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8307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伯牙鼓琴【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学习重点】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学习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入。1.你知道“知音”这个词吗?它就来源于本文所讲的这个故事。想一想,“知音”是什么意思?2.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伯牙和锺子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资料链接。1.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

2、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1 / 3 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

3、为主导思想之特征。2.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锺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是一名樵夫。三、自主学习。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你觉得在读这一句的时候该如何划分停顿?2.你知道名画伯牙鼓琴图吗?请查阅相关资料画出你想象中的画面。四、自主阅读释疑。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请你试着写出以下重点字词的释义:志:善哉

4、:巍巍:若:少选:汤汤: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五、问题探究。1.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2 / 3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请你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请你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如人物的对话、神态、心理等),用现代汉语改写这个故事。六、拓展延伸。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善鼓琴的伯

5、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是伯牙,当你看见这绝弦时,会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3 / 3 草原【学时安排】2 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习重难点】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学习过程】一、课前积累。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忍:指;天涯碧草:指;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指2.“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

6、限乐趣。”这句中的“回味”指。4.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二、自主预习:按“六字诀”预习课文。1.读:用朗读法把课文读 2 至 3 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划出不懂的词句,想一想哪些字、词需要注意。2.读:用默读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读: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1 / 4 4.读: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中写了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原因。5.读:仔细研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词句和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感

7、受。6.读:速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三、预习展示。1.自学生字,读写下列生字:毯 陈 裳 虹 蹄 腐 稍 微2.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渲染:勾勒:茫茫:洒脱:回味:疾驰:襟飘带舞: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4.自读第一部分(1 自然段)。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划出相关的句子,思考: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描写(形,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 )的感情。写法上有何特点?),再描写()和()的情5.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找一找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是怎么体会

8、出来的?四、反馈拓展。2 / 4 1.强调注意读音及难写易错字。多音字:蒙、好、行、似。难写易错字:吟、貌、襟。2.交流理解词语:迂回、洒脱、拘束、襟飘带舞。3.我知道课文是从( )( )两方面来写草原的。【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2.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学习重难点】学习课文的场面描写,领悟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1.读课文,我想到了下列成语:(至少三个)A.含“草”字的成语:_。B.形容草原绿的成语:_。C.形容草原大的成语:_。D.形容热闹场面的成语:_。E.形容朋友间

9、深厚情谊的成语:_。2.这篇文章按照(先描写了(形,赞美了草原()顺序,通过作者记述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景色,再描写(),歌颂了()场面,最后描写了()。)情3.有感情地朗读 12 自然段,用“”标出景物及印象,用横线划出比喻句,用波浪线划出拟人句,并想想这样写的作用。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我摘抄了文中出现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至少三句),说说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A._。B._。C._。作用:_。3 / 4 4.本文一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地点转换为序,把事情与情感交织起来。我们可以从地点、事件、情感三个方面理清文章的结构:(照样子补充完整)

10、A.地点:初见草原(B.事件:赏美景(C.情感:愉快()()()()二、理解课文。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蒙汉同胞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_2.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三、延伸提高。1.展开想象,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_2.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草原风光?列个简纲。_3.搜集老舍先生的资料,制作一份不超过 150 个字的作家卡片。_四、点滴感受。假如你是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个精彩的瞬间?4 / 4 灯光【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课文重点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重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学习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我会读写。赞叹 微弱 注视 憧憬 阻击 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