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77411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绍兴市2019年中考试卷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1.【答案】(1)惠致(2)B【解析】平时要重视常用字词的认读与书写。“惠”字上角不要加一点,“致”字不要写成“至”。“幽远”是指深远,“悠远”是指久远,结合语境,此处应为“悠远”。【考点】汉字的书写2.【答案】(1)双袖龙钟泪不干(2)日暮乡关何处是(3)月是故乡明(4)物是人非事事休(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6)天下为公【解析】内容分布在六册教材及补充的课外古诗词中。注意汉字的书写规范,如“袖”字的偏旁不要少一点;“暮”下面是“日”;“深”字不要写成“森”。【考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3.【答案】示例一:我选A,理由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

2、本性。”此句赞美了松柏在严酷的冰霜之下依然保持端正、刚劲的风骨,突出了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它启示人们,面对逆境,要志向坚贞,顽强不屈。送给处于逆境中的人们恰好。示例二:我选C,理由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意思是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它启示人们,逆境能磨砺人的意志,只有我们正视困境,勇敢面对,才能有所作为。送给逆境中的人们能起到激励作用。【解析】围绕“激励逆境中的人们”这一要求,先对句子进行解释,再结合实际回答对人们的启示。【考点】古诗文的运用情况4.【答案】B【解析】根据对联的特点,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对,词性相同或相对。根据题干,是兰亭景区相关内容,B项中“流觞”和

3、兰亭的“曲水流觞”相对。上联中的“传百代”对B项中的“足千秋”,故选B。【考点】考查对联,古代文化二、阅读5.【答案】【甲】小山(或:唐小山)【乙】保尔【解析】根据出示的内容,【甲】中的“美貌端庄到了四五岁,就喜读书不但喜文,并且好武”可以看出是一位女子,应是镜花缘中的唐小山。【乙】中的“小说大受赞赏”“铁环已被砸碎,现在他已经拿起新的武器,又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可以看出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考点】名著阅读中的人物6.【答案】(1)正面(或其他表示肯定、褒扬的词)(2)反面(或其他表示否定、贬抑的词)(3)王冕(或填“迟衡山”等其他符合要求的人物亦可)(4)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

4、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解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分类,根据提示及小说内容,不难看出,第(1)空为正面形象;第(2)空为反面形象;第(3)空不屑科考的形象中还有王冕、迟衡山等人;第(4)空为小说阅读的策略,即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时,可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如水浒传也是如此,其作用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考点】名著阅读的人物形象及阅读策略7.【答案】从“反叛”或“归驯”角度阐述均可。示例一;孙悟空孙悟空在花果山统率群猴,逍遥自在,自称“齐天大圣”,意与玉帝并肩。玉帝镇压未果,以官封弼马温相招搅,孙悟空起初心喜,后来发觉官微,

5、顿觉受辱,勃然大怒,大闹天宫。这是他强烈反抗精神的体现。示例二;林冲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食朝廷俸禄,唯唯诺诺忠心耿耿,高衙内调戏其妻,林冲敢怒不敢言,高俅于白虎堂设计陷害,林冲含冤受屈却依然忍气吞声,只盼苦尽甘来重归正常生活。直到陆虞侯等人火烧草料场,林冲得知真相,终于认清现实,与官府彻底决裂。从驯服到反叛,是林冲内心深处自我意识的觉醒。示例三:简爱简爱自小生活在舅妈家,遭受种种虐待,虽然她年幼无助,但她勇于反抗恶毒的表哥与舅妈。在孤儿学校,面对冷酷校长的各种苛刻管束与严厉惩罚,她也没有屈服。成年后,对于罗切斯特的专横,她不妥协;对圣约翰提出的无爱婚姻,她不接受。在简爱身上,从来就不存在因

6、为各种力量的威逼而驯服的可能。她的独立、坚强与勇敢,使她最终能拥有自己的幸福。【解析】围绕“反叛或归驯”,结合选定小说的内容进行评价,人物的经历尽量要结合其一生的轨迹。【考点】名著阅读的感受与评价8.【答案】(1)捡拾(或:保存、收藏、珍藏)露珠(2)传承露珠(3)与露珠相守(相伴)(或:收获露珠)【解析】以“露珠”为线索,根据首尾提示的“上苍分配露珠”及“追寻远去的露珠”,即是根据二、三、四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部分为“保存露珠或收藏露珠”,第三部分从第二段中可以看出是“传承露珠”,第四部分从最后一句“一睁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露珠”可以概括为“收获露珠”。【考点】散文的线索9.【答案】(1

7、)“高大”和“细弱”形成对比,突出树与草的不同特点;“谦卑”和“羞怯”将苔藓和嫩芽拟人化,体现其不同情态。这一组词充分表现了上苍分配露珠范围之广。而“恰到好处”则表现上苍施予万物时的公平公正,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2)此句是作者对露珠凝结过程的新奇想象。作者把大自然想象成上苍制作露珠的巨大工坊,车前草正在静静等待产品完工。“捧”字生动描摹出车前草对露珠的珍爱,对上苍的虔敬,是作者对车前草得到露珠时心境的想象;“还差三秒钟完工”,是作者对露珠形成过程的动态想象,使人内心充满了等待的喜悦。这种想象是建立在清晨车前草叶片上缀满露珠、露珠形成过程相对缓慢的现实基础之上的。【思考点拨】(1)品析

8、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可从修辞的角度回答,概括树与草、苔藓与嫩芽的特点,再结合露珠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回答时要紧扣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一核心点。(2)围绕“想象”,结合句子展开,抓住“捧”“正在制作中”等字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大自然想象成上苍制作露珠的巨大工坊,看出车前草对露珠的珍爱,对上苍的虔敬,是作者对车前草得到露珠时的想象。这些想象的过程,同样要结合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露珠的喜爱之情,充满着等待的喜悦。【考点】语言的赏析10.【答案】通过“露珠”这一具体事物,将大自然的万千生灵与父亲的日常联系起来,全文浑然一体;露珠的透明纯真、清洁永恒与父亲的勤劳朴实、忠厚深情是高

9、度一致的,都体现了大自然本然的一面;露珠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既承载着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恩,对父亲的怀想与追念,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渐渐消逝的惋惜和失落。【解析】从写了什么到怎么写,“露珠”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载体。围绕“露珠”这一具体事物,概括文章的内容,围绕父亲这一人物,点明人物的形象,并结合作者的情感,从多角度表达,如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恩,对父亲的怀想与追念,对美好事物渐渐消逝的惋惜和失落,即从自然、生命、亲情、文化等多角度答题。【考点】散文的写法11.【答案】说明:根据文意,理解露珠与父亲的形象,进而形成有意义的关联,由此推导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第一层级:思维

10、较肤浅,理解角度单一。示例一:文中的露珠是自然馈赠的礼物,清洁透明,我们不该丢失的是露珠般的美好澄澈、纯洁无瑕。示例二:文中的父亲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我们不该丢失的是父辈的勤劳质朴、简单知足。示例三:文中的乡村万物滋长,生机勃勃,我们不该丢失的是自然的纯净与美好。第二层级:思维较全面,能多角度理解问题,但没有形成有意义的关联。示例一:文中的露珠是自然馈赠的礼物,充满纯真,富有诗意;文中的父亲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我们不该丢失的是露珠般的美好透明、纯洁无瑕和父辈的勤劳质朴、简单知足。示例二:文中的乡村万物滋长,生机勃勃:文中的父亲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件,

11、清贫而富足。我们不该丢失的是自然的纯净美好及父辈的勤劳质朴、简单知足。第三层级:思维全面深入,能形成有意义的关联,进而将理解上升到自然和社会意义的层面。示例一:文中的露珠是自然馈赠的礼物,美好透明、纯洁无瑕、充满纯真、富有诗意;文中的父亲勤劳质朴,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父亲和露珠有着太多相似和关联之处,他们都与自然相伴,渺小平凡、简单纯净,他们相伴相守,是世间最美、最和谐的画面。面对大自然公平的赐予,我们不该丢失的是心灵的柔软、纯净与感恩,以及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方式。示例二:文中的露珠是自然馈赠的礼物,美好透明、纯洁无瑕、充满纯真,富有诗意;文中的父亲勤劳质补,一生与泥土、劳动

12、、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父亲和露珠有着太多相似和关联之处,他们都与自然相伴,渺小平凡、简单纯净,都是值得我们感恩的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发展,父亲已然不在,露珠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渐行渐远,自然的美好,人心的简单与纯朴,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都令人怀念。这一切,在作者看来,都是我们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解析】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思考的层面从写了什么深入到为什么写。根据文意,先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理解露珠与父亲的形象,然后再形成有意义的关联,概括出两者的共同点,即关联点,最后再联系社会、自然、人生,进行深入理解,由此推导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考点】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评价12.【答案

13、】D【解析】根据材料概括主题,材料所讲的是关于“空间站建造”的内容,与“家园”相关。【考点能力】非文学类作品的概括13.【答案】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送;地球文明暴露后可能面临被消灭的危险;极端环境下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人生短暂与旅途漫长之间的矛盾等。【解析】要求结合语境回答,明确相关的区间,是在帖二中寻找相应的答案。【考点能力】非文学类作品的阅读筛选14.【答案】“鹊桥”出自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恩爱夫妻牛郎织女被王母以天河分开,后来成千上万的喜鹊搭成一座“鹊桥”,使两人在七夕得以相会。中继通信卫星引导“嫦娥四号”在月背软着陆,它和鹊桥一样起到了关键的联结作用。所以这个命名贴切而富有浪漫主

14、义色彩。【解析】要结合文化常识,结合语境回答。先回答“鹊桥”的传说,这个不能省略,然后再结合“中继通信卫星”的取名进行解释。【考点】非文学类作品的语言运用15.【答案】示例一:我赞同张柏楠对太空探索所持的观点。航天技术或许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面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将推动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太空探索满足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外太空的浪漫幻想。所以太空探索是一项“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示例二:我赞同阿饼的观点。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人类进军宇宙面临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太空探索显得虚无缥缈;我们的地球家园那么美丽,又为我们提供了适合生存

15、的种种条件。由此可见,宇宙是糟糕的,地球才是我们永远的家园,我们不要总想着逃离地球。示例三:我认为我们既要珍惜地球家园,也要发展太空事业。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寻找新家园困难重重,而地球为我们提供了适合生存的种种条件,所以我们不要总想着逃离地球。当然,发展太空事业,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的可能性,能推动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同时太空探索还满足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外太空的浪漫幻想,所以发展太空事业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解析】“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从这一要求来看,首先你要提出明确的观点,如“我赞成张柏楠对太空探索所持的观点”“我赞成阿饼的观

16、点”“我认为我们既要珍惜地球家园,也要发展太空事业”;然后结合材料,有条理地论述;最后再进行总结。【考点能力】非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评价16.【答案】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生活安定、平和祥乐。【解析】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为“喜”,要求概括诗歌的内容,即喜的原因,结合诗句“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眼前颗粒皆珠玉”等可以看出“庄稼丰收”;从“酒半醺”“可投宿”可以看出民风淳朴、安宁祥乐;从“刀剑家家尽买牛”可以看出“生活富足”等等。【考点能力】诗歌鉴赏能力17.【答案】(1)于是,就(或:因此)(2)死,去世(3)怜惜,怜爱(4)同“嘱”,嘱咐、嘱托【解析】这些句子虽是课外,但是这些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