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92497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生产建设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疆生产建设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疆生产建设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疆生产建设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疆生产建设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生产建设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生产建设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范围:必修一全部、必修二第1、2课 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盠(l)驹尊。器身所刻铭文大意是周王亲赐盠(人名)两匹马驹,盠拜赐后,称颂周王不忘旧宗小子,称赞周先王奠定了伟大基业,万年永保万代宗族。该材料可以用于研究A. 礼乐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井田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称颂周王不忘旧宗小子万年永保万代宗族”结合所学可知,盠属于周室

2、小宗后裔,故得周王封赐,体现宗法制下血缘宗族关系,故B项正确。A项,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分封宗法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题干未体现,故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盠与周室的分封关系,排除。D项,井田制度为西周土地制度,题干未体现,故排除。2.世族是“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汉朝时世族发展迅速,汉初“布衣将相”的政治结构最终演变为“累世公卿”的世族政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汉朝世族源于先秦贵族,根深蒂固B. 察举征辟制度有利于世族控制政权C. 世族在经济上是新的生产模式的代表D. 汉朝在权力继承上仍采用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

3、析】【详解】根据“汉朝时世族发展迅速,汉初布衣将相的政治结构最终演变为累世公卿的世族政治”,结合所学,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征辟制度,后来出现了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即世族政治,说明察举征辟制度有利于世族控制政权,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汉朝世族源于先秦贵族,排除A;世族是具有经济实力、政治特权的封建地主,并非新的生产模式的代表,排除C;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征辟制度,并非世卿世禄制,排除D。3.汉代中央最高监察官御史中丞和京畿地区的监察官在朝会中都有座位;元世祖说,“中书联左手,枢密联右手,御史台是联医两手的”。这表

4、明监察官A. 自古以来就位高权重B. 监察内容覆盖面广C. 受最高统治者的重视D. 专门维持朝廷纲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代中央最高监察官御史中丞和京畿地区的监察官在朝会中都有座位”“ 御史台是联医两手的”检察官吏地位较高,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C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到监察官“位高”,相反在我国古代很多情况下监察官“位卑权重”,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监察官的监察范围,故排除B;材料可以看出汉代监察官在朝会中有座位,是其被重视的体现不能体现其职责,故排除D。4.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

5、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A. 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B. 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 不利于社会风气改善D.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7世纪的中国即唐朝,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形成风气,说明唐朝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得益于唐朝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故A正确;近代以后中国人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景象,并非反映社会风气不好,排除C;D表述太绝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

6、气从宫廷传播开来”,联系所学唐朝的对外政策和民族政策分析解答。5.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 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 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答案】A【解析】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A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B错误;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C错误

7、;高昌地区土地买卖文书减少,也无法得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结论,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6.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 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C. 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8、D.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答案】D【解析】由材料“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可以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被迫改变了原有的管理制度,D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宋代依然坚持,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徽宗被迫认同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没有体现其废除坊市制度,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史实,古代中国基本经济思想为重农抑商,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必然向前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被迫调整统治政策。7.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

9、;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答案】D【解析】【详解】唐朝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政治中心在西方、北方,所以漕运大致为东西方向,南宋朝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而元明清都城在北京,所以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说明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是漕运方向改变的重要原因,故D正确;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及政治中心在北方才会导致漕运出现由东西向南北的变化,因此经济重心南移只是原因之一,并不全面,排除A;题中反映了漕运从东

10、西方向转变为南北方向,由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发展为由南至北的变化,主要是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影响,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不符合史实,且无法说明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的原因,排除B;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与题中漕运出现的方向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8.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

11、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高考考查“双基”的基本特点。“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做麒麟”?这一方面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9.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

12、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官员直接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减少了办事环节,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故C正确;除奏折制度之外,皇帝获取信息还存在其他途径,不能说明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排除A;奏折制度与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无关,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奏折制度减少了办事环节,无法体现对官员的控制减弱,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官员直接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

13、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0.下表反映了清代前期部分年份主要财政岁入情况。据表中信息判断,清代前期年份地丁税盐课关税岁入(万两)比重(%)岁入(万两)比重(%)岁入(万两)比重(%)顺治九年(1652年)21268721291004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27278727691204雍正三年(1725年)300786443131354乾隆十八年(1753年)2938727011743011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991615741254011嘉庆十七年(1812年)2953745791448112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14、2943717471843511A. 政府收入结构相对稳定B. 农民负担不断加重C. 对外贸易额增速较明显D. 私盐走私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中清政府从 1652年至1841年地丁税、盐课、关税的数额和比重可知地丁税比重虽有下降,盐课、关税比重虽有上升,但占主导的一直是地丁税,由此可以推知清政府收入结构相对稳定,故A项正确。农民负担加重以及私盐走私现象严重从图中无法得出,故BD两项错误。从图中关税的变化可知对外贸易额增速不明显,故C项错误。11.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据此可知清朝中叶A. 海外市场货币需求不断扩大B. 茶叶贸易带动外贸出现顺差C

15、. 闭关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D. 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答案】D【解析】材料数据反映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中国金银比价18世纪中期急剧上升,当时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故金银比价上升,故D正确;当时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不断扩大,故A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茶叶贸易,故B错误;当时中外贸易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理解材料数据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学生可以发现中国金银比价在18世纪中期急剧上升,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2.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国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按他们土地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这一论述说明A. 废除债务奴隶制奠定了民主制的社会基础B. 实行陶片放逐法为雅典民主化开辟了道路C. 按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