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75683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10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课内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1.补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蒹葭中“_,_”两句,写逆流而上追寻伊人的道路艰难而又漫长。(2)曹刿论战中,在曹刿看来,根据实情裁决案件是“_”,可凭借这一条件作战。(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两句,写江流曲折,春花繁密,月洒花树的美景。(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一句,用夸张的笔法,写李凭超群的琴技令羸弱的动物振奋起舞。(4)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写六国统治者不体恤百姓,搜刮民财,穷奢极侈。(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两句,写诗人虽然赋闲,仍梦见战马飞驰,弓箭震耳离弦的战斗场面。(6)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当年求学时生活清苦,相比于衣着华丽的同学

3、,“_”,毫无羡慕之心。【答案】 (1). 溯洄从之 (2). 道阻且长 (3). 忠之属也 (4). 江流宛转绕芳甸 (5). 月照花林皆似霰 (6). 老鱼跳波瘦蛟舞 (7). 剽掠其人 (8). 倚叠如山 (9). 八百里分麾下炙 (10). 五十弦翻塞外声 (11).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溯洄”、“宛转”、“霰”、“剽”、“麾”、“炙”、“

4、缊”、“敝”。(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尤:怨恨B. 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废:搁下C.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秉:拿着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本题考查课内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夯实基本功。D项,“始速祸焉”中“速”应为动词,招致。“始速祸焉”,意思是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故D错误。故选

5、: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为之踌躇满志 异乎三子者之撰B. 旦视而暮抚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C. 盖以此得名 不赂者以赂者丧D. 其制稍异于前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还要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A项,代词,代指前文成功解剖牛/结构助词,的,不相同,故A错误;B项,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假设,如果,不相同,故B错误;C项,都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相同,故C正确;D项,连词,表比较,比的意思/连词,表被动,被,不相同,故D错误。故

6、选:C。4.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B. 左传是为了阐释春秋而写的纪传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C. 韩愈和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D. 苏轼是影响深远的词体革新家,他以诗歌常见题材入词,打破“词为艳科”的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7、。B项,“纪传体史书”说法错误,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故B错误。故选:B。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B. 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C. 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D. 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

8、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故选:C。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答案】(1)交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2)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本

9、题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与”,给;“尔”,你;“矢”箭;“其”,语气副词,一定;“乃”,你的;“之”,结构助词,的。(2)中“然”,表转折,可是;“卒”,最终;“困于此”,被动句,被困在这里;第一个“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思;“非战之罪也”,判断句,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三)课内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7.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拟行

10、路难(其四)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以自然现象起兴,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迥异,质朴的诗句中隐含了诗人的平和与淡然。B. 夜归鹿门歌中“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两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夜归鹿门山,在这两种归途的对比中,表露了诗人隐逸自得的志趣。C. 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生动形象地写了洞庭湖水将吴楚两地一分为二,日月星辰昼夜在湖水之上浮动的雄伟壮丽气象。D. 苏幕遮中“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从故乡友人的角度落笔,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

11、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隐含了诗人的平和与淡然”说法错误,水倒在平地上,流向各不相同;人来到世间,贵贱也互有差异。水的流向带有偶然性,但向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人的出现贵贱不等是不可避免的,但谁贵谁贱却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诗人在诗的开头就提出这一个比喻,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上不平等现象的愤慨,故A错误。故选:A。8.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

12、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与书愤在歌颂诸葛亮、抒发个人感情方面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歌颂功绩:蜀相侧重于歌颂诸葛亮的忠诚,以及壮志未酬的寂寥;书愤则注重诸葛亮的北伐,特别是出师表中表现出的北伐的强烈愿望。抒发感情:蜀相主要抒发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英雄扼腕的惋惜,以及“三顾频繁”“两朝开济”的忠义;书愤则借歌颂诸葛亮上表北伐的业绩来反衬自己不能收复失地的郁闷与悲哀,和对收复沦陷河山的渴望。【解析】【详解】本题考

13、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本题选取的是课本中的两首诗。解答本题考生考生需要掌握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作者、创作背景等。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

14、出的精神品格,“出师一表真名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A、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痛苦。“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追慕、敬仰之情。“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同时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惋惜之情、壮志未酬之感。“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是一个功业未竟的失败的英雄,往往悲剧的英雄故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叹惋之情。“长使”:这二字极大地扩充了感染的范围,不仅把普天之下的,而且把千百年后的所有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都包括在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震动与共鸣,而不能不为之同声一哭。壮志未酬的痛苦:(知人论世,关注作者生平以及诗作的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