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案含教学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119869293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案含教学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案含教学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案含教学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案含教学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案含教学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案含教学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案含教学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金字塔课题金字塔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2. 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

2、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5 )分钟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1.谈话激趣:(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2)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你会想到哪些古建筑?(万里长城、故宫布达拉宫、颐和园、秦始皇陵、赵州桥、黄鹤楼、岳阳楼)【出示课件2】(3)说到埃及,你又会想到什么?(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出示课件3】(4)展示资料:老师曾经让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古关埃及和金字塔的图文资料,谁来展示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利用投影展示多个同学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3

3、、4】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让我们和作者穆青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板书课题:金字塔)【出示课件5】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 从交流学生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导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接下来关于金字塔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新课教学(32 )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课件6】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金字塔夕照1.(板书:金字塔夕照)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

4、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7】(1)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景色的描绘来作为文章的开头,用形象的描绘推出说明对象,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在金色的夕阳下,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又因循着语言固有的意思和想象的功能,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交融渗透的产物。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板书:开阔而雄浑的

5、画卷)(2)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说是得益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例如:【出示课件8】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出示课件9】(3)接着作者又写在金字塔边看到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

6、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经不住思绪激荡。我不知道 “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到来的,究竟出于象形,还是会意?无论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金”的汉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作者运用浓重笔墨描述自己的感受,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创造。这些形象的描绘,描绘出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分形象、具体。就这样,作者层层展开,带领着读者一起欣赏它的外部形象多像一个“金”的汉字,感受几千年来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

7、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板书:比金子还贵重)【出示课件10】(4)最后,作者通过金字塔自身的鲜明对照,抒发了对金字塔夕阳无限好令人陶醉的情怀,饱含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同时又有作者眼见的现实写照,流露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板书:怀古的幽思)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4.教师小结: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造。5

8、.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二)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1.(板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交流:(1)从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塔的庞大。【出示课件11】塔的重量:约600万吨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数字使人感受到修筑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

9、的智慧。(板书: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2)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板书:建造工程未解之谜)【出示课件12】用大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筑金字塔的?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只怎样运送这些石头的吗?(3)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几千年前的工匠之手,叫人难以置信。金字塔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得名。【出示课件13】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你能

10、说一说当时的人是怎样将这些石头叠加在一起的吗?(4)数据之谜:更为令人吃惊的奇迹,并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壮身姿,而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板书:数据未解之谜)【出示课件14】塔高的10亿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从塔基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正好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数字“巧合”还在不断地出现:【出示课件15】几个数字所显示的精确的等式,使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都迷惑不解。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等式二(金字塔)塔高l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谁能相信,这

11、一系列的数据,仅仅是偶然的巧合?还有,金字塔的塔基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还有,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极其相似。 这些数字的“巧合”说明了什么呢?(5)古埃及一览: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岸边?(人类的文明大多发育在河流沿岸,在那个时期人们都是沿河流定居的。尼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淹没陆地,滋润土壤,使耕地肥沃,农业发达。埃及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早不用将全部劳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比如建造金字塔。)几千年前,埃及人已经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

12、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发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升天的。)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三)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出示课件16】1.金字塔的建造位置:(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字塔夕照(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出示课件17】2.周围的环境:(1)远远

13、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金字塔夕照(2)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出示课件18】3.智慧的结晶:(1)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金字塔夕照(2)用大约230万块石材砌成

14、,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出示课件19】4.不解之谜:(1)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觉,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夕照(2)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塔高的10亿倍。从塔底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 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1.小组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评议。 让学生在学会字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放手学生小组交流,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探究交流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的读、思、想、论、写、说,合作、商量,积极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