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6176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本试卷分I卷和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分100分钟。原子量:H1C12O16Na23S32Fe56 Cu64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1已知,若反应速率分别用、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ABCD2下列各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ABCD3在容积不变密闭容器中装入1mol(气),在一定温度下,有37%的HI发生分解,反应为:,这时密闭容器内压强是初始状态时压强的A2倍B1倍C0.75倍D0.5倍4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电化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BCD5NO、均可与反应转化为无害的和,现有3.0LNO、的混合气体,当耗用3.0LNH

2、3时,可全部转化为,则NO与的体积之比为(体积均为同温同压下测定)A1:1B1:2C1:3D任意比6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基正离子所含电子数为B个分子的质量约为2g,它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C标准状况下,22.4L CO2与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D500mL 0.5mol/L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7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g+bY(g) cZ(g)+wD(g),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当再次达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bc+dCZ的体积分数减小DX的转化率下降8下列

3、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BCD9已知反应;达平衡后升温,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A均加快 B均减慢C加快,减慢D减慢,加快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钠显碱性:B碳酸氢钠与过量石灰水:C饱和溶液滴到沸水中:D硫化钠溶液与稀硝酸混合:11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B、C、D、12常温下的溶液与pH=3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有关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13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下,可逆反应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ABCD14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物质:,铜粉溶解的是A只有或B只有或C只有或或D上述四种物质任意一种

4、15用铝热法还原下列化合物得金属1mol,消耗铝最多的是ABCD16有X、Y、Z、M四种金属:X与Y组成原电池,Z为正极Y与Z组成原电池,Z被腐蚀M放入Z的盐溶液不反应M放入Y的盐溶液中,Y析出,由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关系为ABCD17ag 98%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加水稀释至49%,则加水的质量和稀释后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加ag水,等于9.2mol/LB加2ag水,小于9.2mol/LC加ag水,大于9.2mol/LD加ag水,小于9.2mol/L18同温度下,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稀释相同倍数后,分别与锌反应,若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起始反应速率相

5、同B反应所需时间盐酸等于醋酸C反应所需时间盐酸小于醋酸D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相同19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福尔马林B凡士林 C干冰D石墨20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是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一种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21CS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和CO2,用0.228gCS2在448mlO2中燃烧后,冷却到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已知CS2为液体)A244mlB201.6ml C336mlD448ml22CuCO3和Cu2(OH)2CO3的混合物34.6g,可恰好完全溶解于300ml、2mol/L的盐酸溶液中,加热分解等量的这种混合物可得CuOA16.

6、0gB19.2gC24.0gD30.6g23将0.03molCl2缓缓通入含有0.02mol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中用量的关系是2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S的燃烧热为C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S(s)与所具有的能量之和D所具有的能量小于所具有的能量之和25将含有和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的密闭容器中,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残留物只有B残留物只有C原混合气体中和的体积比为2:1D残留物只有和II卷二、填空题(共14分)26接触法制硫酸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气体需吸收和利用,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27

7、已知:1g在时完全燃烧放热142.9kJ,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已知1mol盐酸和1molNaOH(aq)反应放热57.3kJ,则表示KOH(aq)与(aq)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8可逆反应:3A(g) 3B(?)+C(?):,已知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气体C若C是固体,B一定是气体DB和C可能都是气体29在温度为373K时,把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s时的浓度为0.04mol/L,在60s时反应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试回答:(1)前2s

8、的反应以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是_。(2)反应进行2s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_倍。(3)平衡时容器内含的物质的量为_。三、推断题(共22分)30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形成的阳离子是一个质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B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D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A、C、D三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甲,B、C、D三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乙,甲和乙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1)甲的电子式为_,其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2)将3gB的单质在足量C的单质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L 0.4mol/L的甲溶液中,完全吸收后,溶液中的溶质及其物

9、质的量分别为_,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3)常温下,甲与乙的水溶液pH均为9,这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物质的量_(4)浓氨气与固体甲混合,可用于快速制取少量氨气,其原因是_(请用必要的反应式和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31AF均为中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生成的水略去)。(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D_,F_。(2)C与D的稀溶液不反应,但若B与C反应后再与D反应可生成A,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电解A的离子方程式_。三、(实验题)(共7分)32(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再平行插入一块

10、铜片,可观察到铜片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见下图A),组成一个原电池,负极为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2)如果烧杯中最初装入的是的稀硫酸溶液,构成铜锌原电池(见下图B,假设产生的气体没有损失),当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L的氢气时,则此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_、_。(3)如果电极材料分别是铁片和石墨并进行连接,插入氯化钠溶液中(见下图C)形成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4)生活中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了各种各样的电池,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其最主要原因是_A回收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B防止电池

11、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水源的污染C防止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四、计算题(共7分)33将3.2g Cu与足量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2)把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500mL,取出50mL,向其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沉淀20.27g,则稀释后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保留2位小数)。(3)把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100mL amol/L的NaOH溶液中,若反应物均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_。(4)若浓硫酸中含溶质bmol,投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n()_

12、0.5bmol(填“”、“”、或“”)。五、选做题(共10分)34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用化学式表示)(2)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_。硫酸铝和氢氧化钠硫酸铝和氨水硫酸锌和氢氧化钠硫酸锌和氨水(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在实验室是否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锌_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2006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