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教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67486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力平衡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力平衡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力平衡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力平衡教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力平衡教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力平衡教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力平衡教案(北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内容要求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1.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1、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2、扩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内容理解。3、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情境化、立体化,调动学生

2、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4、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学习主体作用。5、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6、有助于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为什么用木块进行实验是不科学的?为什么卡片实验比木块实验会更科学一些?怎样就能够想到用卡片进行实验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这样的问题是需要突破和解决的。将实验现象和过程放大,关注每一个实验过程,分析评价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最终得出更具有普遍性的科学规律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如何将实验现象和过程放大?如何评价优化实验方案?运用iPad移动教学技术,实时即时反馈

3、教学过程,有助于放大实验过程,促成学生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的发生。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环境及条件非常成熟。iPad移动教学技术软件,无线网,iPad,多媒体电脑屏幕匹配使用。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分析: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而保持平衡,是物体受力平衡问题中最简单的情况。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

4、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

5、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学习者分析:学生学习平衡力概念时,通过观察现象、复习提问引入举例,学生易于接受,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这就为本节探究实验做好了技能准备,学生对于实验条件和实验器材的选择是没有经验且欠缺思考的,为什么用木块进行实验是不科学的?为什么卡片实验比木块实验会更科学一些?怎样就能够想到用卡片进行实验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这样的问题是需要突破和解决的。从这一角度组织教学是学生的学习突破口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生将能够:应用观察、分析概括技能,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验探

6、究二力平衡条件,并会利用平衡条件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辨别平衡力,并能够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验条件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通过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 “二力平衡”解释生活实际现象,培养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教学重点:平衡状态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难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引入课题: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平衡条件引入课题:出示图片教师提问:1、图示物体分别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生活中的运动形式(现象)有哪些?教师强调:平衡态的实质是

7、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教师提问:2、静止在桌面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状态。学习概念:平衡状态、平衡力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叫做平衡状态。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习概念:二力平衡: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引出平衡状态的概念iPad移动教学技术、课件播放PPT5分钟实验探究: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深度学习活动实验探究)(侧重实验条件和实验器材的选取)教师提问: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这两个力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角度思考)教师引导:猜想是

8、否成立,我们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准备器材:每个组的学生实验器材都不同,创设不同实验结果,引发思考甲:所提供给各组学生的物体下表面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乙:提供带有滑轮的物体供学生实验选择使用。教师引导:4、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两侧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些小组实验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时二力大小不相等?5、如何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深度实验、交流)请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观察、思考,聚焦实验装置的摩擦力教师提供器材:丙:提供打有两个小孔的轻质纸板供学生实验选择实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当硬纸板处于平衡状态时,用剪刀将硬纸板剪开,此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师生总结:二力平衡

9、条件教师提问思考:6、根据力的合成知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是多少?7、自由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何分析?猜想、实验探究学生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即大小相等。学生实验:预设课堂实验过程:有些组学生可以得出二力大小相等有些组学生可以得出二力大小不等有些组学生忽略了二力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学生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与自己认知差异的结论,讨论,优化实验装置。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学生提出用质量轻的物体做实验纸片。师生总结:二力平衡条件学生回答问题,相互争论,解释,得出正确结论。从实验目的入手,经历实验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优化器材,实现真正意义的探究过程。iPad

10、移动教学技术、课件播放、实时反馈、拍照直播学生实验中的画面,抓拍关键画面进行教学研讨25分钟生活应用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准备:提前录制学生乘坐电梯时体重示数变化视频。教师提问:8、猜测同学乘坐电梯时,经历了哪些运动状态?电梯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为什么电子秤示数不变?教师预设:必要时引出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概念辨析教师提问:9、为什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总结:二力平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我们也应该善于合理“发力”,寻求和创设平衡状态!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生活中的问题相互争论,解释,得出正确结论。思考并回答生活中的问题给出平

11、衡状态中匀速直线运动的生活例子,用学生自己拍摄的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度思考iPad移动教学技术、播放视频提出问题8分钟拓展训练:(深度思考)悬挂法找纸板重心的原理是什么?学习活动:阅读课本材料,找出所给纸板的重心。实验准备:形状不规则的平板状物体(厚度均匀,并分别剪成多种图形备用),小钉(或大头针),细线,小砝码(或是小的重物),木板,刻度尺,用细线悬挂起来的、带有重垂线的挂钩,一只铅笔教师布置问题:10、悬挂法找纸板重心的原理是什么?动手操作,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某点就是板状物体的重心拓展延伸,学以致用iPad移动教学技术、课件播放2分钟学习效果评价持续性评

12、估内容一: 平衡状态角度:识记标准:能例举生活中平衡态A、能说出B、不能说出内容二:二力平衡条件角度:理解标准: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受到平衡力的物体合力为零内容三: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力分析角度:理解标准:理解二力平衡条件,理解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前侧、后侧进行评估(前侧与后侧见附件)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节课与以往教学相比,更加体现科学探究过程,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对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大多有两类:一类是用木块进行实验,一类是用卡片进行实验。为什么用卡片做实验比用木块实验更科学?本

13、节课将木块实验的过程进行实时抓拍,并与学生分析论证,最终一步一步讨论出用卡片进行试验的优势。iPad移动教学技术的实时反馈功能得到极大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本节课与以往教学相比,尽力放大科学实验过程,促进深度思考的发生。把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瞬间放大,并分享给学生进行分析,用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推进教学研究,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发生,iPad移动教学技术提供了可能,并达到了预期的想过。运用iPad移动教学技术,实时即时反馈教学过程,有助于放大实验过程,促成学生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的发生。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教学中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14、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对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大多有两类:一类是用木块进行实验,一类是用卡片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乙CA甲为什么用木块进行实验是不科学的?为什么卡片实验比木块实验会更科学一些?怎样就能够想到用卡片进行实验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这样的问题是需要突破和解决的。将实验现象和过程放大,关注每一个实验过程,分析评价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最终得出更具有普遍性的科学规律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如何将实验现象和过程放大?如何评价优化实验方案?本节课与以往教学相比,更加体现科学探究过程,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对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大多有两类:一类是用木块进行实验,一类是用卡片进行实验。为什么用卡片做实验比用木块实验更科学?本节课将木块实验的过程进行实时抓拍,并与学生分析论证: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条件是否满足?如何选择实验器材?等问题。最终一步一步讨论出用卡片进行试验的优势。丙CiPad移动教学技术的实时反馈功能得到极大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本节课与以往教学相比,尽力放大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