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_教案1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7186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_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_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_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_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_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_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_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根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一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一战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

2、评价。【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图表分析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大家还记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吗?这些成果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导入新课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拓宽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科技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将会给人来造成更大的灾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场由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空前的灾难。展示目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2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造成了哪些灾难?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

3、的历史教训?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讲授新课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板书)1教师简单介绍大战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世界。(2)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和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2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1)斐迪南夫妇被刺(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画像及斐迪南简介。指定一名同学复述事件的经过。(提问)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生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生2:普林西普的行为太冲动,刺杀不会解决民族矛盾,只会导致大战的迅速爆发,加重民族的灾难。(教师指点)说明斐迪南访问的挑衅性。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

4、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做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2)巴尔干半岛危机(指出)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 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了点“火药桶”的这粒“火星”。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互相讨论、发表看法)(电脑演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观察图,了解半岛的局势,记忆各国的位置。诱发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学。形象、直观,激发情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简介半岛的状况并指出,各帝国主义对这块肥肉都垂

5、涎三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仅仅是找个借口而已。3大战的爆发(板书)(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奥匈;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风使舵,参加了协约国一方。(由学生评价意大利的参战)(学生讨论)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教师指点)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首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意大利基于自身利益出发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大

6、战中重大战役(板书) 凡尔登战役(1916年)介绍凡尔登要塞的战略位置重要性。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战况及插图。(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掌握战场形势)使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小字本页插图“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激情导学,制造气氛。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学生谈论图片包含内容和看图后的感想)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的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大战的结束(板书)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协约国胜,同盟国败。2大战的性质(板书)启发学生从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分析。(归纳)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

7、掠夺战争。3大战的后果(板书)大战最后怎样结束了?哪一方胜利? 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 (学生相互讨论,谈自己的看法)(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沉重苦难,历时4年牵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造成重大物质损伤和人力伤亡。)4讨论:请同学们从一战爆发原因、主要参战国性质及其目的入手分析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思考并作答)(教师指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它绝不是一次偶然灾难,而是经过了几十年酝酿和准备的大厮杀。发动战争的是两大军事集团

8、的资产阶级和王朝统治者,因此,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是正义的,但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总的帝国主义的性质。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欺负和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学生讨论回答)全课小结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板书设计】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一、不足之处:1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

9、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教师牵引着学生主动地解决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总是让学生根据问题找答案。2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问题的时间不是太充足。教师有时多次的催促学生,讨论时间不充分,必将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效果。3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学习战争史的方法,注重“授之以渔”。4课后小结过于简单。课后小结要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它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二、今后突破的方向:1教学模式上,变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为学生自己提问,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回答。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点拨,2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结合实际方面。如现在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斩首”行动等,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是恐怖行为?个人所进行的和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活动性质一样吗?对现在美国的行为如何评价?3因人施问,有的放矢。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应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必须因人而问。4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会采取比如让学生根据教师授课过程回忆写本课小结,或者将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书面答题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既要学生积极参与,也要学有所获,当堂知识当堂消化。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