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届中考政治三轮:题型大突破检测题4(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9854208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7届中考政治三轮:题型大突破检测题4(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7届中考政治三轮:题型大突破检测题4(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7届中考政治三轮:题型大突破检测题4(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7届中考政治三轮:题型大突破检测题4(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7届中考政治三轮:题型大突破检测题4(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7届中考政治三轮:题型大突破检测题4(含答案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二法律教育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5题,45分)1下列生活场景中的做法与“四大保护领域”的要求对应一致的是( A )选项四大保护领域生活场景家庭保护妈妈要求小雨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学会生活自理学校保护各校认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社会保护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司法保护国家网信办开展“护苗2016网上行动”,净化网络环境A.BCD2反家暴法规定: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学校、幼儿园等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

2、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D )司法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家庭保护A B C D32016年9月7日信息时报讯,赶集网针对95后新蓝领群体的生活及消费习惯展开深入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95后在休息日选择宅在家里,大部分人选择上网来消磨时光,是名副其实的“宅星人”。超过6成的网民相信或比较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这警示我们应( C )A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 B杜绝网络交往,谨防上当受骗C避免网络成瘾,提高辨别能力 D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信息4“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辨别是非的

3、依据是( C )A个人的情感好恶 C法律与道德的要求B自身的愿望 D他人的评价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之际,一位父亲说:“父母打骂子女是家事,法律管得着吗?”对这位父亲的劝告正确的是( A )A父母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监护权 B父母不得侵犯未成年子女的受教育权C父母对子女的不良行为要有宽恕之心 D父母的管教会影响到子女的健康成长6我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符合条件的公民应积极响应。这体现我国公民在履行义务时应该做到( B )A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B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C法律要求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D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7“名誉

4、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名誉,下面表达不正确的是( B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 B拥有良好的名誉,做任何事都可以成功C良好的名誉可以获得更多的尊重 D侵犯公民名誉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8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警示我们( D )A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C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D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9“任性”是近几年火起来的一个

5、网络用语,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缩写。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在微博、微信、QQ等公共空间决不可“任性”。这表明( B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和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所有网络造谣行为均属于犯罪行为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A B C D10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下列行为属于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是( D )有病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自查书籍,查找偏方,自行治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当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或寻求法律保护A B

6、C D11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这是因为( C )A义务教育均是寄宿制教育 B受教育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C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D改善薄弱学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12中学生王某在网上购买了一台步步高点读机,收到后才发现是伪劣产品,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时投诉网店,最后网店按法律的规定赔偿了王某的损失。此案中王某主要维护了消费者的( B )A生命健康权 B依法求偿权C人身自由权 D自主选择权13学习宪法知识时,小凯在小组讨论会上提出,应该建议全国人大把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食品

7、安全问题写进宪法。对于这一建议,你的态度是( B )A赞成。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可以让全体公民都重视这一问题B不赞成。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C赞成。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以严惩这一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D不赞成。宪法是母法,已经包含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14下面是九年级的王江收集到的市民对宪法认识的部分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D )A宪法的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一样严格 B宪法与普通法律是和谐共生的小伙伴C宪法是公民具体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5当前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博、微信、论坛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言论空间。表达民意、反腐倡廉,

8、网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络反腐( C )A能够从根本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B说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管理C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 D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二、非选择题(55分,16题13分,17、18、19题每题14分)162016年期间,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用一天的时间在北京收集了88份报纸,找到了36条虚假药品广告。再仔细一看,竟然有3条印着自己的照片。在钟南山看来,药品虚假广告就是图财害命。代表们呼吁整治假药和坑害患者非法行医应该从消除虚假宣传开始。(1)材料中药品厂家的行为侵犯了钟南山的什么权利?(3分)肖像权。(2)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钟南山应该怎样办?

9、(5分)当我们的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以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请你为消除药品虚假广告提几条建议?(三方面即可,5分)国家:完善药品广告的相关法律,加大对药品虚假广告的监管和惩治力度;药品厂家:诚实守信,依法规范生产,保证药品质量;个人:购买药品时,增强辨别能力,不听信虚假广告的宣传,并及时举报虚假广告。17情境一:午睡时间到了,可是老师让背诵的课文强强仍然不会,他在寝室里大声朗读起来。(1)强强的正确做法是强强在教室里小声背诵课文,不影响休息的同学。(1分)(2)理由: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3分)情境二:同桌身体有残疾,行走不便

10、。小军和同学组成互助组,细心照顾同桌,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1)小军和同学履行的义务属于道德义务。(2分)(2)社会成员都积极履行义务,有利于社会成员积极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2分)情景三:学校开展逃生演练活动,对同学进行如何使用灭火器,心肺复苏等知识的普及教育。(1)这一活动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权。(1分)(2)你打算如何行使这一权利?(5分)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当自身生命健康权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18“微信”在推动工作和加强人际

11、交往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在学校利用“微信”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政府利用“微信”进行网络问政,纪检监察机关利用“微信”来反腐,一些政府部门还开通了为民服务的“微信问政”平台。“微信”除了让人们感受到便捷和实惠外,也开始令人们感到头痛借助这种通信方式进行的谣言传播屡见不鲜。“微信”成了“危信”。(1)“微信问政”体现了公民在行使哪一项政治权利?(4分)监督权;(2)我们经常使用“微信”发信息,怎样不让“微信”变成“危信”?(5分)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要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相关规定,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利用“微信”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

12、能量。(3)要使政府从运用“微信”中提升威信,请你提出两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依据。(注意:理由不得重复)(5分)打造诚信政府。理由是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诚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支持和拥护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对政府的监督。理由是公民行使监督权能促进政府取信于民。国家长治久安;坚持为人民服务。理由是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9下图是某班法制墙报的部分内容,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弘扬宪法精神走进宪法集思广益我校团委将推行普及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向全体同学征集宣传标语,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我与宪法”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初中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进一步学习宪法基本知

13、识,增强宪法意识以案说法高三学生张某因准考证被老师扣押而失去语文考试的机会,他一纸诉状将该中学告上法庭。该中学生扣证行为违反了宪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法律相关制裁。(1)走进宪法:该图标中的“12.4”指的是国家宪法日。(1分)(2)请你为“集思广益”设计几条宪法宣传标语。(3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等。(3)我与宪法:我们初中生为什么要重视“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4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首要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的不到真正的实施。(4)以案说法:结合张某案例,谈谈你的做法。(6分)青少年应增强遵守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宣传宪法的作用和地位。学习宪法,了解宪法性质和内容,养成遵守宪法习惯,同违宪行为作斗争,捍卫宪法尊严。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应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