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2 人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81053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2 人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2 人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2 人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2 人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2 人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2 人和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2 人和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2人和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奚暇治礼义哉 治:治理B与禽兽奚择哉 择:选择C舜为法于天下 法:榜样D则君子不患矣 患:患难【解析】A项,“治,”学习。B项,“择”,区分、区别。D项,“患”,担心。【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黎民不饥不寒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D则与禽兽奚择哉【解析】B项,“黎民”指百姓。古今意义相同。A项,“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今义指和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所以”古义为“的原因”。今义是一个连词,用在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分句前面,

2、引出结果。D项,“禽兽”古义指鸟兽,今义比喻行为恶劣卑鄙的人。【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其横逆由是也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A项,“亡”通“无”。B项,“由”通“犹”。D项,“畔”通“叛”。C项,很可能误以为“罔”通“网”,其实“罔”本身就有陷害的意思。【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A项,指示代词,那(苗)/第三人称代词,他;B项,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C项,介词,给/介词,在;D项,均为介词,拿、用。【答案】D5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A申之以孝悌之义B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C则君子必自反也D其待我以横逆【解析】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后置;C项为宾语前置句,意思是,那么君子一定反省自己(的行为)。【答案】C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不敏:不聪慧,不通达B俯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D则盍反其本矣 盍:何【解析】D项,盍:何不。【答案】D7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不同 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请: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以:连词,“用来”/介词,“用”。【答案】A8名句

4、默写。(1)得道者多助,_。(2)爱人不亲,_;_,反其智;礼人不答,_。(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4)谨庠序之教,_,_。【答案】(1)失道者寡助(2)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敬(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

5、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心:思想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侈:奢侈。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制:规定。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赡:足,够。【解析】侈,放荡。【答案】B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此惟救死而恐不赡B五亩

6、之宅,树之以桑然后驱而之善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则盍反其本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解析】A转折连词,但是/顺承连词;B助词,的/动词,往,走向;C助词,与前面的词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起提顿作用;D.代词,它的,它们的。【答案】D11对本段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论证了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7、。【解析】还有教育百姓。【答案】C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答案】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叮咛(他们),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谨”,重视;“申”,反复说明;“不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

8、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

9、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

10、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解析】B项,渝:改变,违背。常用成语“矢志不渝”中“渝”即为此意。此句翻译为“舍掉性命也不肯改变”。【答案】B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

11、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解析】C项都是表顺承。A项,介词,“向”/介词,“同,和”;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答案】C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 BC D【解析】句是管仲列举的伤害齐国民众的情状,句是号召百官实行改革,是区别对待自己国民和别国国民的措施。【答案】A1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仁”“严”“礼”是

12、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C项,“表达了反对意见”错,管仲回答说:“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却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并非反对成就霸业。【答案】C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_(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译文:_(3

1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译文:_【解析】(1)句要注意状语后置句,先调整再翻译,“惧”,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害怕,恐惧”;“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另外省略成分要补充。(2)句要注意“改”“则”“正”等词的意义和句意上的假设关系。(3)句要注意词类活用“霸王”和第二个分句中的“事”,都是名词作动词。【答案】(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参考译文】桓公问管子如何治理百姓,管子回答说:“凡治理百姓,必须知道他们的疾苦,并且要用德惠使他们有所思虑,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子回答说:“诚信并且行仁政,严肃并且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管子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