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料高考真题语文卷精品解析高分必备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19870267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资料高考真题语文卷精品解析高分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资料高考真题语文卷精品解析高分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资料高考真题语文卷精品解析高分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资料高考真题语文卷精品解析高分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资料高考真题语文卷精品解析高分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资料高考真题语文卷精品解析高分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资料高考真题语文卷精品解析高分必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料,高考真题语文卷精品解析,高分必备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海南)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

2、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

3、,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

4、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5、。B. 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B项“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与原文不同,原文表达的意思是“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而非“它们”(金石画)。此处考查考生的细心程度,B项中是“它们”,许多考生往往忽略这一点不去比照原

6、文而误选。【答案】B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B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

7、草书”,而原文的表述是“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选项偷换概念。此处同样需要考生的细心,与原本比对后能发现其含义的不同所在。有些考生可能会一带而过,以为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正是出题者的匠心。【答案】B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 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

8、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C项“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有错误,原文中只是提到“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而C项说“唐人碑版的书法”,范围扩大了。此处的错误在于对象范围的理解上,考生有可能只关心语意逻辑忽视词义范围。【答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来源:学科网ZXXK(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9、成47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

10、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注】

11、偾军:溃败的军队。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 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A项比较容易,现在也经常组词“仗剑”。B项如果考生能联系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即可知晓为“保护”意。C项回上下文语境可知为“攻打、掠取”,D项回到语境应可知应是“赶快”意。实词理解既需要考生做好知识迁移,还需要词不离句,必须回到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做出判断。如B项考生可能会“望文生义”。【答案】D5.以下各组句子中

12、,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C。是贼人评语,不能直接表现其艺高人胆大,表现出花云的顽强形象,不屈意志,不是“艺高”。考生应从能够直接表现花云的技艺和胆大的描述入手,尽量不要从间接或边缘处移入,这样容易扰乱视线。【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

13、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B项“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而原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

14、,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可知朱文逊战死在陈友谅攻破城池之前。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细心观察,把握住语言和设题的敏感点。【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 上。(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1)需注意“以”,“乘”,“堞”和整个文句的通顺。(2)需注意“浮”和省略。(1)句主要是文句的语义通贯,考生往往对“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不甚明了,这需要多从上下文理解。(2)主要是省略部分,考生翻译时往往不知补充而导致失分。【答案】(1)贼寇进

15、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解析】本题考查了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D。第一问主要从“雨雪隔榆溪”“狐迹、天寒、地暗”可以看出。第二问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由“从军度陇西”知是士卒远征,“别路”与之对照,当指告别家乡之路。本题难度不大,考生要仔细研读诗句,体会“狐迹、马蹄、天寒、地暗”的意象的含义,避免错解。【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9.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