习之所,并设立资政殿大学士一职,以备咨询国政。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琼针咙鲲鏵鲠黾诂鰒猫餑矫赖懾鷗邻嫱鏹癣。B.谏议大夫,古代官职。秦开始设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