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6844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月考试题(A)201804第一卷一、选择题(共30个选择题,每题2分)1.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冶铁业是否以生产农具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营手工冶铁业是否发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铁制农具的问题而未反映出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仅仅是反映农业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2.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A.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B.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 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D. 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即明清时期的商业概括,联系已学知识可知A、B选项出现在宋朝时期,不合题意,明清时期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还出现了商帮,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的表述不合

3、史实,故排除。3.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迥异于传统”、“向工业文明演进”可以判断出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出现的标志是产生了雇佣关系,故C项正确;ABD项是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表现,排除。所以答案选C。点睛:从材料中的关键系信息“迥异于传统”、“向工业文明演进”“明清时期”“迥

4、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发展趋向,即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中国出现;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就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4. 商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图所示青铜器图纹可以反映商代A. 冶铁业的进步B. 甲骨文的成熟C. 兴起了棉纺织业D. 已经有了养蚕业【答案】D【解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根据图示青铜器图纹(蚕纹),可以看出商代已经有了养蚕业。故答案为D项。西周晚期出现冶铁业,排除A项;图示花纹不是甲骨文,排除B项;养蚕缫丝不属于棉纺

5、织业,排除C项。5. 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清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这些举措的实施是在A. 15、16世纪的中国B. 16、17世纪的英国C. 18、19世纪的英国D. 18、19世纪的美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商政策盛行于16、17世纪的英国、法国等国,故B项正确;15、16世纪的中国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18、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实行的是自由主义政策,故CD项错误。点睛;本

6、题考查时空意识,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材料中的表示时间的信息。本题中表示时间的信息是“重商政策”,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定即可。6. 下列反映了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的是A. “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B. “蛮夷觊觎中土时日已久”C. “郑氏后裔偏安于东南一隅”D. “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答案】D【解析】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ABC三项均不是根源,应排除。D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表现,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需要掌握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根源。解题的关键是对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根源的识记和对选项的分析。7. 我国古代丝织业发

7、展至汉代,纺织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下列能为此提供有力证据的是A.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B.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花机图C. 定州富人何明远私营纺织作坊的记载D. 汉代画像砖上的“采桑图”【答案】A【解析】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属于出土的文物,是考古挖掘的第一手史料,可以作为研究纺织技术有力证据,故A项正确;天工开物属于著作,是第二手资料,要和第一手资料相互印证,故B项错误;“私营纺织作坊的记载”属于个人传记,仍然是二手史料,故C项错误;汉代画像砖上的“采桑图”虽然是一手史料,但看不出纺织技术的先进,故D项错误。8. 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

8、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A. 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 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D. 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欧洲新的生产方式的信息,故B项错误;世界交往的理性化指的是世界交往中偏重的是人与人的理解和取信的关系,而材料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的结果,这是带有暴力色彩的交往,故D项错误;材料涉及欧洲、亚洲和美洲的相互交流,即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故C项正确。9. 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

9、数量统计表。表中的“乙”是指国家(代称)150015991600170017011800甲705371196乙6517702950丙8111865丁1551300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A. 英国B. 法国C. 荷兰D. 葡萄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最早进行殖民扩张,与表格“15001599”年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最多信息一致,故甲为葡萄牙;16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与表格“16001700”年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最多信息一致,故乙为荷兰;依据表

10、格信息可知,荷兰在前两个阶段发展迅速,但第三阶段增速放缓,而丙、丁起步较晚,增速迅猛,结合所学可知,在“17011800”年迅速崛起的应该是英国和法国,故丙、丁分别是英国和法国。综上所述,选择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殖民扩张荷兰的扩张10.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经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始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这一历程推动了世界连成统一整体A. B. C. D. 【答案】D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

11、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的影响等西方经济生产组织的变化历程11.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B. 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C. 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D. 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宋时期苏湖地区种植业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棉纺织业,可以说明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故答案为B项。ACD项材

12、料不能反映。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下特点:中国古代农业起源较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从耕作方式上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过程。从基本特征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粗放到精耕细作的过程。从生产方式上看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过程。从土地制度上看经历了从氏族公社所有、奴隶制国家所有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过程。12. 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实质上”A. 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B.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C. 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D. 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A【解析】材

13、料“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反映的是秦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其重要意义在于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故A项正确;B项是政治;C项包含在A项之中;D项错误,这一变化符合历史潮流。点睛:材料“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是解题的关键。13. 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A. 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 “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 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 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4、,只是在极个别的时代抑商政策有所放松,更没有推行工商皆本政策,故排除A、B两项;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北宋时对商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放松,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14. 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C. 国内物资交流频繁D. 形成区域商人群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

15、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信息显示当时国内长途贩运业的发达,验证了国内物资交流的频繁,故本题选择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的发展国内贸易。15. 清朝乾隆皇帝拒绝英国使臣马戛尔请求“开放更多口岸,实现中英直接通商贸易”的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拒绝开放从本质上反映了A. 中英贸易中国白银大量外流B. 中英贸易威胁国家边境安全C. 中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 以中国为中心的保守世界观【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中英贸易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中英贸易威胁国家边境安全,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得出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本质上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保守世界观,故D项正确。点睛:这话是乾隆皇帝对当时来中国请求通商的英国使臣马戈尔尼说的。意思是:我国(指当时的清朝)地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