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收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19889172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接收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接收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接收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接收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接收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接收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接收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 作 总 结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义务教育法精神,以及市、区教育局的相关政策要求,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着眼长远发展,于8月上旬拟定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学校严格按照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共享快乐蓝天。现就具体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成立了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协调配合 8月上旬,我校严格按

2、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学校加强了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组 长:*副组长:*成 员:*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3、巩固我校“新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额责任感和紧迫感。三、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了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四、我校积极发挥了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他们的健

4、康成长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我校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我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教育局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五、保障措施1、*年的招生工作中,我校无条件地接受*教育局统筹安排的外来随迁子女入学。2、阳光编班。在编班过程中我校没有设立重点班、特殊班,学校统一按男生、女生比例及姓氏比例随机分配。男、女生人数,各种姓氏人数及总人数做到基本均衡,将所有学生一次性全部分到各班,最终达到了均衡、阳光编班。3、公平排座。在班内排座问题上,我校没

5、有进行入学考试,没有以性别、民族、姓氏进行排座。各年级年班实现了让学生“排座”公平,采用按照学生个子高矮经纬交替动态“排座”定期轮换法。比如说,入学开始一周,按学生个子高矮分成几列,最左列最矮,最右列最高,依次入座。后一周,学生的座位由前向后调整,即第一排调至第二排,第二排调至第三排,首尾接龙。又后一周,学生的座位由左向右调整,即从左边开始,第一大组调至第二大组,以此类推,且大组同桌互换座位。如此经纬交替动态“排座”定期轮换,能保证学生在一个学期中在不同的座位上学习,彰显教育公平。当然,学生如果确有先天性视力不好等特殊原因,老师可以作一些特殊调整,以保证三残儿童接受公平教育。4、建立了入学通知

6、制度,为了方便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开学前半个月,在我校校门和学区范围内均张贴了入学通知书。5、切实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办法。做到了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特点,做好了教育教学工作,在文化、学习、评优、奖励、课外活动等方面平等对待。建立了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对每一个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建立常态化家访制度,使学校、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双方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注意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全体师生尊重、关爱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愿意、乐意学习,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6、学校还借助社会的力量建立困难学生助学制度,组织和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心连心”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爱心活动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 *小学 *年*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