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一棵枫树》赏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77248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悼念一棵枫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悼念一棵枫树》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悼念一棵枫树》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悼念一棵枫树》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悼念一棵枫树》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悼念一棵枫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悼念一棵枫树》赏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悼念一棵枫树赏析/牛汉每首诗应该都有自己的故乡,这个命题我以为是能够成立的。但是我的大部分诗却很难找到它们的出生地,它们是一簇忽明忽暗的小火花,是一阵夹带砂粒的风,是一个遥远的彩色的图像,是无人安葬的孤魂,是梦游面前的一束白光,是一个嗥叫的厉鬼,是一羽升天的翅膀。寂寞和孤独有故乡吗?在哪里?希望的故乡又在何方?我们只能说,它们在人间最隐秘的角落。但是有一些诗,它们的出生经历的坎坷的命运,我都一清二楚。作为作者的我与它们几乎是同体的生命(卡夫卡有过这个神奇的体验) 。几十年来我深深怀念自己的故,也深深怀念我的许多诗的故乡。当我写诗的时候,常常弄不清自己是人还是诗。悼念一棵枫树发表之后,得到了好评

2、。论者说它的象征性很明确,是怀念某一个人的,也有人说是悼念许多令人敬仰的英灵。其实,我时并没有想要象征什么,更不是立意通过这棵树的悲剧命运去影射什么,抨击什么。我悼念的仅仅天地间一棵高大的枫树。我确实没有象征的意图,我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感触。这棵枫树的命运,在我的目中,是巨大而神圣的一个形象,什么象征的词语对于它都是无力的,它也不是为了象征什么才存在的。当然,血管里流出来的是热的红的血,当时身处绝境的我的心血里必然浸透着那段历史的痛楚和悲愤,的确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树的被和它的创痛,我感同身受。那时我失去了一切正常的生存条件,也可以说,卸去了一切世俗的因袭负担,我的身心许多年来没有如此地单纯和

3、素白。我感到难得的自在,对世界的感悟完整地属于自己了,孤独的周围是空旷,是生命经过粉身碎骨的冲击和肢解之后获得的解脱,几乎有生的喜悦。这喜悦默默地隐藏在心里。从 1969 年 9 月末到 1974 年 12 月的最后一天,我在湖北咸宁干校一直从事最繁重的劳役,特别是两三年,我在连队充当着“头号劳力”,经常在泥泞的七上八下的山间小路上弓着腰身拉七八百斤重的板车,浑身的骨头(特别是背脊)严重劳损,睡觉翻身都困难。那几年,只要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总要到一片没有路的丛林中去徜徉。一座小山丘的顶端立着一棵高大的枫树,我常常背靠它久久地坐着。我的疼痛的背脊贴着它结实而挺拔的躯干,弓形的背脊才得以慢慢地

4、竖直起来。命得到了支持。我的背脊所以到现在(年近七十)仍然没有弯曲,我血肉的觉得是这棵被伐倒了二十年的枫树挺拔的躯干一直在支持着我,我的骨骼里树立着它永恒的姿态,血液里流淌着枫叶的火焰。枫树伟岸的姿态令我敬仰与感念不已。一到初冬,它宽阔的掌形的叶片映着阳光燃起了赤忱的火焰。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艳的树叶。我几次写信给在北大荒劳动和学木刻的儿子,让他来看望这棵枫树,希望把它的形象画下来。但时机不凑巧,他没有能来。后来他来了,枫树已经被伐倒一年了。一天清晨,我听见一阵“嗞拉嗞拉”的声音,一声轰然倒下来的震响,使附近山野抖动了起来,随即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枫香味。我直感地觉得我那棵相依为命的枫树被伐倒了我

5、立即飞奔向那片丛林。整个天空变得空荡荡的,小山丘向下落,垂下了头颅,枫树直挺挺地躺在丛莽之中。我颓然地坐在深深的树坑边,失声痛哭了起来。村里的一个孩子莫名其妙地问我:“你丢了什么这么伤心?我替你去找。 ”我回答不上来。我丢掉的谁也无法找回来。那几天我几乎失魂落魄,生命像被连根拔起,过了好几天,写下了这首诗。儿子没有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只好由我写一首诗来悼念它。我不能让它的伟的形象从天地间消失。我要把它重新树立在天地间。这些年,我常常怀念斧头湖边的那个小小的山丘,最初把它看作是我的一首诗的故乡,渐渐地我觉得它已成为我自己的故乡了。悼念一棵枫树辅导牛汉(1923-) ,山西定襄人。 1941 年开始

6、发表诗歌作品。50 年代初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 祖国 、 在祖国面前 、 爱与歌 。80 年代以来的新作,收入温泉 、 海上蝴蝶 、 沉默的悬崖等集中。另外, 蚯蚓和羽毛 、 牛汉抒情诗选等为 40 年代以来的创作选集。)1955 年胡风事件发生后,一度被囚系。 “文革”中在湖北的“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他“ 复出”后,首先是发表写于“文革” 期间的作品。它们“ 大都写在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期,一个最没有诗意的地点”,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面貌”( 注:绿原为牛汉诗集温泉写的序:活的歌 。这里说的时间,指 1969 年 9 月到 1974 年 12 月;地点,指湖北“古云梦

7、泽”的文化部系统“ 五七干校”。牛汉当时在这里劳动改造。绿原还写到, “记得那时,他拉了一天装载千斤以上的板车,或者扛了一天每袋一百多斤的稻谷,回来总要气咻咻地告诉我,他今天又寻找了,或者发现了,或者捕捉了一首什么样的诗”。)。这些诗,大都借助自然界的物象,来寄托他的性情和感慨。他说在“古云梦泽”劳动的五年, “大自然的创伤和痛苦触动了我的心灵”,但或许也可以说,他所体验到的人生的创伤和痛苦,在创伤的“大自然”中寻找到构形和表达的方式。枯枝、荆棘和芒刺所筑的巢中诞生的鹰(鹰的诞生) ;荒凉山丘上,被雷电劈掉了半边,却仍直直挺立着的树(半棵树) ;受伤,但默默耕耘的蚯蚓 (蚯蚓);囚于笼中,却有

8、破碎滴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的华南虎(华南虎) ;美丽灵巧、却已陷于枪口下的麂子(麂子,不要朝这里奔跑 ) 是一种倔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是对于陷入困境的美好生命的悲愤和忧伤。这些作品,有着咏物诗的传统表现方式。而在另一些作品中,更注重的是一种悲剧性情绪的表达。诗的情感,与作为情感、经验的寄托和映象的自然物之间,超出简单比喻性质的关系。 悼念一棵枫树 ,写高大的枫树在秋天被砍倒,于是,家家的门窗、屋瓦,每棵树,每根草,蜂、鸟,湖边的小船, “都颤颤地哆嗦起来”,整个村庄,都弥漫着比秋雨还要阴冷的清香。在这里,高贵的生命的死亡、毁灭的悲剧,以它美丽的内质得到释放而得以强化。 教材所选的这首悼念一棵

9、枫树亦是一首典型的托物咏志诗,创作于 1973 年秋, “枫树”的意象,象征了特定的 “文革” 黑暗专制统治下奋勇反抗的一代伟大民族英雄的形象。曾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悼念“七月派”领袖胡风而作,牛汉在谈及此诗的创作目的时曾说:“我悼念栋梁之材,民族的伟大人物一个个地倒下,是可悲的。如果专指某一个人的倒下,就太没价值了。 ”可以推想,诗人创作此诗,更多地着眼于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此诗既是对饱受摧残、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的每个优秀的个体、包括自我的痛悼,更是对有着辉煌的过去如今却满目疮痍的我们的民族和祖国命运的痛悼。诗人的悼念是悲哀的,但更是悲愤的、雄强有力的,一棵“最高大的” 、 “雄伟和美丽”

10、的枫树虽然倒下了,它散发的“ 浓郁的清香”和生命的“芬芳”却满溢于“ 整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上”,以死相争,以血祭国,体现出一种充满阳刚之气的悲壮美。 这首诗借助一棵被伐倒的枫树,寄托诗人所体验到的人生的创伤和痛苦,具有咏物诗的传统表现方式。但是诗的情感,与作为情感、经验的寄托和构形物的枫树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比喻性质的关系,而能够在主观与客观的相互投射中,带领读者进入一种复杂的情境之中。注意领会这首诗如何以客观的物象表现主观情感,从而, “伐倒了/一棵枫树”在诗句的结尾时上升为“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树意象:一种当代诗美流变的历史考察王贵禄 郭养元整个 20 世纪是中国诗歌史

11、上变化最为剧烈的百年,从情感内容到诗歌形式都产生了巨变,然而诗人们在推进诗歌发展的进程中,即便是在“文革” 时期, “地下” 诗人们在文学普遍的荒芜期,也没有终止对诗歌现代化的审美追求,而且在这种追求中更注重对东、西方文化精神的传承,从那时到现在,一度沉寂的意象说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就意味着,当代意象理论的研讨和实践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及西方现代主义诗学有着复杂的内在关联。 一、 “文革” 时期:当代诗歌中树意象的文化承续 人和树在诸多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树意象必然在诗歌创作中的广泛选择,如一次性生命的相似性,树的成长和人的成长的相似性,树在生命旅程中必然要经历风霜雨雪和人从出生到衰老经历沉浮荣

12、辱的相似性,树的被遗忘遗弃与人要忍受孤独寂寞的相似性,树的被扭曲变形与人的被误解和蒙冤的相似性,树的沉默与人的失语的相似性,树的顽强与人的困境求存的相似性,等等,都使诗人面对一棵树不由得反观自己的人生,并进而以人喻树,以树自喻,树与人达到了某种交融与合一,从而创造了树意象的系列,这个树意象系列经过诗人的长期选择和组合,已经被赋予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所指,并成为诗歌的一种独特的表述形态。 从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最早明确地以树意象结构诗作的可以推溯到屈原的橘颂 ,之后作为一种传统被继承下来,及至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虞信等人在诗文中大量出现树意象,尤以虞信的寄托家、国之

13、悲之痛的枯树意象群建构悲怆的抒情基调而为后世论者所推崇,在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中树意象的呈现更是多姿多彩,树意象因此在历代诗人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同的图式。而回顾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历史,则不难发现,诗学传统对 20 世纪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沈伊默的月夜通过比照“霜风 ”和“明月”中的树与人以凸显人格独立的追求,鲁迅在 秋夜 中塑造了两棵抗击压迫的“枣树 ”,艾青在抗战时期有著名的短诗树 ,通过树意象来象征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当代诗人尤其倾向于采用树意象,借用树的生态表现诗人的生存状态与人格精神,成为当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惯例” ,也因此成为中国新诗在特定时期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意象

14、群体。 “ 文革 ”时期创作于 “地下”的诗歌中不乏各种 “生命树”的声音,如“悬崖边的树”(曾卓) 、“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 (牛汉) 、 “老朽了的芙蓉树”(蔡其矫) 、 “智慧之树” (穆旦)等。 “树”成了诗人生存境遇的自喻,成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形象写照。诗人有意无意地将“树”与“我” 叠合、互化为一体,以树喻人,借树励志。树的力度,抵抗外力的坚韧,生命力的顽强,几乎都可以在虞信等古代诗人的创作中找到原型,在“文革” 这个特定时空中,当代诗人与古代诗人达到了心灵的高度相通,取得了情感的一致性,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延续。 曾卓作于 1970 年的悬崖边的树给我们营构了一幅奇特的画面:

15、在风暴、厄运降临之时顽强抗争, “悬崖边的树 ”顶住逆风,同时展开了向光明未来飞翔的翅膀。悬崖边的树“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这一孤绝的形象首先进入读者的视界,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丰富的联想。这棵“树” 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孤独老人,受尽了各种冤屈和磨砺,而且“似乎即将跃进深谷”了,但他又 “像要展翅飞翔 ”。短诗概括了“文革” 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姿势和共同体验,浓缩了整个“文革” 时期知识分子曾进入的精神境界。诗人牛汉也有一首题名为半棵树的诗,完成于曾卓悬崖边的树两年之后,这两棵树的意象,形成了一种递进的对话关系,两棵树在苦难的境地中仍然都保持着顽强不屈的品格。半棵树直直地挺立

16、着,并且“长满了青青的枝叶”的形象,正是与 “像是要展翅飞翔 ”的曾卓的“树” 相对应的意象,不仅“立着”,而且寻求比“ 立着 ”更多的精神空间的自我拓展。牛汉“文革”时期的诗歌,如 华南虎 、 悼念一棵枫树 、 半棵树 、 巨大的根块等,大部分属于托物言志诗。这些诗歌相对他早期的作品来说语调比较平静,但骨子里仍充满坚韧的反抗精神。这些诗歌更加突出了生命意识,他借助不同的树意象,表达了陷于逆境中仍不屈抗争与坚韧求存的精神,也高扬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的抗争与战斗的传统。 悼念一棵枫树更多地将“枫树” 的意象着眼于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关注与忧思,既是对饱受摧残、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的个体,包括自我的痛悼,更是对有着辉煌的过去如今却满目疮痍的民族和祖国命运的痛悼。诗人的悼念是悲哀的,但也是悲愤的、有力的。 曾卓、牛汉等“七月派” 诗人在建国前曾发掘并歌颂民族的生命强力和倾向鲜明的政治抒情,注重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