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诊疗的指南(常见病)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88759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51 大小:11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临床诊疗的指南(常见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医院临床诊疗的指南(常见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医院临床诊疗的指南(常见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医院临床诊疗的指南(常见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医院临床诊疗的指南(常见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临床诊疗的指南(常见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临床诊疗的指南(常见病)(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卫生院临床诊疗指南前 言当前,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给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和临床医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我院医疗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势在必行,而医疗事故处理条约、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又为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写赋予了新的内容。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写和面世旨在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使临床诊断与治疗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举,将有利于提高我院广大医务

2、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有利于为广大群众与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相关专业众多疾病的诊疗与技术操作规范,以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为主旨,供我院各级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遵循。为了高质量完成该书的编写,我院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2015年版的基础上,积极查阅国内相关疾病指南及规范,结合院、科工作实际,积极讨论,反复修改,力求使该书既能反映目前国内外医疗技术发展的水平,又能符合我院具体情况,具有可操作性。由于编写时间有限,问题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3、(2016年版)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再版时修订,让该书籍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促进我院医疗工作的更快更好发展。本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2015年版废止。 2015年12月目录一、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032、支气管哮喘123、呼吸衰竭184、肺炎26(1)社区获得性肺炎34(2)医院获得性肺炎395、心力衰竭44(1)急性心力衰竭49(2)慢性心力衰竭516、高血压病537、急性冠脉综合征578、稳定型心绞痛609、消化性溃疡穿孔6810、上消化道出血 7911、急性胰腺炎4412、肝硬化4413、面神经

4、炎4414、坐骨神经痛4415、脑梗死44(1)脑血栓44(2)脑栓塞44二、骨科常见疾病4416、颈椎病4417、腰间盘突出症4418、肩关节周围炎4419、骨关节炎44三、外科常见疾病4420、急性阑尾炎4421、急性肠梗阻4422、急性酒精中毒4423、多发伤4424、颌面部软组织损伤4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患者部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变时流行。由于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

5、%-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当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有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患病。【临床表现】1、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

6、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胃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临床表现和轻重程

7、度差异颇大。(1) 单纯型:最为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发热可高达39-40,一般持续2-3天渐降。大部分患者有轻重不同的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或伴有少量粘液痰,有时有胸骨后烧灼感、紧压感或疼痛。年老体弱的患者,症状消失后体力恢复慢,常感软弱无力,多汗,咳嗽可持续1-2周或更长。体格检查:患者可呈重病荣,衰弱无力,面部潮红,皮肤上偶有类似麻疹、猩红热、荨麻疹样皮疹,软腭上有时有点状红斑,鼻咽部充血水肿。本型中较轻者,全身和呼吸道横装均不显著,病程仅1-2天,颇似一般感冒,单从临床表现,破难确

8、诊。(2) 肺炎型:本型常发生在两岁以下的小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患,如二尖瓣狭窄、肺心病、免疫力低下、以及孕妇、年老体弱者。其特是: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咳血痰和明显发绀。全肺可有呼吸音减弱、湿罗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X线胸片可见双飞广泛小结节性浸润,近肺门较多,肺周围较少。上述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抗菌药物无效,病程一周至一月余,大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也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5-10天内死亡。(3) 中毒型:较少见。肺部体征不明显,具有全身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有时可有脑炎或脑膜炎表现。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发生抽搐。少数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系

9、统混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4) 肠胃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严重腹泻,病程约2-3天,恢复迅速。3、 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感染(1) 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医技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咽部发痒和灼烧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鸣音。(2) 疱疹性咽峡炎:常有柯萨奇病

10、毒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病,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3) 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4)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诊断要点】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

11、发生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能确定病因诊断。1、 血象: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包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核左移现象。2、 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检测: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主要与以下情况鉴别:1、 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像“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变化有关,有时异常

12、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或1-2小时内缓解。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课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 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在患病初期也可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检查,以资区别。【治疗原则和方案】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通常以对症处理、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主。1、 对症治疗 可先用含有解热镇痛、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镇咳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如乙酰氨基酚、双酚伪麻片、银翘解毒片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

13、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偶可致死。2、 支持治疗 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在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检测并发症,抗菌药物仅在明确或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有应用指征。3、 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现有抗流感病毒药物有两类:即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中M2阻滞剂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治疗患者中均有30%可分离到耐药毒株,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的作用,耐药发生率低。(1) 例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1、用法和用量间表1;2、不良反应: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有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头痛等,其中金刚烷胺较金刚乙胺的发生率高。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这些副作用一般较轻,停药后大多可迅速消失。3、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金刚烷胺的剂量在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酌情减少,并密切观察其副反应,必要时可停药,血透对金刚烷胺清除率的影响不大,肌酐清除率10ml/min时金刚乙胺推荐减为100mg/d。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