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学)案(交)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81952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学)案(交)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学)案(交)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学)案(交)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学)案(交)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学)案(交)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学)案(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学)案(交)(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源学和日常生活层面“教育”的含义,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教育含义的界定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的内涵。理解教育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教育活动的影响。掌握教育三种形态的发展历史、含义及其关系。掌握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及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了解学习教育学的价值。二、教学重点:教育的定义;教育的三要素;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特征。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四、课时安排本章共四节,教学重点是教育的概念、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特征。全章教学

2、时间为4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自学讨论1课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一) “教育”一词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教育”一词。这些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的转变过程;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还有一类是作为社会制度的“教育”。最基本的还是第一种用法,也就是作为过程的教育。对“教育”概念的常识理解对于专门的社会教育事业来说却还远远不够,所以,研究教育问题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把对“教育”的理解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也就是上升为概念

3、的水平。 (二)“教育”词源学的考察 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法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ng,三者都源于拉丁语educare,原意为引出、导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在我国,教、育两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但是这两个字在当时不见得就是一个有着确定思想的词。实际上在20世纪以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合成一个词来使用,大都使用的是“教”和“学”这两个字。而且,两者比较起来,又以“学”使用的更多。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也是集中

4、体现在人们关于“学”的论述上。在甲午战争之后,由日文翻译过来的有关“兴学”的活动和理论就称之为“教育”和“教育学”。直到1906年,学部才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了“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三)“教育”的定义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特有的内涵。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他的著作教育的语言中,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教育定义划分为“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到纯粹的规定性定义、描述

5、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这种区分有利于分析教育定义所涉及到的事实的、价值的、语言的三个方面,提供了研究教育定义的一个初步框架。1、历史上的经典“教育”定义列举:在教育界,“教育”的定义与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中原因不仅有个人观点的差别,还有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因此,想求得一个普遍赞同的教育定义往往是勉为其难的。一般来说,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至于具体如何表述,则可因人而异。我们有必要给教育

6、下一个科学的定义。2、本书对教育的界定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1)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3)教育能够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二、教育的要素(一)教育者事实上,教育者的定义来源与对教育的定义,二者密不可分。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下的教育者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者都有多不同;这种不同是由时代的发展、教育内部的变化、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以及教育对象的变化决定的,所以,现代教育的教育者从素质上看,应该是方位的,是“通识”教育者:(二)学习者传统上,人们将“受教育者”或“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相对于“教

7、育者”或“教师”而言的。这里之所以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而不使用“受教育者”或“学生”这两个概念,主要原因是:第一,“受教育者”这个概念毫无疑问地将教育对象看成是比较被动地存在,看成是纯粹“接受教育者教育”或“被教育者教育”的人,这也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发生在教育对象身外,并由教育者施加于教育对象身心的某种事情。这种看法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第二,“学生”这个概念尽管也有“学习者”的含义,但是它所指的“学习者”主要是那些在身心两个方面没有成熟的人。(三)教育影响指教育影响是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

8、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变化。不同的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了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三、教育的形态从目前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一)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的教育指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教育指从非制度化教育中演化而来的,由专门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

9、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它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进步。(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1、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家庭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单位,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教育,也是传统意义上家庭的一种重要功能。如: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得到重视。士族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且以家学为专业。从国外来看,家庭教育也是自古就有。比如奴隶社会时期的雅典城邦国家,岁以前的儿童受家庭教育。在普及公共教育以前,西方整个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早期,有钱人的子女都是在家庭里接受家庭教育。这种状况一直到资本主义大工业革命之后,各个国家开始颁布义务教育法,从初等

10、教育阶段普及义务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才像家庭的经济功能一样开始衰弱,让位于公共的学校教育。然而,即使是在今天,家庭教育的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全的人格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学校和社会所无法取代的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有它自身的优越性,它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经过职业培训的教师来进行,有比较充裕和稳定教育经费,有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学计划,有比较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机制,等等。正是由于学校教育的这些特征,它才能成为一种主导的现代教育形态。但是,自从学校产生以来,思想家们对学校的批评也从没有中断过。他们的批评告戒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利于青少年

11、一代的发展;为了一代一代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改良我们的学校。3、社会教育是指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应该说它是在这三种教育形态中产生最早的教育形式。原始社会教育无独立形态,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后来虽然有了学校教育,但社会教育依然在各个历史时期被统治阶级所重视,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延续和补充,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变化多样的途径,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别具特色与成果。它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且更加潜移默化,随时随地,因此,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三)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略) 第

12、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大约有四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 (一)神话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归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二)生物起源说持这种观点的有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动物界也存在;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和改善、发展;教育从其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这种观点把动物的本能和

13、人类的社会性活动混淆,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但它作为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神话说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三)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家孟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

14、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四)劳动起源说也叫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知道下形成的。其主要观点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这样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中。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而教育就是在劳动中产生的。(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劳动产品极为贫乏,除了维持氏族成员最低的生活需要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在劳动中只能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共同生活,生产资料公有,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与剥削。在此条件

15、下,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教师;教育对象具有广泛的平等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教育内容是传授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意识;教育手段是口耳相传与实际模仿。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无独立形态(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形式简单,内容贫乏(经验型的);(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这种结合简单、机械、原始;(4)教育具有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受教育机会人人平等。2、古代学校的教育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生产工具以手工工具为主,生产力水平底下;经济活动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农业(牧业)经济为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贫乏;政治制度以寡头制和集权制为主,以“君权神授”为理论基础,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社会文化资源为少数上层社会人士享有,主要知识形态为神秘的宗教知识和古典人文知识。综上,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在西方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2)教育具有非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3)教育是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子弟的,以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为目的;(4)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军事知识、宗教教义和道德经典;(5)教育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