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33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54540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3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滁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3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滁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3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滁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3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滁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3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3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该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先秦孔孟儒学中,儒家的代表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仁”、仁政”、”仁义”、”王道”等。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这些观点提出的本质性原因是( )A.反对春秋、战国的不义战 B.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C.对奴隶制度衰落的反思 D.儒家是广大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言人3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

2、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A.“天人合一”思想 B.“弃恶从善”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4董仲舒:“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一认识A有益于贤明政治的出现 B体现了老子“无为”思想C实现了汉初的稳定局面 D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5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之父,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进入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汉代以前,对伍子胥复仇破楚的行为基本持肯定态度;宋代后,批判伍子胥复仇是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观念的削弱 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C.

3、程朱理学的影响 D.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6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真实意图是A.限制君权 B.消灭君主制度C.宣扬“天赋人权” D.维护中央集权7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C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8古雅典智者学派普高尔吉亚提出: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使可以认识它,也

4、无法把它告诉别人。材料主要说明智者学派A.忽视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B.其思想带有浓厚理性色彩C.以怀疑的态度向传统提出挑战 D.力图纠正自己的理论缺陷9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10“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A不再认同基督

5、教权威 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11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你认为后者思考的问题与前者相比,更加突出强调了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自由平等12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这表明A.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造纸的原料来源丰富C.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 D.书写材料出现了革命13明代小说集“三言”“

6、二拍”中,张廷秀逃生救父中以贩布为生的褚卫夫妇有二子,夫妻珍重如宝,延师读书,后二子一起参加殿试,俱在二甲;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以二两本钱起家的秦小官,夫妻偕老,两个孩儿俱金榜题名。这反映了,明代A传统观念影响小说创作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封建君主制度日益衰落 D市民文学开始兴起14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属于穿帮镜头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汉惠帝刘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年迈的康熙皇帝兴高采烈地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乾隆皇帝仔细研究清明上河图A. B.C. D.1517世纪,近代数学的兴起、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等,是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

7、取得的巨大突破。这一时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不包括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B科学家艰苦的实验钻研C人文主义的推动 D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中世纪的欧洲,生物学是一个难有作为的敏感禁区,主要原因是中世纪A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在生物界占主导地位B教会垄断教育和精神统治权,宣扬创世说C基督教的神学教义被视为天经地义D没有经过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洗礼17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人有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B互联网发展完全颠覆了传统行业C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D互联网的发展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8、18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1919世纪末,汪康年指出:“四邻环伺不足惧,大变当前,而怡然无所动,斯为可惧也。割地赔偿不足耻,维新有机,而懵然无所知,为可耻也。”据此可知,汪康年主要强调A民族危机的严峻性 B救亡图存的重要性C思想启蒙的必要性 D抵御侵略的可行性20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白天,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在各个主要街

9、道上游行,对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那些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这反映了当时“剪辫”A实现了社会上易风移俗 B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C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D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211367年,朱元璋命部将北伐,发布告谕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指明“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近代孙中山创建同盟会,也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相号召。他们以“恢复中华”为口号,主要是为了A.获得支持者 B.分化统治者C.阐明民族国家观念 D.驱逐外国势力22“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元,或多至二千,就算将来因交通发达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反映的

10、是A.毛泽东的土地革命 B.洪秀全的平均分配土地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孙中山的民权主义2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他们都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A BC D2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种反差表明A国产电影粗制滥造脱离现实B香港电影艺术高雅贴近现实C“大跃进”运动全面深入人心D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25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

11、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确定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在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分析题26(共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学”的,“为学”就是指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可以

12、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摘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材料二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13、)27(共22分)20世纪以来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后来他对张国焘说:“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

14、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红旗(1930年5月24日)材料三:毛泽东思想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主要是回答和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新中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后,如何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摘编自张开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请问答:(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成果。(4分)(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分歧并分析其实质。(4分)(3)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