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三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31819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三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三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三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三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三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三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三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三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A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把克己复礼作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手段C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2汉初,陆贾因经常称引儒家典籍被刘邦批评。陆贾以历史兴亡为例大力劝说,促使刘邦转而支持其著书,遂成主张仁义的新语十二篇。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儒学地位得以

2、提升C外儒内法成为君臣共识 D焚书坑儒余波未了3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4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 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C儒家伦理

3、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5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B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6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以下对于汉字发展表述正确的是()A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符号金文甲骨文籀文隶书B秦始皇以书写简便的隶书推行“书同文字”C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D明代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化创造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

4、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8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从“乾嘉之学”到“道咸之学”的变化体现了()A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产生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逐渐丧失 D康梁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9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说:“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下列材料体现“惜李之识”的是()A“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

5、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B“是役也,李鸿章之事,记者不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兴盛之理”C“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D“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故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10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A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B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C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1晚清思想家王韬认为,英国政治制度君民共治、

6、上下相通,有中国尧舜禹时代集体议事的遗风。这一认识()A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启迪国人探索变革之路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D反映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2“机器可以富国,用机器开矿,矿可以发达,以之耕田,禾谷可以多出。无论何种工厂,造何种货物,不用机器必不能发达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上述言论()A诠释了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 B推动了我国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C反映了关注实业发展的思想 D揭示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13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

7、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14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5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

8、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A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16.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或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17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9、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18.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做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A.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 B.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C.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D.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9“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

10、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完善了古希腊的道德建设 B促使古希腊个人意识的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发展 D弘扬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精神20“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D人非

11、达到目的的工具21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 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 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22“玛利亚的形象是那样朴实、端庄、温厚,她头上没有光圈,身上没有华丽的衣饰,只是披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光着脚,眼睛里发出智慧的光芒。”西斯廷圣母(右图)的这一特征反映了()A作者对人性的肯定与赞扬B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C人们打破宗教神权束缚D作者主张“因信称义”23意大利艺术史家瓦

12、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24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A说明了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B导致了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13、C强化了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D主要由于新教所倡导最高的权威是圣经25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A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26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A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C冒险家们开辟

14、新航路的愿望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27康德认为启蒙意味着人类摆脱自己所造成的不成熟状态;所谓不成熟,是指不会使用自己的理性,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缺乏理性,而是由于人们缺乏使用自己的理性的勇气和决心,而最根本的是由于缺乏自由。康德认为启蒙运动()A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B核心理念是个人思想的自由C核心内容是宣扬理性的重要性 D促进了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发展28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C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D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29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负责。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A法国启蒙运动发展最为迅速 B理性主义思潮引发精神危机C启蒙运动存在一些激进观点 D启蒙运动促使社会发生转型3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