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12120325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12120325_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基础知识(17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常能为伏弩射杀之 伏:暗中 B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币:财物C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转移 D惠等哭,舆归营 舆:车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2分)请指示王廉颇宣言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朝夕遣人候问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武等实在举孝廉不行皆为陛下所成就何面目以归汉A B C D3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以勇气闻于诸侯C使不辱于诸侯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下列对课文中相
2、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有很多,其中“授”“拜”“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是关于调动职务的。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C.“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D.“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科学家认为,量子计算机将会成为未来科技的引擎。由于量子有一种“叠加”的特性,量子计算也就具备了并行的能力,即可
3、以实现同步计算。( )。那么一些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将 。以大数因数分解为例,经典计算机分解300位的大数需要15万年,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分解这个大数,则仅需1秒钟。量子计算机将可能颠覆你的未来生活。它可大大简化地面和空中交通控制的工作量,在 的城市公路网中,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道路拥堵和路线的长度,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它还可以对空中交通模式进行复杂分析,进行更高效的飞行调度。量子计算机还可以用来设计新型武器,制定新的作战战略,让军用机器人更快地做出决定,更准确地采取行动,比敌方机器人 。此外,随着信息科技日益走向智能化,更安全的量子通信也 ,成为未来保障信息安全的“护卫舰
4、”。由此可见,量子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令人向往。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利用叠加原理,其计算能力也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B.当可操纵的量子数量增多,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会呈指数级上升C.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若想呈指数级上升,就必须操纵更多的量子D.计算能力之所以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是因为利用了叠加原理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一蹴而就 纵横交错 棋高一着 水到渠成 B.一蹴而就 纵横捭阖 技高一筹 水到渠成C.迎刃而解 纵横交错 棋高一着 应运而生 D.迎刃而解 纵横捭阖 技高一筹 应运而生7.文中画
5、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避开道路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B.量子计算机能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避开道路拥堵C.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以避免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D.量子计算机能回避道路拥堵,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二、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
6、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
7、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
8、为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彰显个
9、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回答了人们处理与他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应秉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节选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资料不再从家庭获得,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B由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它们的道德基准也完全不同。C在
10、制定道德、法律规范及官吏任免中贯彻“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中国公民社会价值共识,是现代社会新的道德基准。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人与人之间交往必须建立规则体系为前提,论述了道德体系的道德基准问题。B.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阐述了现代社会的特点,指出我国社会道德基准变化的必然性。C.文章先概述“新”“旧”社会差异,再阐明我国情况,由一般到特殊,逻辑顺序清楚。D.与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关,文章着重论述了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个人如果能够认同、遵守
11、、践行人们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B.现代社会个人地位得到凸显,因此制定并践行着眼于公民个人的道德基准尤为重要。C.道德基准只有融入现实社会生活,才能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D.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材料一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
12、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材料二2018年,全国一多半
13、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
14、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考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
15、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材料三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材料四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