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 教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73637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惯性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惯性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惯性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惯性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惯性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惯性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惯性 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惯性教案【设计依据】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即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的思维习惯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弱,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课堂中的教学实验”是本节的关键内容,是学习惯性的思维支撑点。【教材分析】惯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演示实验,从而让学生概括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惯性。惯性现象的解释是惯性知识的延伸,学生虽然了解、也能讲出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但都比较抽象,要他们真正用

2、惯性知识来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这样安排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解释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材重、难点】惯性的定义应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教学原则】启发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启发法情境教学法。【重难点片段描述】一、惯性 让学生观看韩寒驾驶赛车实验,当赛车加速后,快速拉走桌布,桌布上的盘子却没有掉落而是停在原处的现象,启发同学思考怎样去解释这个现象,其中又有什么物理

3、规律,引出新课。这是为什么呢?要认识这个现象,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惯性。学生观看书中的小实验,并利用身边的物品自行设计几个惯性小实验:1、 一叠书本,将最下方的书本抽走,最上面的书本还停留在原处。2、 出手后滚出去的电池。3、 折纸飞机,纸飞机飞出去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4、滚出去的笔离开手后,依然继续向前滚动.5、我们常常看到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教师增加实验:将四个生鸡蛋放在纸筒上,一并放在硬卡纸上,卡纸下方放着四个盛水的玻璃碗,快速抽离卡纸后鸡蛋落入碗中。 我们常看到固体有惯性,液体有惯性吗?6、搅水实验7、视频慢放移动水杯溢水实验-液体具有惯性。学生发言:泼水时

4、,盆停止运动后,水继续向前运动。固体和液体都有惯性,那么气体有惯性吗?8、“吐烟圈”实验。9、学生自制空气炮打蜡烛比赛。 -气体具有惯性。学生概括:所有的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做什么性质的运动,都具有惯性。(多样的实验是学生的思维支撑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概括出惯性的特征。)教师进一步强调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思考:生活中常见小汽车比载重货车容易停下来,速度大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那么惯性有大小之分吗?10、利用自制鼓风机筛选米糠类和豆类的实验,说明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结论: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5、大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 生活与物理:(1)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的套在锤柄上了,为什么?(2)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的更远。(3)汽车上使用安全气囊可以预防有害的惯性。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当取其利避其害。三、惯性现象描述:1、演示惯性球实验:小木片在铁片弹击下飞出去,小球原位落入凹槽。设问: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来做什么运动? 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将有怎样的表现?学生讨论:木片上的小球原先处于静止状态,木片由于铁片弹击而运动,但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最后在原位置落入凹槽。(学生还不是很熟练,教师适当补充。)(设计意图:运

6、用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深化惯性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免费旅游的办法可行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人与地球原来是运动的,当人跳起时,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落回原地,所以免费旅游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四、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加以交流分析:1、拍衣服上的灰尘学生概括:灰尘原先和衣服一起处于静止状态,衣服在拍击之下而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原先的静止状态,故能从衣服上飘下来。(学生虽然了解这是惯性现象,但用惯性知识来描述还是很生疏)2、刹车后车轮停止转动,汽车还要滑行一段距离学生概括:汽车原先处于运动状态,车轮由于刹车而停止转动,但汽车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有的运动

7、状态,故还要滑行一段距离。3、学生表演运动着的人脚受到阻碍而摔倒的现象学生表演:(学生具有非常强的表演欲望,表演很形象、生动、到位,其他同学也很开心看到精彩的表演。将惯性这个抽象的知识用精彩的节目形式展现给大家,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来:运动着的人的脚由于受到其他同学的阻碍而静止,但上身仍然保持着原先的运动状态,故导致不平衡而摔倒。4、学生表演列车启动、刹车、转弯时乘客的各种姿态变化学生表演:(该实验前半段应该说非常成功,汽车启动和刹车时候,车内乘客的各种姿态变化也表演的很到位,同学对于此惯性现象的描述也挺具体。但后半段关于汽车转弯的各种姿态变化描述却有待进一步完

8、善。对于刚接触惯性的学生而言,解释这么复杂的变化还稍显牵强。所以在这里如果换成悬挂的小球的动向变化可能会更好!)(设计意图:对于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重视,因为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分析、想象、设计、创造,这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要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对于接受能力快的同学来说,表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接受能力慢的同学来说,则可借此机会向别人请教,最终获得探究的成功。“交流”它贯穿于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全班交流。)【教学反思】本堂课开始用多种方式的实验展示推出一切物体,且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惯性。实验简显易懂,课堂效果理想。实验是学习抽象的惯性概念的思维支撑点。在本课的重难点突破中,还是选择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丰富的节目形式来展现他们在课堂中的所得!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表演才能是关键的所在。教师应立足与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学生课后要多观察,把生活带入课堂,再把学到的知识带入社会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