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44233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 )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 B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推恩令 D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2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这个事件可说明( )A井田制的推行标志着奴隶制开始 B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C诸侯纷

2、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 D分封制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3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均衡权力分配 B强化族长权力C强化国家管理 D维护贵族特权4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两位皇帝,一个“毁城”,一个“筑城”,看似矛盾,但其意图均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 B巩固中央集权C发展商品经济 D抑制诸侯势力5柳宗元曾评价秦朝:“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他评价的是秦朝( )A

3、用武力完成统一的功业 B建立丞相制度的举措C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作用 D创立皇帝制度的影响6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中央集权的削弱C官僚政治的弊端 D行政效率的低下7“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 D官僚

4、制度8根据汉制,每年八月,皇帝大祀宗庙,诸侯必须献金助祭,名曰“酎金”。汉武帝时,凡列侯所献酎金,成色与数目稍有不合,便取消其爵位。他这样做是为了( )A表达对祖先的尊重 B巩固中央集权C表达对诸侯的不满 D显示皇帝威严9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 )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 B明朝内阁制度C宋代两府三司制度 D隋唐三省体制10据载,唐初以分化事权方式推行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官职;明中叶以后,皇帝派遣巡抚总揽地方行政、民政、财政、司法、军事等职权取代地方三司管理,这两种制度推行的共同政

5、治作用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矛盾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稳固11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不能完全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下列制度最符合其观点的是( )A汉代中朝制度 B清代军机处C明代内阁制度 D唐代三省六部制12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13宋仁宗对谏官张升说,你很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方

6、寸。张升明知年老仁宗儿子都夭折了,却回敬皇帝道:臣不孤单,妻儿俱全;陛下才孤单,只有宫女相伴。仁宗没怪罪张升。清代士大夫却没这种“脾气”,大学士曹振铀总结的为官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士大夫“脾气”变化表明( )A儒学思想渐趋衰微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官场风气世俗化 D经济文化没有协调发展14宋史纪事本末卷二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 B开始实行郡县制C实现了国家统一 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15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

7、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16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推行汉蒙二元统治C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17某班同学在看了毛泽东点评历代名相后,对丞相制度进行了探究,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丞相制度废

8、除,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B丞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C丞相制度经历了一相多相废相的历程D丞相制度的存废与皇帝制度同步18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成为主要的决策机构C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D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19有明一代,皇帝经常怠政,甚者如嘉靖二十年幽居深宫不问朝事。但即使如此,国家机关也能正常运转,维持帝国统治。这是因为( )A官僚结构完整系统 B皇帝暗中监视朝局C宰相代为监理朝政 D儒家教化民众自觉20明

9、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2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的是( )A宗法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22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

10、,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A宗法分封体制 B监察体制C“丞相”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23颜师古汉书注载:“初分十三州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这里记载的“州”是( )A设置于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 B隶属于道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C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监察机构 D取代汉初封国地位的地方机构24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禄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 )A刺史代表中央控制地方 B刺史职权是皇帝意志的体现C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 D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2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

11、国初步具备了君主专制国家的雏形,正从宗族国家向君主专制国家过渡。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官吏选拔原则发生变化 B血缘政治纽带得到加固C宗法分封制度已经终结 D家国一体观念趋向淡化26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将贫瘠的土地归于弟弟。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于是推荐其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27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

12、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B“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28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流动C扭转了传统的等级和门第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29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利弊参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