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8983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拖踏姹紫嫣红心浮气燥优哉游哉B. 松驰孤陋寡闻肆无忌惮名符其实C. 璀璨难辞其咎殉情枉法分道扬镳D. 赌搏金榜提名循规蹈矩脑羞成怒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妙手偶得的结果。B. “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 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C. 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D.

2、 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B. 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意在解决教育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C. 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D.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

3、农历五月。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B.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C.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了宋江、鲁智深等一大批人物形象;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旧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著。D.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5.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_ ,水村山郭酒旗

4、风。(杜牧江南春绝句)请默写出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后两句 _ , _ 论语中阐明只要善于学习,人生处处有老师的句子: _ 。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_ , _ 。”新时代呼唤创新,需要具有时代精神和鲜明个性的人才不断涌现。赵翼在论诗中以“ _ , _ ”两句同样表达了自己“贵在创新”的写作主张以及对人才的渴望。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6.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 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纪念白求恩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 嵌在门框里。

5、-老王随即她怪叫一声,抛下菜篮,转过身没命地奔跑,还不时抓起路边的脏物向后扬去,发出令人毛骨sng_然的绝望的呼叫声。-南京大屠杀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_h,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苏州园林 拈 _ 嵌 _ sng _ h _ 7. 综合性学习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6、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 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8. 走进名著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类皆兄弟”。“武松醉打蒋门神”“李逵打死尹天赐”“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三个关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并简述理由。 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的是 _ 。理由是 _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7、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选段中的“他”是名著 _ 中的主人公 _ 。该名著的作者长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 _ 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9. 古诗鉴赏,完成各题。 江楼感旧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有人说“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最妙,你认为

8、它妙在什么地方?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

9、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厚:丰厚,用做动词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三:指很多,虚数致:招来见事:被任用凑:聚集,奔赴出师表的“表”的意思是 _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由是感激_ 先帝不以臣卑鄙_ 遂许先帝以驱驰_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士争凑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

10、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11.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小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

11、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

12、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

13、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14、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 C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 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