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45204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文化立国”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化是灵魂、是城市的内在吸引力,“文化”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焦点话题和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以文化论输赢。近几年,一股股来势凶猛的“韩流”冲击着中国各大中城市,也激起了国内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在成都,成都市政府频频召开文化产业的研讨会议,第四届“中韩日文化产业论坛”、“文化产业发展(四川成都)论坛”紧锣密鼓,掀起人们思考文化产业发展的浪潮。为什么我们丰厚的文化资源没能充分转化为文化资本?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格局中,成都应该怎样谋求自己的一席

2、之地? 成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中国所有城市都面临振兴民族文化产业的任务。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总量弱小、竞争力不强、资源配置缺乏国际化,必将受到强大冲击。新周刊给成都戴上了中国“第四城”的桂冠,可是成都在中国文化中心、旅游中心指数的排位却十分落后,这与成都的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尤其是城市气质很不相称。 成都应该借助这一时机,率先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内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城市。这对成都、对中国都有很大的意义。 巨大的市场需求促成战略时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以人们不断增加变化、升级换代的需求为基本动力。同样,一

3、个新兴产业必须有需求的拉动。按照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人均GDP1000美元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31美元这个“门槛”,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人均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会出现对文化消费的“井喷”阶段。2004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消费将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国内文化的消费需求越趋增大,一个前所未有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超级机遇期已经到来。中国文化蓝皮书介绍:进入新世纪,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文化消费已高于10%的增幅快速增长,财富的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变多,精神享受的需求迅速膨胀,消费的重财富的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变多,精神享受的需求迅速膨胀,消费的重点发生变化,

4、娱乐、体育、旅游、游戏、传媒、通讯、电脑等产业迅猛发展。成都2004年人均GDP约2500美元,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将在“十一五”期间突破3000美元,居民消费需求促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时期。 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支撑成都的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发展,重新排列组合,文化产业借助信息革命和现代科技成果对传统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激活、推动和升级,也是传统产业的新生,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弥补成都传统工业的缺陷与地缘劣势。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一个现代城市的发展,除了经济规模的扩大,文化、科技、生态的全面提升更为重要。成都市要实现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

5、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 “三最”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对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层次,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外展示城市魅力,带来消费成都和投资成都的热潮,更使成都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以文化力实现城市竞争的典范和风向标。文化产业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有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对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进和价值提升的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成都文化资源的初步梳理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得天独厚,关键是要用全新的

6、视野和科学的方法去整合和经营文化资源。成都曾经提出“两中心、六体系”的战略框架。“两中心”即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文化展示游览中心;以武侯祠为代表的三国蜀汉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六体系”是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十二桥商周遗址、金沙遗址、古蜀船棺为代表的古蜀文化展示体系;以杜甫草堂、陆游祠为代表的唐宋诗歌文化展示体系;以前蜀永陵、后蜀和陵、明十陵为代表的陵寝文化展示体系;以刘氏庄园、陈家桅杆为代表的川西民俗文化展示体系;以青城山、青羊宫、鹤鸣山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展示体系;以大慈寺、宝光寺、文殊院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展示体系。这种框架是对成都历史文化遗产一次系统的清理,对城市文脉传承谱系和旅游景点的梳理都比较到

7、位。但在今天的竞争形势下,还应开拓视野,注重对文化产业产品的挖掘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突出最有影响、最耀眼、最有市场潜力的大品牌。 品牌是文化产业旗帜,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口。成都有必要对原有文化品牌进行专业评估分级,哪些是一级品牌(世界品牌),哪些属于二级品牌(东方品牌、大中华文化圈品牌),那些属于三级品牌(全国品牌),哪些属于四级品牌(西部、西南区域品牌)、五级品牌(省级品牌)、六级品牌(区域性品牌)。在此基础之上,提升品牌价值,对一、二、三级品牌重点进行品牌裂变与品牌扩张,对品牌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品牌生命不断得以延长,品牌价值得以增值,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其次,积极开发

8、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新的文化品牌并形成品牌链,扩大成都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成都文化的知名度。结合成都的城市特点和资源优势,笔者认为成都应该着重打造以下几大拳头品牌。 一、文化熊猫之乡。这是成都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优势,也是成都现有的唯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大熊猫在成都平原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八九百万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大城市的研究基地,成都周边的都江堰、崇州等个(市)县都有大熊猫栖息地,成都的大熊猫先后送给了美国、日本、韩国、瑞典、荷兰、加拿大、泰国等个国家然而,整个四川省都缺乏对大熊猫品牌的包装宣传和深度文化加工,成都应该借奥运申吉成功之机,对熊猫品牌进行全新包装,比如

9、拍摄有关的影视剧、动画片,力求使之经典化;建立一个“中国成都大熊猫保护网”网站;创作与大熊猫有关的主题歌曲、主题旅游宣传片等等。还应该恢复举行中国四川成都国际熊猫节,举办大熊猫生态旅游研讨会,结合大熊猫保护、文化、旅游等主题举行活动及表演,借年奥运会东风,进一步将成都作为大熊猫故乡的名片推向世界。 二、三国文化圣地。三国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圈”内都引人瞩目,包括中、日、韩、东南亚及遍布世界的华侨、华裔中,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家喻户晓。它过去曾得到小说、诗歌、戏剧、曲艺、匾联、电影、电视连续剧等传统媒介在“中华文化圈”的极大宣传。蜀汉主要人物如诸葛亮和刘、关、张,可以说都是“国际知

10、名人士”。如关羽,早已成为海外华裔民族凝聚力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无论是在他们公司或家里的神龛上,多供有关羽像),诸葛亮则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化身。成都是三国遗迹的聚集地,是三国文化中心的最主要的城市载体,成都以此成为世界三国文化的圣地。正因为三国文化、三国精神在国际上有广泛的接受基础,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到网络游戏等等,三国作品的市场巨大,三国文化这张牌已经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都应该进一步把三国文化作为一块金字招牌,不仅要努力形成感受三国遗迹非成都莫属的印象,还应该积极生产新的三国文化产品,以三国特色文化地缘和符号为依托,融入成都的地域民俗和民间文化,把三国文化打造成成都文化产业进军大

11、中华与亚洲文化圈的先锋。 三、诗赋之都。成都作为中国“诗赋的首都”是当之无愧的。首先,成都是中国诗赋发展的一个中心,汉大赋的奠基者汉代司马相如、严君平、杨雄、王褒是“文章冠天下”的蜀中四大文学家;其次,所谓“自古诗人例到蜀”,从魏晋时期的张载、鲍照,到初唐四杰、杜甫、刘禹锡、李商隐,前蜀韦庄,宋代陆游到清代吴伟业、何绍基等,均在成都留下了游历足迹和吟颂诗篇;再次,“巴蜀自古出文宗”,从司马相如、杨雄,到宋代“三苏”再到近代的郭沫若、巴金等等,都是出生于成都或受成都文化熏陶而成的文化巨人;此外,还有蜀中才女代表薜涛和花蕊夫人。成都出诗人的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当代,如流沙河、叶延滨、杨炼、江河、柏桦、

12、翟永明等都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因此,以杜甫草堂为中心,结合陆游祠及望江楼等名胜组合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展示体系既有深厚的内涵又非常有游历观赏性。成都应该进一步开展中国诗歌节和国际诗歌节活动,传承成都作为中国诗歌圣地的传统,继续强化成都作为天下文人向往胜地的名片。 四、儒释道重镇。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真正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三家皆与成都有深厚关系,都可作为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储备。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全面振兴、民族魂魄重塑时期,这个时候兴起探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遇到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成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一个是以旅游景点为据清朝以来我国南方“四大佛教

13、丛林”之一的宝光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纯阳观,道教重要的发源和传教地邑鹤鸣山、青羊宫、青城山等可构建为一条宗教文化展现路线。另一个是以文献出版物为据四川大学在1997年率先启动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儒家文献集成儒藏编纂工程就是对这种资源的及时认知;再比如已经在成都启动的今注本二十四史出版工程,被喻为“中国文化三峡工程”,这类传统文化作品更多的带有精英性,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应,但是有细水长流的长销效果,对成都文化事业将起到长期的推动作用。 五、美食生活天堂。 成都是川菜的发祥地,高度发达的川菜加上川酒、川茶、名小吃,餐饮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以餐饮文化为中心形成的成都的休闲文化氛围,使得成都在

14、中国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模式中显露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成都恬淡从容,优悠自在,精于享受的生活态度,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多彩的人文景观都令人向往,2004年,瞭望东方周刊把成都评为中国幸福指数(GNH)排位第二的城市。成都有1000多万好吃的市民,他们创造出一整套的美食体系,这是成都经济永远的增长点,成都也可据此将城市打造成中国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的大型载体。以往围绕“吃在成都”的节庆活动、广播电视节目和美食书籍等等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还可以寻找新的创意模式,强化、提升“吃在成都”、“生活在成都”的城市名片,将成都美食与成都的休闲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哲学联为一体宣传,对传统的美食节进行整合升级。成都美食节

15、可以依托成都休闲娱乐文化的特质,巧妙演绎为衣、食、住、行、乐五位一体的,以休闲、快乐、韵味之类为主题的盛会,把美食节提升为成都文化产业对外传播的窗口和平台。 六、数字娱乐帝国。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汇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信息革命不仅带来了崭新的经济形态,而且也带了崭新的网络文化。数字娱乐产业是建立在“体验经济”理论基础上,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与最流行的娱乐文化相互融合后出现的全新产业。成都的数字娱乐产业已经初现繁荣,2004年,成都拥有近300万互联网用户、100多万游戏玩家,培育出大批依靠网络游戏的虚拟财产真正“发家致富”的电子富豪,也获得“全国三大数字娱乐中心”之一的殊荣,提出35年内建成

16、“世界知名、全国一流”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的战略雄心。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成都,抓住了虚拟体验在当代越来越盛行的发展趋势,可以把长远目光致力于打造一个汇聚全球顶级娱乐精品的“数字娱乐帝国”。 七、古蜀文明之府。古蜀文明史体系在中国文明史上非常重要,已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金沙太阳神鸟可以充分说明古蜀文化在中华文化圈中的地位。三星堆深刻揭示出古代巴蜀独特的文化模式、文化类型和悠久始源 “金沙遗址”的发现则带来了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珍贵资料,把成都建城史推进至3000年以前,改写了中华文明史。从三星堆到金沙遗址、十二桥遗址所传承的文脉格局和历史信息是中国有形的历史遗产,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