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分析报告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86167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9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分析报告(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分析报告行业定义及分类 本报告分析的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40. 该行业属于制造业,是从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制造经济活动的单位的综合,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包括通信设备制造(401)、雷达机配套设备制造(402)、广播电视设备制造(403)、电子计算机制造(404)、电子器件制造(405)、电子元件制造(406)、家用视听设备制造(407)、其他电子设备制造(409)等8个子行业。行业主要产品分析产品结构 按照信息产业部的统计,电子及通信产品制造业的

2、产品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投资类产品,如电子计算机、通信机、仪器及电子专用设备,这类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改造和装备的手段;二是消费类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有不同的内涵,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内涵。我国消费类电子是指用于个人和家庭与广播、电视有关的音频和视频产品,主要包括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组合音响、激光唱机等,它主要是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服务。三是电子元件及专用材料、包括像显像管、集成电路,各种高频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及高频绝缘材料等。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1、 移动通信手机 移动通信手机是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领域。2、 移动通信(G

3、SM)基站 GSM基站在GSM网络中起着重要作者用,直接影响者GSM网络的通信质量。3、 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4、 彩色电视机 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另一类比较热门的是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的发展经历了从黑白CRT电视、彩色CRT电视到平板电视的变革,技术的变化是过去50年彩电行业的主旋律,在一次次的变革

4、中催生出海信、创维、长虹、TCL、康佳等优秀企业。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担当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及先导产业的重要角色,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20世纪以来,我国在移动通信设备、数字电视、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电子及通信产品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得到大幅度提升,打破了以纺织、冶金、化工、建材、煤炭等传统行业所主导的生产格局,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意义深远。1、2011年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2011年全年,电子

5、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为65189.12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99%,增幅减少4.3个百分点,产值比重占GDP比例为13.82%,增幅上升了1.44个百分点。2、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行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贡献1、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主要指标在工业中的占比情况 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投资增速率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0和近20个百分点,行业收入、利润占全国工业比重分别达到8.9%和6.1%,显示电子制造业在整体工业中的领先和支柱作用日益凸显。 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从业人数940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率的4.9%,相比2007

6、2010年平均9%的水平有明显回落,表明在经历了20092012年行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的过程之后,基本趋于饱和;规模以上电子及通信产品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8.9%。2、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行业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2011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到73.6/百人,比2010年提高9.2部;3G网络渗透率达到13.0%,比2010年提高7.5个百分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比上半年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手机上网用户占到网民总数的69.4%,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彩电、计算机拥有率超过135台/百户和70台/百户,均比上年有所提高。金融、电信、电力、

7、能源和政府等领域的软件业务收入增势迅猛;信息技术对其他行业的渗透进一步深化,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节能减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及推动通信业转型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3、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成为引领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领域,行业的迅猛发展孕育了众多国际级的IT企业,这在其他行业绝无仅有,尤其是在“走出去”方面,行业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华为、海尔、联想、中兴等多家企业出口和海外经营收入占比超过一半,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跨国公司。截至2010年底,我国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百强企业的产品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建立的研发、生产基地超过5

8、00个。 自主创新同时也是行业内企业搏击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华为、大唐、恒生、中控等多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服务器、通信设备、软件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以华为为例,截至2011年底,华为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达47322件,授权23522件,其中国外专利10978件,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授权专利5415件,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10650件。坚定不移地推进技术创新,是华为不断超越竞争对手,跃居全球第二大设备上的重要手段。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国内经济形式对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的影响1、 全行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但增幅有下滑趋势 2012年一至三季度,全行业生产增速为301,高

9、于全国工业生产增速20个百分点以上,继续在各工业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但由于受世界经济趋缓的影响,下半年以来电子全行业生产增幅逐月下滑。累计到9月份,全行业生产增速比上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特别是电子投资类和元器件产品的生产增长下滑更为明显,分别比上半年下降了68和37个百分点。2、 通货膨胀压力是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利润下滑 通货膨胀对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首先上游有色金属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原材料成本,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又加大了人工成本,两项成本叠加压制了企业的利润空间。3、 出口增长缓慢,产品内销比例有所提高 世界经济出现乐观苗头。以美国为首的“再工业化”政策强化了

10、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欧洲央行推行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使欧债危机得到一定的缓解。促使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逐步平稳,2012年1-10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9546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出口5597亿美元,同比增长3.9%,增速比1-9月提高0.5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的33.5%;进口3949亿美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1-9月提高1.1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的26.5%。过剩的产能致使国内许多企业将产品开始转入内销,造成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手机销售19月559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697、而出口占内销的比例由去年的46%降到今年的42;显示器产品19月销售236

11、9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239而出口比例比去年下降了30个百分点以上。国际经济形势对行业的影响1、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 当前,美国、日本、欧洲经济或恢复缓慢或增长乏力,加之战略性新兴领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使得国际贸易环境日渐趋紧,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进入“全产业链”时代,大型跨国IT巨头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形势不可谓不严峻。同时,国内工业整体增速回落、低劳动力成本等既有优势日渐减弱,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虽然有望企稳,但也不容得过于乐。2、新兴经济增长体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成,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但仍远高于发达经济体。新兴

12、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受发达经济体状况不佳拖累,同时加上由于产能限制和紧缩政策导致内需增长减速。尽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当仍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2、 电子及通讯制造业对外贸易总额增速显著下降,新领域将成为热点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对外依赖度较高,国际经济形势的动荡对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形成了较为不利的外部影响。 由于对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担忧,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总体疲软。但平板装置、智能手机等新型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仍强劲,新领域的电子应用将是电子行业未来热点,如医疗电子、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1、 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2010年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13、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审议通过了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会议明确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一)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

14、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整合有线电视网络,培育市场主体。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三)加快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三网融合有利条件,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四)强化网络管理。落实管

15、理职责,健全管理体系,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五)加强政策扶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软硬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对三网融合涉及的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业务应用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将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三网融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三网融合将打破垄断,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社会福利。政府推动三网融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成多家市场竞争主体,形成市场良性竞争。 其次,三网融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深层次需求。 最后,三网融合降低了消费成本,是消费者便利性大大提高。2、 国务院发布新“18号文件” 2011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新18号文”),从税收、投融资、研发、进出口、人才等七个方面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进行了优先扶持。这一文件是对刚刚到期的原有产业优惠政策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延续和替代。与原有政策相比,新18号文具有5个显著亮点: 一、拓展了软件与信息服务的支持范围。为顺应软件服务化、网络化发展趋势,鼓励服务创新,新政显著加强了对软件服务的政策支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得到高度重视;二、加大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和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加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