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56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95391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5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5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5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5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5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5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5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一、阅读下面非文学类作品,完成1-3题。(9分)论语导读(节选)论语只有12700余字,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在治学、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孔子都有深刻的见解。概括地说,它对后人的启发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论语作为儒家的思想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论语中“仁”字出现过104次。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可以说使用频率是最高的了。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孔子

2、很重视周礼,即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在春秋礼乐崩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而“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礼”的施行。在颜渊篇,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至于什么是“克己复礼”,他也有明确的说明,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所以,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只有不断反省,循礼而行,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当然 “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

3、的思想。怎样才能达到这种 “仁”呢?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他希望建设的正是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他强调为政者必须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罚而重教化,对民众应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不只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为政)。而要做到这一点,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只有这样,才

4、能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的仁政理想。其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的精辟言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从治学的角度看,他主张“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为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的学习态度,提倡“温故而知新” (为政)的学习规律,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前)的学习方法。从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孔子的学生经常问到孝、仁、政、君子等问题,孔子总是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回答。先进篇中有一章,子路问孔子: “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你父亲、哥哥还在,怎么能就听到就做呢?”冉有也用同样的

5、问题问孔子,孔子却回答:“听到了就去做。”公西华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给两个人的回答不一样。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为冉有(即求)性格退缩,所以孔子就给他激励;而子路(即由)勇于作为,所以孔子让他用所节制。同时,孔子很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孔子力求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论语当中还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比如孔子认为: “

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大意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谄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又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同前)此外还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前)“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前)这些言简意赅的话,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当成座右铭。(文章见必修一)1.下列关于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篇幅不长,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涉及治学、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B.论语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其核心是“仁”,“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C.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很多关于教育的精辟言论,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D.论语中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言简意赅,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当成座右铭。2.对“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论语中,孔子对“仁”并没有明确的

8、诠释,他只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B.“仁”的实现,有赖于对“礼”的施行。只有不断反省,循礼而行,才能达到“仁”的境界。C.“仁”既是个人的修养问题,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D.孔子认为为政者的“仁”体现在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罚。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后世影响之大,而它对后人的启发就体现在治国理念、教育、如何为人处世三个方面。B.孔子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例如对子路、冉有所问的同一问题给予了不同的回答,就是为了激励冉有,让子路有所节制。C.孔子提倡启发式教育,“启发”一词就来

9、自论语,他认为对不同的人或加以点拨,或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D.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要交有益朋友。一个人到了壮年,要戒争斗,这是因为这个年龄血气旺盛刚烈。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荆轲刺秦王(节选)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

10、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11、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愿举国为内臣 杀人如不能举B.图穷而匕首见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C.荆轲顾笑舞阳 顾计不知所出耳。D.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B.使得毕使于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秦王环柱而走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D.乃引其匕首提

12、秦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选部分描写了厚遗蒙嘉,蒙嘉说情,顾笑舞阳,图穷匕见、刺杀秦王、倚柱笑骂等情节,其中刺杀秦王的情节最为精彩,可谓波澜迭起。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舞阳竟色变振恐,就在事情将要败露时,荆轲仅用几句话,既遮掩了秦舞阳的失常,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滴水不漏。C.节选部分有多处对照,作者以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荆轲的镇定自若,突出荆轲的机智勇敢。D.荆轲行刺失败,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带回燕国,然后与秦国订立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7.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3、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3分)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3分)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4分)(二)古诗阅读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注】玉梯:指玉楼,即华丽的楼阁;同时也是楼梯的美称。丁香结:本指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本诗以 (什么人)的口吻,写主人公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思;诗人运用 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每空1分,共2分)赏析“楼上黄昏欲望休”一句。(6分)9.默

14、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6分)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荆轲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两句是: , 。沁园春长沙的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有远看,有近观,有仰视,有俯瞰,其中仰视的一句是:“ ”;俯瞰的一句:“ ”。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认为真的猛士应该 ,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013题。(22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15、,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