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209031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40757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2090319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2090319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2090319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2090319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2090319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20903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20903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 选择题(243=72分)1.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要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表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以宗族关系为基础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神权与王权结合 D. 权力的高度集中2.汉语中“父母”“婆媳”“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语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主仆”不能说成“仆主”,“父母”也不能说成是“母父”。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 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 B. 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C. 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

2、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帮助周部落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权国原是楚南面的一个小国,其故地在今湖北荆门附近。据记载,楚武王灭掉权国后,不再将权国故地作为食邑,分封给公子王孙,而是改设为权县,作为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由楚王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公),负责权县的一切行政事务,并向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负责,不世袭,由楚王和中央政府根据需要随时任命。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 官僚制度已经建立 B. 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C.

3、郡下设县已成定制 D. 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黄河沿线筑堤,恶意将灾害加诸邻国,彼此妨碍对方的安全。孟子为此感叹道:“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为邻国之壑。”这说明A. 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 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C. 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 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6. 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A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 B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C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 D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7.从图1到图2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4、 图1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图2 元朝行政区划示意图A. 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B. 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C.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8.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A 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9.汉武帝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进献的玉璧必须以作价高昂的白鹿皮币包裹,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据此可推断,汉武帝推行白鹿皮币的目的是A.顺应市场流通的需要 B凸显皇帝独尊的权威C消除诸侯割据的隐患

5、 D增强中央政府的实力10.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A. 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 B. 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C. 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 D. 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1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世家子弟入仕致使政局动荡不安 B举孝廉成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察举制逐步催生出社会中的门第12

6、.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写道:“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阻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竟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对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A该制度指察举制,创立于汉武帝时期B该制度存在名额太少以及请托舞弊问题C该制度后来名存实亡,失去察举本意D该制度与考试相结合,发展为八股取士13.下表是关于唐朝监察制度的叙述。据此可知A巡察职权弱化,侧重于究察风俗B监察范围广泛,巡察者特权泛滥C纠察结合理案,致使其官阶显

7、赫D职权相对独立,有利于整肃吏治14.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商人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量优秀的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15.下表是从汉至唐地方机构变化简表,该表反映了A皇帝的个人意志决定了地方行政区划B国家对于北方的重视程度出现了下降C古代政治制度受经济中心变革的影响D减少地方行政区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16.宋既“收其

8、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17.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18.遣使巡察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监察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推行视察地方的制度,到汉朝刺史的派遣,遣使巡行成为中央监察地方的固定形式。遣使巡行

9、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监察官员们都离不开基层吏民的帮助或协助,据此可知A遣使巡行的对象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等违法乱纪行为B遣使巡行是民众对国家事务及其官员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渠道C吏民检举揭发是监察机关监督地方官员的唯一途径和手段D遣使巡行维护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根本上杜绝了腐败19.“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C20.公元1399年“靖难”成功后,朱棣遣郑和下西洋,“以重利诱诸番”朝贡,造成“四夷宾服”气象;令解缙、姚广孝等修永乐大典,示以偃武修文姿态。明成祖此举旨在

10、A.营造繁荣昌盛的盛世景象 B消弭自己带来的政治影响C显示自身非凡的文治武功 D发挥文化价值的治国目的21.帝尝召缙等曰:“尔七人朝夕侍左右,朕嘉尔勤慎因各赐五品服。”又以立春日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等同),缙等入谢,帝曰:“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俾益不在尚书下也。”据此判断,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两个“帝”是指明太祖 B内阁官员与六部尚书地位相等C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重要机构D内阁代替皇帝处理机密的重要事务22.据清代通史记载,雍正朝的军机大臣共有15人,其中11人为满族,4人为汉族,军机大臣中身兼内阁大学士的有7人;乾隆朝的军机大臣共有46人,其中满族31

11、人,汉族15人,军机大臣中身兼内阁大学士的有25人。材料表明清朝A. 军机处是朝中的中枢机构 B. 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尤为尖锐C. 军机大臣由内阁成员担任 D. 专制政权具有深刻的民族烙印23.奏折是清代特有的只有部分官员享有的向皇帝上奏的文书形式;与前朝在政府内部公开的奏章不同,其内容在皇帝亲自阅读之前是保密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奏折的重要机构。奏折制度的出现A有效杜绝了皇权的旁落B保障了全体官员上递奏折的权利C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D有利于皇帝掌握信息的控制权24.康熙十六年设立的南书房逐步形成为权力中心,“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康熙十三年颁布谕旨:“著将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官

12、员,每日轮四员,入直(值)南书房。”从而将初期只有两名入值大臣的南书房改为一次选四名入值。这一做法有利于A防止南书房入值大臣擅权 B协调满汉贵族之间的关系C利用不同机构以分权制衡 D扩大南书房参与决策的权力 25. (16分)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

13、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10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6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关于科举的功过是非,历来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唐太宗李世民赞叹科举收罗了四海英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近代西方人则把科举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孙中山考察的结果是:“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相反的责难却更多,宋应星在其科

14、学巨著天工开物中感慨地写道:“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康有为怒斥: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全是八股考试惹的祸!李光耀更直言: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评价科举制度的正反两个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只要对其中一方观点进行探讨就行;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秋季高一年10月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43=72)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BBDDDCCDBDD题号1341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DBCADBCBCDDA二主观题25.(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6分)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4分)(2)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6分)26.【答案】示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