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86150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考试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Mg-24 Al-27 Mn-55 Cu-64 C-12第I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116B. 中子数177C. 核外电子数116D. 相对原子质量293【答案】D【解析】【详解】A第116号元素Lv的原子序数为116,故A正确; 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6=177,故B正确;C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

2、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116,故C正确;D293代表该原子的质量数,一种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种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两者近似相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D。2.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都不可用铝制容器贮存B. 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C. 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D. 在空气中长期露置,溶液质量均减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常温下,Fe、Al在浓硝酸、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常温下浓硝酸和浓硫酸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

3、A项错误;B.常温下浓硝酸能与铜较快反应,浓硫酸与铜在常温下不反应,B项错误;C.浓硝酸易挥发,且见光易分解,所以露置在空气中溶液浓度会降低,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溶液的浓度降低,C项正确;D.浓硝酸易挥发,且见光易分解,溶液的质量减轻,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溶液的质量增加,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性质,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注意浓硫酸和硝酸的特性。常温下,Fe、Al在浓硝酸、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常温下浓硝酸能与铜较快反应,浓硫酸与铜在常温下不反应;浓硝酸易挥发,且见光易分解;浓硫酸具有吸

4、水性。3. 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A. 加热,用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B. 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 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D. 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加入碱,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产生,此物质为铵盐,故D正确。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等知识。4.Am+和Bn-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值为 ( )A. b+n -mB. b-m- nC. b+n+mD. b-n+m【答案】C【解析】【详解】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

5、核内质子数。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Am+和Bn-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m=b+n,所以a= b+n+m,故合理选项是C。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B. 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C. 氯气有毒,氯离子也有毒D. 氯气和氯离子都显黄绿色【答案】B【解析】【详解】A.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A错误;B.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不稳定,容易从外界获得1个电子变为Cl-,所以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B正确;C.氯气有毒,而氯离子是食盐的主要成分,用于调味,没有毒性,C错误;D.氯气是黄绿色有毒的气

6、体,而氯离子无色,与阳离子共存于物质中,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6.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所以CS2的电子式为,A项错误;B.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则NH3的电子式为,B项错误;C.水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C项错误;D.MgCl2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D项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电子式的正误判断。7. 化学与环境、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春节燃放爆竹对环境无污染B. “酸雨”是由大气中的碳、氮、硫的氧化物

7、溶于雨水造成C. 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D. 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燃放烟花爆竹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A项错误;B.“酸雨”是由大气中的氮、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造成的,B项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C项正确;D.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有关,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环境污染与防治。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 除短周期

8、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A族的所有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O、F元素最高价为零,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不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故A错误;B.第六周期元素种类有32种,第七周期未排满,若排满也是32种,只有四、五周期含有18种元素,故B错误;C.副族元素全是金属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D.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不是金属元素,除氢元素外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为碱金属元素,故D错误。故选C。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入水B. 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C. 盛液溴的瓶加少量水或防止液溴的

9、挥发D. 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化合成二氧化氮,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而氨气可用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考点:考查氨气的性质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B. 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C.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元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CH4与H2O,若为原子则属于同种元素,A项错误;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所以同一元素的

10、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B项正确;C.互为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C项正确;D.分子显电中性,离子带电,两种粒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如果一种为分子则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一种为离子则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等,这样就与题设矛盾,所以不可能为一种分子一种离子,正确,D项正确;答案选选A。【考点定位】考查原子结构、同位素、核素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同位素、核素等,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同位素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一类的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是同

11、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两种粒子,质子数一样,离子带电,离子的电子数一定和质子数不一样,分子不带电,分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11. 下列晶体或分子中,含有化学键类型有差异的一组是A. NH3、NO2B. NaCl、KFC. NaOH、Ca(OH)2D. MgO、H2O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NH3、NO2都是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极性分子。错误。BNaCl和KF都是由离子键构成的离子晶体。错误。C 在NaOH和Ca(OH)2中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晶体。错误。DMgO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H2O2 是共价化合物

12、,含有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含有化学键类型有差异。正确。考点:考查关于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的知识。12. 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 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C. 氧化性:KBa2NaD. 碱性:KOHBa(OH)2NaOH【答案】D【解析】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钡比钠活泼,钡与水反应时比钠与水反应剧烈,A项不正确;钾比钡活泼,钡不能从KCl中将钾置换出来,B项不正确;金属越活泼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C项不正确;金属越活泼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项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

13、题3分,共30分)13. 随着碱金属、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碱金属和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B. 碱金属和卤素单质的密度都依次变大C. 卤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D. 碱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碱金属熔沸点逐渐降低,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都逐渐升高,A错;碱金属和卤素单质的密度呈增大的趋势,有的元素有反常,B错;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C错;随着碱金属原子半径的增大,金属性增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对。考点:碱金属、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氢键是一种较弱的化学

14、键B. NH3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C. 常温下Cl2、Br2、I2状态由气态到固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分子间作用力在逐渐增大D. 最外层能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只是稀有气体的原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而不是化学键,A项错误;B.H-N键的键能较大,所以NH3的稳定性很强,与氢键无关,B项错误;C.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则常温常压下,卤素单质从F2I2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的原因是范德华力逐渐增大,C项正确;D.最外层电子达稳定结构的微粒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也可能是处于稳定结构的阴离子或阳离子,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

15、:考查氢键的形成条件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检验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是否变质可以先加硝酸溶液,再加氯化钡溶液来检验锌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Fe2+ 浓硫酸滴到纸张上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等于5.6( )A. B. C. D. 【答案】C【解析】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正确;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不能用硝酸酸化,故错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任何金属反应都不产生氢气,故错误;铁与硝酸反应首先生成硝酸铁,溶液呈浅绿色由过量的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致,故错误;浓硫酸滴到纸张上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错误;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故错误;正确的选项只有,故选C。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