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选修3学案:2.3我国的旅游资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6455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选修3学案:2.3我国的旅游资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人教版选修3学案:2.3我国的旅游资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人教版选修3学案:2.3我国的旅游资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人教版选修3学案:2.3我国的旅游资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人教版选修3学案:2.3我国的旅游资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选修3学案:2.3我国的旅游资源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选修3学案:2.3我国的旅游资源 Word版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我国的旅游资源1、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类型,理解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2)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2.能力目标1)能举例说明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2)能举例说出其价值。3)形成科学的审美观与崇高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 1)我国主要旅游资源和世界遗产的分布。 2)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2.难点: 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能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什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二)即时巩固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别具一格。无论是自然资源、文物古迹、民族风情,还

2、是革命纪念地,都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内容。据此回答15题。1.以风景秀丽、雄伟而著称的名山是()A江西的庐山、浙江的普陀山 B安徽的黄山、福建的武夷山C吉林的长白山、陕西的华山 D福建的雁荡山、吉林的长白山2.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A五台山、泰山、雁荡山、普陀山 B五台山、峨眉山、雁荡山、普陀山C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D五台山、嵩山、华山、雁荡山3.唐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所形容的旅游胜地是()A长江三峡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湖北清江4.列关于我国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南庐山奇峰险峻 B杭州太湖风景优美C贵州黄果树瀑布壮观宏大 D白族的“泼水节”热闹非凡5下

3、列旅游景点从西向东依次排列的是()A九寨沟、苏州园林、张家界B峨眉山、黄鹤楼、杭州西湖C敦煌莫高窟、泰山、秦陵兵马俑D武夷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3) 要点理解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原则保护第一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都代表着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化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旅游开发只是世界遗产的功用之一,必须十分慎重,做到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不能造成对世界遗产的任何破坏。(四)难点探究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结合

4、下面“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问题: (1)将下列图中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代号按其所属的景观分类,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文景观天象气候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活动(2)福建土楼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经济价值 B美学价值C历史文化价值 D科学价值(3)桂林山水在吸引旅游者方面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它的_价值,而北京故宫具有游览价值主要是因为它有很高的_价值。(4)五台山成功申遗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宣扬、提高知名度 B保护资源和环境C吸引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D促进文化交流(5)将下列我国重点旅游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填在表中的空格内。重点旅游点秦陵兵马俑九寨沟

5、避暑山庄张家界敦煌省区名称探究活动二:我国的世界遗产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东盟”局部地区图材料二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的历史,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现今境内古迹随处可见。“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被誉为“民居博物馆”。纳西先民创造了灿烂的东巴文化,纳西象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丽江城内的“东巴记忆遗产亭”,展示了东巴象形文字、东巴舞蹈、东巴音乐等古老的纳西传统文化。探究问题(1)图中A国是_,B国是_。该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2)图中我国有一处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_;该地区至今保存着完好的自然环境,生物类型

6、繁多,其原因是_、_、_。(3)图中我国自然遗产所在地区常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请简要说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4)结合材料说明丽江古城为什么能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五)点评答疑分析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是看其形成原因。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是自然形成的,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是在人类活动下产生的。解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欣赏及成因一类的习题时,可采用“抓特征、找方法、究成因”九字秘诀。“抓特征”即从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看。属于自然美还是人工美,其美学价值有哪些。“找方法”是指应如何欣赏才能获得最佳欣赏效果。“究成因”是指形成这种景观的成因有哪些。自然美往往侧重于自然原因,是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

7、浆活动、变质作用)还是外力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人工美是人为原因作用(生产、生活、欣赏)的结果。(六)训练提升1.下列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 A黄山 B台湾日月潭 C京杭运河 D华山2.下列世界遗产属于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是( ) A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B庐山国家公园 C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D黄山 3.下图中属于我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是()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浙江东阳卢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俗话说“北有故宫,南有卢宅”,有“中国民间故宫”的美誉。但洪水和不得当的保护方法使得卢宅面临许多危险。据此完成45题。4卢宅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主要是()。A无度

8、的观光旅游及不合理的保护方法致使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B文化研究意义胜于故宫C保护东阳木雕工艺,追寻古老民风D提高东阳卢宅的知名度,借以增加旅游收入5保护卢宅应当()。A重新维修,加以革新突破B注意排水、防火、防风化C原地增设旅游设施,分散客流D谢绝游客,封闭维护6我国许多地方有着许多独特的民族风情,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傣族泼水节 B彝族那达慕大会C朝鲜族火把节 D蒙古族芦笙节7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旅游景点包括()A黄果树瀑布、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B云冈石窟、陕西半坡遗址、庐山C避暑山庄、张家界、神农架D路南石林、华清池、九寨沟8下列关于旅游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

9、环境保护就是禁止开发旅游资源B旅游只是少数人的活动,所以不必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C旅游环境保护提倡“绿色旅游”、“红色旅游”D建立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对旅游环境保护起了积极作用 9.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分别是A南京中山陵、B布达拉宫、C庐山三叠泉瀑布、D广西漓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旅游资源通常被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_两大类,上述四处景观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_(代码)。(2)人文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更多地表现出_等旅游方面的意义。(3)图中旅游景观的丰富多彩,说明旅游资源具有_性,漓江独特的山水地貌和号称“庐山第一奇观”的三叠泉瀑布是其他旅游景区所不具备的,这体现了旅游资源

10、的_性,其中_(代码)旅游景观的可创造性,也充分体现了它们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旅游者,这主要体现旅游资源的_性。旅游资源的_性意味着旅游景观的欣赏不会破坏旅游资源本身,只要正确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就会长久存在。(七)课堂小结参考答案一、即时巩固1. B 2. C 3. B 4. C 5. B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分布和价值。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以下几点:(1)熟悉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及分类;(2)自然旅游资源更突出表现为其美学价值及科学价值;(3)人文旅游资源更突出表现为其历史文化价值。【答案】(1)自然景观人文景

11、观地文景观天象气候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活动BAFDEC(2) C(3)美学历史文化(4)B(5)重点旅游点秦陵兵马俑九寨沟避暑山庄张家界敦煌省区名称陕西四川河北湖南甘肃活动二:解析:依据国界轮廓及河流流向判断国家名称、气候类型的分布。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与该处自然环境保存好,生物种类多,人类影响小,地形山高谷深、十分复杂,物种交流不便有关。要从自然原因(地质构造、气候)和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两方面分析三江并流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解答第(4)题应从提供的材料中提取答案【答案】(1)老挝泰国热带季风气候(2)三江并流保护区地形闭塞,人迹罕至处于较低纬度,地形复杂,物种交流不便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带性明显(3)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4)城内古迹保存较为完整,保存了悠久独特的纳西民族文化。三、训练提升1.C2.D 3.C4.B 5. A 6.A 7.D 8.D 9.答案:(1)人文旅游资源CD(2)教育、娱乐和休憩(3)多样非凡AB非凡永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旅游资源的分类、意义及特点。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永续性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