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资料及答案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精品系列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19870487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资料及答案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精品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资料及答案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精品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资料及答案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精品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资料及答案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精品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资料及答案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精品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资料及答案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精品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资料及答案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精品系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资料,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1、不同的历史因素造成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独相(注:相,指丞相或宰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年美国国会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材料三: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

2、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实际上,西方国家也并不都是实行三权鼎立式的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明朝两朝“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分)该趋势的实质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美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2分)据材料二分析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是什么?(2分)(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起来的?(1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表达了怎样的观点?(1分)2、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

3、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材料二: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材料三: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注:康有为(18581927),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他为了否定封建经典,否定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自己改制立法的变法主张,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变法”的祖师爷,目的是借“古圣”来论

4、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材料四:“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局面?(1分)“书籍被烧残”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2)理学的创始人是谁?(1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1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为宣传变法的具体做法。(2分)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1分)他的理想是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资产阶级政体?(1分)(4)材料四中的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事件的主要阵地?(1分)此事件对儒家学说的态度与康有力的做法有何不同?(1

5、分)3、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仔细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材料二: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材料三: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材料四: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6、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 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分)(2)材料二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3 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是什么思想?他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哪里?这给病入膏肓的中国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3 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夺取全国胜利”标志中国结束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重大事

7、件是什么?过渡时期,中共中央为“建设一个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理论上有什么突破?(6 分)4、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阅读下列图片图1 唐朝某农具图2 皿方罍(商代晚期)图3 清明上河图(宋)材料二: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材料三: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

8、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农具的名称是什么?图2青铜器皿的发现地在哪?图3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作品?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说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使中国经济“不幸趋势的转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包括了哪些内容?(4分)(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经济发展要具备

9、什么条件?(3分,两点即可)5. 科技的不断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时期代表人物对科学技术的认识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科

10、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列举宋代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两例)(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新文化运动时

11、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与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有什么不同?(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在航天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1分)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是在哪所大学研制成功的?(2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现代科技发展各有什么特点?(3分)6.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某校历史小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探究下列问题。【图解历史】图1 圆明园残迹图图2 巴黎和会“三巨头”图3 乔的笑(1)图1反映的是英法联军对人类文明破坏和摧残,这场战争的发动

12、距今多少年?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图2)的中国政府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乔的笑”?(3分)【线索梳理】(2)根据时间轴上的提示信息,写出与序号对应的历史事件。(3分) 【史料解读】材料一:国际关系的演变,是国际战略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任何时期国际关系的形成,都是战略力量合力的结果。这个合力最起码是两个以上的力。也就是说,最起码要有代表旧秩序的国家衰落及代表新秩序的国家兴起这两个条件。 雅尔塔体系构建过程中及冷战前的美苏博弈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

13、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3)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关系演变的原因。(2分)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1分)它反映出什么实质性问题?(2分)【规律总结】(4)依据上述的探究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两例即可)。(3分)参考答案1、(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明:废除丞相,设内阁,作皇帝的顾问。实质:加强君权(或加强君主专制

14、)(2)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特点:通过立法确定民主政治;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任答一点)。(3)1954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政治制度(意思相近即可)。2、(1)(1)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2)周敦颐,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湖湘学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渊源。(3)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或借助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力量宣传维新变法,托古改制)。目的:减少改革阻力;自保。君主立宪制。(4)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儒家学说。3、(1)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马克思主义、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井冈山道路)(4)80年、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政治上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第一部宪法;经济在开展土地改革;军事上进行抗美援朝;理论: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曲辕犁,湖南(湖南桃源),张择端,城市经济的发展(或商品经济发展)(2)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增长,农业就业人数比例逐渐减少;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3)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家庭联产承包为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国家独立和统一;技术先进;体制创新;要走适合国情的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