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54043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 _ , _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_ ”和“ _ ”令人叹为观止。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时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 , _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历史上,(1)_,两千年前的尔雅释木,载有“

2、禊”和“荆桃”名称,晋代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说,两者均指樱桃。古人观察到,(2)_,故樱桃又称莺桃、含桃,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载:为莺鸟所含,故曰含桃。宋代科学家苏颂在本草图经载:樱桃深红色者为朱樱;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在本草衍义载:樱桃熟时正紫色者为紫樱;明代李时珍认为,(3)_,故称樱珠。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围棋总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棋局?那时,围棋的棋盘刚刚从 17道扩展到19道,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样貌。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 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

3、丰富的变化。或许正因如此,当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击败人类顶尖围棋手的时候,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棋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于是,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产生了奇妙的因缘。围棋并非一个特例。我们会从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非遗”中,发现它们蕴含的“科学密码”。这些“非遗”魂宝,凝聚成了中华文明的气场与魂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两色黑白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B一个惊人的事实

4、被展示了: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C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D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简洁的规则和两色黑白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它能做得更好,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B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已经被它“学会”了,而且能做得更好 C像人一样能做得更好,它已经“学会”了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D它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而且能做得更好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非遗”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_ A滋养广袤大地、哺育亿万民众,有着

5、2500多年历史的大运河如何更有尊严、更加光彩地“活”下去? B可可西里所在的三江源,拥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被形象地誉为“中华水塔”。 C今日中国的发展,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 D只有看得见且“不迟到”的正义,才能让人感受到法治的善与暖,才能真正让守法者心安。4.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卫生部4月30日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同时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据介绍,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的牙病防治组织。牙防组织成立以来,

6、在改善大众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水平、监测口腔疾病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告指出,随着近年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和行业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牙防组已难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卫生部决定予以撤销。牙防组撤销后,原承担的工作由卫生部统一安排,群众性牙病预防保健技术工作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将以委托形式交专业社团或机构承担。标题:_。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5. 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谢朓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注】南北朝时,战乱不断,很多新

7、婚男子被远征离家。窓(chung):同“窗”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开头从听觉角度写,托物起兴,促织鸣叫、捣衣声声引发女子绵绵情思。 B三、四句表诉衷情,并借对女子动作的描写表现其彻夜难眠的生活状态。 C诗中写南、北、西三方位,虽未言东,也能让人体会女子独对四壁之况。 D诗的末尾用反问句,表达抒情主人公再也不愿承受终年分居相思之苦了。“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两句写得含蓄蕴藉,请简要赏析。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召试,为集贤校理。神宗即住,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日:“卿知君子

8、小人之党乎?”日:“ 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日:“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日:“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日:“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日:“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荻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

9、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连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 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耒至而卒,年七十

10、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避讳:对去

11、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B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C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用。 D河东: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名。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认同;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

12、,皇帝没有接受,媵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安抚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7.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

13、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 -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敬宗收族,使宗法不

14、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愆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

15、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 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尤为深刻,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扬祖先美德、传承“孝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功能。礼仪和道德结合在一起,从而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乃至整个社会,以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祠堂祭礼,不仅是“情感一道德”性的,而且是“伦理 -政治”性的。 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文化虚构,而是从对亲生父母之爱与敬延伸到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整个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尊亲的追溯以及对天地诸神的祭拜,关系着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