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19840969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重难点复习词语盘点;you fang piao bo weidu dun shi ci xiang xi han li bie da di 幽芳 漂泊 唯独 顿时 慈祥 稀罕 离别 大抵 jing shen pin ge ling hun gu qi min zu qi jie mo nan qi ling 精神 品格 灵魂 骨气 民族 气节 磨难 欺凌jing yu bi jing suo wei shu li shuai lao zhen cang shou juan 境遇 毕竟 所谓 梳理衰老 珍藏

2、 手绢 hua qiao neng shu shan hua feng qi xue ya ding tian li di 华侨 能 书 善 画 风 欺 雪 压 顶 天 立 地 di tou zhe jie po fu sheng ming xiang piao shi li低 头 折 节 颇 负 盛 名 香 飘 十 里shou wang xiang zhu ri chu er zuo 守 望 相 助 日 出 而 作日积月累: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

3、还?(卢纶) 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词语解释泊:船靠岸,停船。 间:本课指间隔。 绿:本课用作动词,吹绿。秋思:秋天的思绪。 欲作:想写。 复恐:又怕。 临发:即将出发。聒:声音嘈杂。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古玩: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 玷污:弄脏。大抵:大多;大都。 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屈服。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 隆冬:冬季最寒冷的时候,深冬。眷恋:怀念,留恋。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点明;在旁边挑剔毛病。姿态:姿势。 潺潺:指流水的声音。 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粼粼:形容水很清澈的样子。 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点缀:衬托

4、、装饰,使更好看。近反义词:5、古诗词三首反义词:无有 聒静6、梅花魂近义词:冰凉冰冷 爱惜珍惜 慈祥慈爱、慈和 稀罕稀奇秉性性格 训斥训诫 宝贵珍贵 分外格外反义词: 偶尔经常 稀罕平常 冰凉滚烫 训斥夸奖7、桂花雨近义词:盛开怒放、开放 寻找寻觅 成熟老练 宁静静谧 反义词: 盛开凋零、凋谢 完整残缺 成熟幼稚 伤心快乐 寒冷温暖8、小桥流水人家近义词: 干涸干枯 点缀装饰 舒服舒适悦耳动听 浮现出现反义词:潮湿干燥 凉爽炎热 清澈浑浊 柔软僵硬矮小高大 浮现消失 慈祥凶恶第二单元知识点1、易写错的字:慈祥、境遇、欺凌、衰老、低头折节、风欺雪压2、易读错的字词:京口瓜洲一水间( jin )

5、 钟山之隔数重( chng )山那畔(pn)行 聒( gu )碎 秉( bng )性 朦(mng)胧 婀()娜(nu)多姿 波光粼(ln)粼 干涸(h) 点缀(zhu) 螃(png)蟹(xi) 唱和(h) 潺(chn)潺流水 分(fn)外 抹(m)净 低(d)头折节3、易混淆的形近字:祥 衰 欺 抵 凌 络 魄 腮 猬 侨详 哀 期 低 陵 洛 魂 鳃 谓 娇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

6、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秋思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思想感情: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1)“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选取家书就要发出时

7、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长 相思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6梅花魂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课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方法。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梅花魂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

8、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一大段围绕梅花分为三层:1.赞

9、美不畏严寒的梅花精神。2.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3.外祖父对我的希望与教诲。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2)对词语的理解。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脏。大抵:大多;大都。愈愈:表示程度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加深,相当于“越越”。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折节:屈服。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眷恋:怀念,留恋。 7*桂花雨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8*小桥流水人家本文表达了

10、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1找春天 SaMg)sB 我会写生字 脱tu(脱掉 脱色 脱落) 冻dng(解冻 冻结 ) 溪x(小溪 溪水 溪流) kUUeyq 棉min(棉袄) 探tn(探索 探究 ) 摇yo(摇动 摇荡) 野y(野外 田野 旷野) M%5qx,JQY 躲du(多雨 躲闪 躲避 躲开) 解ji(解冻 解渴 解开 解说) 7RM$%n 我会认生字 vdAaqM6D 羞xi(害羞) 遮zh(遮挡) 嫩nn(娇嫩) 掩yn(掩盖) 符f(符号) A rfoA6 触ch(触摸) 鹊qu(喜鹊) VRnyG% 2古诗两首 zs:O HEZw 我会写生字 NK;%c-r0v7 未wi(

11、未来 未曾 ) 追zhu(追赶 奋起直追 追查 追问 ) 店din(旅店 客店) !fLFQD 枯k(干枯 枯草 枯井 枯燥)徐x(徐徐 徐缓 清风徐来 )烧sho(烧火 燃烧) -bmx? 荣rng( 欣欣向荣 繁荣 光荣 荣誉 荣幸)菜ci(青菜 )宿 s(宿舍 住宿) GM=rF & 我会认生字 ;NQ9A &$) 篱li(篱笆) I,.U&r 3、笋芽儿 EKo!vie G 我会写生字 jL o(Uf 冈gng(山冈 高冈 景阳冈 姓冈) 世sh(世界 举世闻名 世代 世袭 今世 来世) KK$t3e) 界ji(世界 眼界 边界 教育界 妇女界 各界人士)轰hng(轰隆隆 轰鸣 宏基 轰炸 轰走)笋sn(笋芽 春笋 竹笋)芽y(发芽 豆芽 嫩芽 肉芽)喊hn(呼喊 叫喊喊话 呐喊) 呼h(呼喊 直呼其名 呼吸 呼气) 唤hun(唤醒 唤起 叫唤 召唤) /|Q: 我会认生字 qM78s-h 揉ru(揉眼睛) 漆q(漆黑)扭ni(扭动)钻zun(钻出)唠lo(唠叨) gDg:tv 谢绝谢客)渐jin(渐渐 逐渐 渐变 循序渐进) 微wi(微风 微笑 卑微 ) K(joS 我会认生字 EP eKgw 玫mi(玫瑰) 瑰gu(瑰宝) 瘸qu(瘸腿) 惋wn(惋惜) 莺yng(黄莺) vyq?H$U;N 三、听写:脱掉解放摇头躲雨探望小溪棉花解冻田野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