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试题汇编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73409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试题汇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教育心理学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A 的科学。A、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B、心理现象C、人的心理现象 D、学生的心理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B、教育规律C、学生心理 D、教学心理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A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桑代克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4、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 A 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A、布鲁纳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5、少年期的年龄

2、一般在 。A、11、1214、15岁 B、14、1517、18岁C、11、1217、18岁 D、8、9-15、16岁6、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 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中期 D、青年后期7、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A、青年初期 B、少年期 C、青年中期 D、青年后期8、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起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A、关键期 B、敏感期 C、准备期 D、发展期9、 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

3、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A、让皮亚杰 B、艾里克森 C、维果斯基 D、劳伦兹10、艾里克森在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 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A、1218岁 B、1825岁 C、611岁 D、45岁1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 的过程。A、心理自我 B、理想自我 C、现实自我 D、客观自我12、 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智力13、加涅提出五种学习结果: 、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

4、度。A、智慧技能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规范学习14、在 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 C、完形顿悟说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5、有意义学习是 提出来的。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16、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和学习期待。A、学习需要 B、学习兴趣 C、学习效果 D、学习方式17、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A、自我实现需要 B、尊重需要 C、社会需要 D、精神需要18、在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时,即可产生 。A、

5、特殊迁移 B、一般迁移 C、同化迁移 D、顺应迁移19、桑代克等人提出的迁移理论叫 。A、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化理论20、心理学研究认为定势对迁移 作用。A、有促进或阻碍 B、促进 C、阻碍 D、没有21、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 三阶段。A、知识的提取 B、知识的巩固 C、知识的掌握 D、知识的应用22、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现在来学习“鲸鱼”这种动物,就可以通过 来进行。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学习23、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这种现象遵循了感知

6、规律的 。A、组合律 B、强度律 C、差异律 D、活动律24、 即把前一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A、操作的整合 B、操作的定向 C、操作的模仿 D、操作的熟练25、 具有三个特点: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26、 是在工作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27、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A、学习策略 B、学习计划 C、学习目标

7、 D、学习方法28、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都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29、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般在 阶段形成了问题的表征。A、理解问题 B、发现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30、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其主要特征有 、变通性和独创性。A、流畅性 B、新颖性 C、奇特性 D、特殊性3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情感成分 B、认知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向成分32、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都属于 的道德情感。A、伦理 B、直觉 C、想象 D、形象33、 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A、柯尔伯格 B、皮亚

8、杰 C、艾里克森 D、奥苏伯尔34、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A、依从 B、从众 C、服从 D、同化35、 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是行为。A、行为塑造法 B、行为示范法 C、行为强化法 D、行为奖励法36、WHO认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 健康。A、社会 B、文化 C、精神 D、社会文化37、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 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A、情感 B、知识 C、态度 D、行为规范38、 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A、情境教学 B、合作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发现教学39、 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

9、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A、课堂管理 B、课堂气氛 C、课堂纪律 D、课堂教学40、 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A、微格教学 B、情境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小班化教学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4、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

10、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6、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8、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10、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11、1924年

11、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13、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14、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1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少年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1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

12、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青年初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1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18、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起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关键期。这种现象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发现。心理学研究认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19、让皮亚杰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阶段:感知

13、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20、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这个概念是由前苏联学者维果斯基提出来的。21、艾里克森在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岁)主动感与内疚感(45岁)勤奋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与孤独感(182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2565岁)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5岁以后)。2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2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24、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等三种教养模式。2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26、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