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00856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B.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C.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D. 细胞分化使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裂、分化、衰老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详解】细胞分化发生于整个生命历程中,A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如肌肉细胞,B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C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细胞

2、分化的过程中,蛋白质种类有所区别,遗传物质不变。2.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B. 紫外线和焦煤油是同一类型的致癌因子C. 原癌基因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抑制细胞癌变D. 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原癌基因负责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A错误;紫外线是物理致癌因子,焦煤油是化学致癌因子,B错误;原癌基因负责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错误;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分裂失控,D正确。故选D。3

3、.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取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A. 杂交、杂交B. 杂交、测交C. 自交、自交D. 自交、测交【答案】D【解析】【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鉴定一株黄色子叶豌豆是否为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省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鉴定一只灰毛兔是否是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综上所述,ABC

4、错误,D正确。故选D。4.下列杂交组合(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会发生性状分离( )A. Ee eeB. EE EeC. EE eeD. Ee Ee【答案】D【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EeEe后代出现显性:隐性=3:1的性状分离比,D正

5、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明确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再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会发生性状分离,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一个基因型为DdEe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最多有基因型 (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雌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两种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3个两种极体。【详解】一个基因型为DdEe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6、3个极体,1个卵细胞,故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只有1种;故选A。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B.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C.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正

7、确;一条染色体由一个或2个DNA分子组成,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此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遗传规律不适用于原核生物是因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结构B. 遗传规律只适用于高等植物C. 遗传规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D. 遗传规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

8、尔遗传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且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既适用于伴性遗传,也适用于常染色体遗传。【详解】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植物等,B错误;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而不在受精作用过程中,C正确、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明确两个规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都

9、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8.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A. DNAB. 核酸C. RNAD. 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NA和RNA均属于核酸。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9.下列各项中,不能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的是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对教材使实验的理解。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组成细菌的DNA、蛋白

10、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研究每一种物质的作用。【详解】S型细菌的蛋白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没有出现S型细菌的菌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出现了S型细菌的菌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也没有研究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所以选D。【点睛】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有两个,一个是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另一个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证实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0.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是()A.

11、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且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即A与T通过2个氢键形成碱基对,G与C通过3个氢键形成碱基对。【详解】据图分析,该脱氧核苷酸对符合反向、平行,且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正确,A正确;该脱氧核苷酸对中脱氧核糖的方向应该是相反的,B错误;该脱氧核苷酸对之间的氢键应该是3个,C错误;该脱氧核苷酸对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错误的,A应该与T配对,而G应该与C配对,D错误。11.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c、d两阶段都要消耗ATPB. b+c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 核遗传物质的

12、平均分配发生在d段D. 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a段【答案】B【解析】【分析】a、c为分裂间期,b、d为分裂期。【详解】c为分裂间期和d为分裂期均需要消耗ATP,A正确;a+b和c+d均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核物质在末期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d为分裂期包含末期,C正确;a是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B。【点睛】易错点: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图中b+c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12.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A. 前期核仁核膜逐渐解体消失B. 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D. 前期中

13、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末期细胞质分裂的方式。【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核仁核膜均逐渐解体消失,A不符合题意;二者染色体均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B不符合题意;二者中期着丝点均排列在赤道板上,C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符合题意。故选D。13.正常进行分裂的果蝇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A. 有丝分裂后期B.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C.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 减

14、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0:2:2,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4:2:4,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0:2:1:2,C错误;减

15、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0:0:1:1,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4.针对杂合子自交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 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 杂合子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答案】C【解析】【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详解】控制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